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指一种病因未明了的,未能发现器质性或全身性疾病的慢性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症状群,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或不适,尤其是餐后加重,上腹饱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烧心和反酸等,病程持续4周以上。报据道西方国家FD占消化专科门诊患者的19%-41%。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工作的快节奏,FD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出勤率,我们用B超方法检测43例FD患者之胃液体排空功能,并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予以西沙比利,中药复方,及西沙比利加中药复方治疗,以探讨FD的动力障碍及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出血引发胃肠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产后出血产妇137例进行分析,其中产后出血引发胃肠功能障碍69例,作为观察组,产后出血但未引发胃肠功能障碍6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产后出血致胃肠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并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其护理前后观察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肠鸣音次数变化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34岁、麻醉方式采取除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外的其他麻醉方式、出血量〉1000mL以及合并感染等因素是造成患者出现产后出血胃肠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而有妊娠并发疾病和发生应激反应则可能降低患者产后出血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风险,是患者的保护因素。观察组护理前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理后肠鸣音次数、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肠鸣音次数、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结论产妇年龄、麻醉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感染是导致胃肠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护理干预,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产妇临床症状。同时避免高龄生产,注意预防感染,以降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
简介:目的:心理干预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焦虑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有焦虑障碍的乙肝携带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焦虑障碍情况以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焦虑障碍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在经过心理干预治疗之后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值得在临床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焦虑障碍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简介:目的调查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人中焦虑障碍的患病情况;观察心理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消化门诊的158例FD病人进行Zung氏焦虑量表(SAS)检查和FD症状评分,以中国精神病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为依据诊断焦虑性障碍。将其中伴有焦虑性障碍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解释、安慰和支持;试验组,以合理情绪疗法为主;两组均辅以药物对症治疗。3个月和1年后随访。结果本组中广泛性焦虑的识别率高达10.13%(16/158),此前均被漏诊漏治;对照和试验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FD症状和SAS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0.01),但1年后试验组仍能维持较好效果(P<0.05),而对照组则有反复(P>0.05),且试验组的焦虑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虑障碍在FD中多见,应得到综合医院医师的高度重视;心理治疗可更好和更持久地减轻症状和不适。
简介:背景:直肠前膨出(RC)是一种多见于女性的肛肠疾病,与功能性排便障碍(FDD)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目的:研究伴RC的FDD患者肛门直肠压力和感觉功能的变化,探讨RC与FDD的关系。方法:选取28例伴RC的FDD患者并分为伴轻度RC的FDD组和伴中-重度RC的FDD组,设不伴RC的FDD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行球囊排出试验、肛门直肠压力和感觉功能检测,并按照罗马Ⅲ标准将FDD患者进一步分为排便协同失调(F3a)和排便推进不足(F3b)两种亚型。结果:除伴中-重度RC的FDD组直肠排便收缩压显著低于不伴RC的FDD组外(P〈0.05),其余各组间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缩榨压、直肠排便收缩压、肛门括约肌松弛率以及初始感觉容量、产生便意容量和最大耐受容量均无明显差异。与不伴RC的FDD组相比,伴RC的FDD组中F3b亚型比例显著升高(P〈0.05)。结论:伴中-重度RC的FDD患者直肠排便收缩压明显降低,伴RC的FDD患者多表现为F3b亚型,提示RC与FDD的发病可能具有相关性。
简介:目的:探讨对痔瘘患者术后坐浴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6月90例痔瘘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遵循常规坐浴护理,实验组落实全面坐浴护理。比较两组痔瘘手术患者满意水平;术后住院的时间、创面痊愈的时间、换药次数、坐浴次数;护理前后患者创面炎症和疼痛程度;感染、水肿等痔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排便情况。结果:实验组痔瘘手术患者满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住院的时间、创面痊愈的时间、换药次数、坐浴次数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创面炎症和疼痛程度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创面炎症和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感染、水肿等痔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排便间隔时间为(2.31±0.71)d,且排便时较为通畅;对照组患者排便间隔时间为(3.52±0.86)d,且排便通畅性欠佳,两组排便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面坐浴护理在痔瘘手术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少感染、水肿等并发症,加速创面愈合,减轻疼痛和控制炎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换药和坐浴次数,患者满意水平高。
简介:目的:观察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腹腔镜切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消化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外科进行腹腔切除术后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静脉麻醉组、吸入麻醉组、以及静吸复合麻醉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观察三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以睁眼时间为准),术后1h,6h,12h,24h,48h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得分及术后消化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在患者苏醒时间,静吸复合麻醉组均优于其他两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MSE评分方面,24小时内静吸复合麻醉组均优于其他两组,然而24小时后,各组间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优于其余两组。结论:静吸复合麻醉可以减少老年腹腔镜切除术后昏迷的时间,提高术后MMSE的评分,具有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的优势,同时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消化功能恢复情况,尤其适用于老年腹腔镜切除术的患者。
简介: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双侧足三里新斯的明穴位注射联合芒硝外敷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自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198例择期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48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剩余150例为研究组,分为三组,每组50例患者:研究组1采取双侧足三里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研究组2采取芒硝外敷治疗;研究组3采取双侧足三里新斯的明穴位注射联合芒硝外敷治疗。应用简化36医疗结局研究量表(MOSSF-36)对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1、2、3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均小于对照组,MOS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均小于研究组1和研究组2,MOS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研究组1和研究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足三里新斯的明穴位注射联合芒硝外敷治疗方法较单一治疗方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