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急性损伤(ALI)小鼠模型中离体气体容积(excisedlunggasvolume,ELGV)和密度的变化规律,探讨ELGV和密度与动物模型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9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LPS4h组、LPS24h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LPS各组建立ALI模型。各组采用密度测量仪测量ELGV和组织密度,同时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BALF)、湿/干重(W/D)比值测定以及组织病理观察。结果急性损伤小鼠LPS4h组【(0.440±0.027)cm。】和24h组【(0.354±0.025)cm。】ELGV明显高于对照组【(0.217±0.011)cm3】,LPS24h组ELGV明显低于LPS4h组;LPS4h组【(O.363±0.030)g/cm3】和24h组[(0.497±0.038)g/cm。】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0.606±0.016)g/cm3】,LPS24h组密度明显高于LPS4h组(P均〈0.05)。结论ELGV和密度可以作为监测和评价急性损伤动物模型形态学改变的可行性指标。

  • 标签: 离体肺气体容积 肺密度 脂多糖 急性肺损伤
  • 简介:急性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多发生于原心肺功能正常的患者,是由于心源性以外的各种内、外致病因素引起的以肺泡一毛细血管炎症损伤为主的急性I型呼吸衰竭,为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通气治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 老年 心肺功能
  • 简介:急性损伤(acutelunginjury,ALI)是指机体遭受严重感染、创伤、休克、酸中毒及有害气体吸入等多种因素打击以后出现的急性弥漫性损伤,严重者可形成不张,甚至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经科学研究者和临床专家不断探索,对其发病机制研究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明确了炎症是ALI的本质所在,即以弥漫性肺泡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肺泡上皮广泛损伤为其病理特征。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老年患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弥漫性肺泡损伤 诊治
  • 简介: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organfailure,MOF),是ICU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现代急救危重医学中获得高度重视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2003年SARS流行的抢救实践中,对其加深了认识,积累了经验。但它的定义及发病机制仍众说纷纭。笔者就多器官功能衰竭诊断中若干基本概念与诊断标准提出以下观点,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 标签: 多器官功能衰竭 诊断 标准 SARS流行 危重医学 现代急救
  • 简介: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对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C、D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B组和C组。A组口服低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片6个月(每次0.6g和安慰剂,每日各1次),B组口服高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片6个月(每次0.6g,每日2次),C组给予安慰剂治疗。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功能参数和生活质量指数(SGRQ评分)的变化。结果B组治疗后FEV1、FEV1%pred和FVC较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GRQ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A组和C组治疗后FEV1、FEV1%pred、FVC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SGRQ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B组FEV1、FEV1%pred数值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而SGRQ评分均低于A组和C组(P〈0.05)。结论长期每日口服1200mg的N-乙酰半胱氨酸可减缓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功能下降速度,改善生活质量。口服600mg的N-乙酰半胱氨酸未观察到同样的作用。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N-乙酰半胱氨酸 肺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慢性阻塞性疾病(chronicobstruction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肺部疾病,功能呈进行性进展,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1]。目前为止,COPD仍然是一个严重并且日益突出的全球性健康问题。据统计,到2020年.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发病机制 发病率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保护性通气在全麻手术合并轻中度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评估保护性通气对该类疾病患者围术期肺部感染的作用,为临床该类疾病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提供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择期行全麻手术的轻中度COPD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行全凭静脉麻醉,根据术中采取的通气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通气组和保护性通气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包括麻醉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以及第7天)的肺部感染进行评分(CPIS)并比较,观察2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CPIS分值随着时间的延长均有所上升,但常规通气组患者的第1、3、5天CPIS分值较麻醉前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护性通气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6.7%(2/30)明显低于常规通气组的20%(6/30)(P〈0.05)。结论与常规通气比较,保护性通气可以减少全麻手术合并轻中度COPD患者围术期肺部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正压通气 肺部感染
  • 简介:LYG为1972年Liebow等首先报道,认为主要是由皿管中心性淋巴组织增生和血管炎性浸润引起。1988年Caneard通过电镜及组织学研究发现本病有T淋巴瘤的特点,但近年来发现淋巴样细胞具有B细胞特征,约20%(12%~47%)患者最终可发展为播散性淋巴瘤。目前认为本病归类于类淋巴组织异常增生性疾病,但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EB病毒感染有关。

  • 标签: 肉芽肿性血管炎 淋巴组织增生 诊治 老年 EB病毒感染 T淋巴瘤
  • 简介: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走行于心脏外膜下的脂肪组织内.当冠状动脉主干或其分支的某节段走行在心肌浅层中,这部分冠状动脉称作壁冠状动脉(muralcoronaryartery,MCA),而覆盖在其上的心肌纤维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bridging,MB).

  • 标签: 心肌桥 冠状动脉主干 治疗 诊断 ARTERY 壁冠状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Bard活检针存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痰细胞学阴性,纤支镜不能确诊的36例肺部外周性病变患者存肺部CT扫描定位下,应用Bard活榆针经皮穿刺活榆取材,行病理学诊断。结果36例病人穿刺36次,阳性33例(91.6%),阴性3例(8.4%)。总检出率91.6%,其中恶性病变率为86.1%,术后少量咯血2例。结论应用Bard活榆针在CT引导下经皮活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对周围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活组织检查 针吸 肺肿瘤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慢阻患者稳定期治疗中的问题.探讨规范化治疗和管理对策。方法调查57例老年慢阻稳定期患者临床资料、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观察患者近2周治疗情况。设正常对照组。结果慢阻组16%并发肺心病,40%有合并症,低白蛋白血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例数较对照组多(P<0.01).68%服用抗生素,5%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结论老年慢阻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稳定期治疗不规范,建议加强对患者教育、随访、管理。

  • 标签: 慢阻肺 患者 老年 稳定期 治疗中 对照组
  • 简介:目的探讨靶剂量(心率达到60次/分或者较起始心率下降20次/分以上)琥珀酸倍他乐克缓释片对老年心衰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3月43例老年左室收缩功能降低心衰合并COPD患者,给予小剂量琥珀酸倍他乐克缓释片起始治疗,根据心率和症状体征,逐步增加剂量直到靶剂量,并持续观察6个月。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试验(6-MT)、血压及功能(FEV1、FEV1/预测值%、FVC、FEV1/FVC(%))变化情况。结果老年左室收缩功能降低心衰合并COPD患者应用靶剂量琥珀酸倍他乐克缓释片治疗6个月后,心功能分级(1/2/3级)治疗前分别为(0/8/32)例,治疗后分别为(10/22/8)例,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6-MT从(246.18±70.96)m提高到(282.83±71.23)m,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LVEF值、COPD分级及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靶剂量琥珀酸倍他乐克缓释片对改善老年心衰合并COPD患者心衰症状是有效的;维持靶剂量琥珀酸倍他乐克缓释片不会加重老年心衰合并COPD患者功能的减退。

  • 标签: 老年 慢性心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琥珀酸倍他乐克缓释片 肺功能
  • 简介:慢性阻塞性疾病(chronicobstructivelungdisease,COPD)是全球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据估计,在2010年COPD全球发病率为11.7%,中国发病率为13.6%。由于吸烟、空气污染、老龄化等原因,COPD在全球的发病率仍然有上升趋势。

  • 标签: 稳定期 香烟烟雾 急性加重 肺气肿 气道炎症 乙型流感病毒
  • 简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以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为特征的一种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死亡率很高。其中老人因为心肺功能差,免疫功能低下,应激能力差,其病死率高于青壮年,有报道老年人病死率高达85%,大约为年轻人的2~3倍,故更应引起重视。然而,尽管自1967年首次报道本病以来,国内外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其诱发因素、致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遗憾的是,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药物治疗 老年人 急性肺损伤 进行性呼吸困难 免疫功能低下
  • 简介:自从1967年首次报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来,针对ARDS的诱发因素、致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ALI/ARDS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尽管相关呼吸机技术和理论有进展、强效抗菌药物的研发和重症监护医学等都取得了相当的进步,但ALI/ARDS的死亡率仍然在30%~40%,甚至国内较大样本量研究报告结果为50%~70%,而其中只有10%~30%(平均16%)的患者死于顽固性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支持治疗 急性肺损伤 ALI/ARDS 老年 重症监护医学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患者肠过细菌的变化,了解COPD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应用粪便培养方法,观察64例老年缓解期COPD患者肠道需氧菌.厌氧菌及真菌的种类和数量,井设正常对照组.结果COPD组梭状杆菌较正常组多(P<0.05),大肠杆菌及类杆菌数量均较正常人减少(P<0.001及P<0.01).结论老年缓解期COP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经常使用广诺抗生素以及长期缺氧导致胃肠道瘀血有关,是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

  • 标签: 老年 COPD患者 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肠道菌群失调 缓解期
  • 简介:慢性阻塞性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简称慢阻,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是由有毒颗粒或气体导致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引起的[1]。慢阻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吸烟,但其他环境暴露如生物燃料和空气污染起了重要作用。除了上述暴露,宿主因素也有作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患病率 慢阻肺 噻托溴铵 慢病管理
  • 简介:目的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反应异常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COPD中中性粒细胞特定的表型变化,为老年COP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周龄C57BL/6雄性小鼠(n=24)随机分为空气AIR组(n=12)和香烟烟雾CS组(n=12),通过吸入香烟烟雾建立了COPD肺气肿模型,造模时间总计16周。HE染色评估CS诱导的肺气肿程度,BALF中瑞氏染色检测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cleavage-Caspase-3表达,流式分析中性粒细胞表型。结果长期CS暴露组小鼠组织的肺泡腔扩大,部分肺泡间隔断裂,肺泡腔融合,肺气肿形成,统计分析提示CS暴露组平均线性截距(MeanLinearIntercept,LM)值显著高于AIR组(P〈0.05);CS暴露组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AIR组(P〈0.05);免疫组化提示CS暴露组c-Caspase-3阳性的天青色颗粒比例显著高于AIR组(P〈0.05)。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提示,CS组的CD11b+CD66b+双阳性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AIR组(P〈0.05)。结论CS诱导COPD小鼠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及凋亡增加,其中以CD11b+CD66b+双阳性中性粒细胞表型增高为主。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气肿 气道炎症 中性粒细胞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