简介:目的观察HBsAg阳性患者血清标记物与HBVDNA水平间的关系.方法用时间分辩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HBV感染者的血清标记物,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含量.结果204例HBV感染者中,血清标记物出现三种组合,组合Ⅰ为HBsAg(+)、HBeAg(+)、抗-HBc(+)104例,血清HBVDNA阳性率为86.5%;组合Ⅱ为HBsAg(+)、抗-HBe(+)、抗-HBc(+)80例,血清HBVDNA阳性率为32.5%;组合Ⅲ为HBsAg(+)、抗-HBc(+)20例,血清HBVDNA含量均低于检测低限(<1×103拷贝/毫升).结论HBV感染者血清HBVDNA水平更能反映病毒复制的程度,应努力开展此项检测.
简介:目的建立c-Met慢病毒载体转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为治疗肝衰竭作为种子细胞.方法培养hUMSC,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表型,转染c-Met慢病毒载体,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确定最佳多重感染复数(MOI).采用嘌呤霉素抗性筛选稳定表达c-Met的hUMSC细胞系,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c-met蛋白表达量.结果P5代细胞高表达CD44、CD90和CD105抗原,不表达CD31、CD45和CD34相关造血细胞抗原,符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构建成功的c-Met慢病毒载体转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最佳MOI=80,经嘌呤霉素筛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荧光阳性率为100%,且经Western-blot法检测证实该细胞过表达c-Met蛋白.结论成功构建过表达c-Met基因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为进-步实验打下了基础.
简介:目的探讨经消化内镜活检孔道将^125碘粒子植入到胃、结直肠腺癌组织内进行组织间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6例消化道腺癌病人,其中贲门胃底癌者2例,残胃吻合口癌者2例,直肠癌者l例,降结肠癌者l例。胃癌分期为Ⅱ期者2例,Ⅲ期者2例,结肠癌Dueks分期B2者2例。先在内镜下行肿瘤部分电切术,然后用特制植入器将4~15颗脚^125粒子种植到肿瘤组织内。每颗^125粒子的等效活度为0.9mCi(1Ci=1000mCi,lmCi=3.7×10^7Bq)。种植完毕后拍CT或x线片,检查粒子的部位、颗数,此后定期复查以评价疗效。结果6例病人经内镜活检孔道成功地将^125粒子植入进癌组织间。CT或X线片观察粒子分布良好。贲门胃底癌者1个T1/2后内镜可顺利地通过贲门,治疗有效率为66.7%。病人平均存活11.05个月(5.5--20个月),本组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用特制的植入器经内镜活检孔道能将仍I粒子顺利地植入到消化道腺癌组织间进行放疗。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消化道腺癌的新方法,且未见明显副作用发生。
简介:背景:前期研究发现胃窦肌间神经丛Caial间质细胞(ICC-MY)数量增多参与了长时程长脉冲胃电刺激(GES)对胃慢波的调控。目的:观察不同时程长脉冲GES对大鼠胃窦ICC-MY数量和超微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探讨GES调控胃慢波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Wistar大鼠GES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3组,GES1组和GES2组选用适宜的刺激参数控制胃慢波,对照组不予GES。GES1组仅予刺激一次;GES2组每天刺激一次,连续20d。完成GES后处死大鼠,取胃窦组织,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GES1组胃窦ICC-MY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变化,GES2组ICC-MY数量较GES1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多。GES1组和GES2组ICC胞质内线粒体和核糖体均较对照组增多。GES1组ICC突起与周围平滑肌细胞(SMC)直接相连,GES2组ICC与周围SMC紧密相连,对照组ICC与周围SMC之间未见明显连接。结论:胃窦ICC-MY数量和超微结构改变参与了长时程长脉冲GES对胃慢波的调控。
简介:传统中医认为:刺五加(以下称ASS)味辛、微苦、性温、无毒,主归脾、肾、心经。具有扶正固本,益气健脾,平肝补肾,益智安神,益精壮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可用于脾肺气虚,脾肾阳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刺五加为“适应原性药物”,能扩张血管、增加心脏尤其是冠脉、大脑和肾脏等实质性脏器的血流量。促进和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小板凝集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调节机体新陈代谢、减少组织耗氧量,降低组织代谢,增加组织对乏氧的耐受性。能促进核糖核酸、蛋白质的合成,提高人体超氧化物歧化酶及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因子的非特异性抵抗力,增强机体的适应性和耐受性。能增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减低体内外多种致病因子对机体的损害,并对白细胞有双向调节作用,增强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兴奋和抑制的双向调节平衡作用,具有抗疲劳、抗应激、抗炎的功效。有利于组织的修复、镇静、改善睡眠、增加食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