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接受内镜治疗预防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连续入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首次接受内镜治疗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肝硬化患者资料,随访至2014年11月16日或患者死亡。采用生存曲线描述分析患者再出血和生存情况,运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再出血率和死亡率,评估年龄对内镜预防再出血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结果共纳入患者574例,根据年龄分为A组(〈60岁,373例),B组(60~74岁,160例)和C组(〉74岁,41例),中位随访时间31.6个月,8周再出血率为10.28%(A组vsB组vsC组:9.92%VS10.63%vs12.20%),远期再出血率为40.07%(A组vsB组vsC组:38.34%vs42.50%vs46.34%),8周死亡率为4.01%(A组vsB组vsC组:3.49%vs5.00%vs4.88%),远期死亡率为16.20%(A组vsB组vsC组:11.80%vs23.13%vs29.27%)。组间两两比较显示8周死亡率、8周再出血率和远期再出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患者的远期死亡率低于B组(P〈0.001)及C组(P=0.001)。结论老年患者内镜预防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安全有效,但远期生存较非老年患者差。由于老年患者的远期生存受众多因素影响,因此内镜预防再出血对长期预后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明确。
简介:目的明确老年人肺部感染患者并发胃潴留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胃潴留与患者疾病严重度、预后的火系,以利预防和及时处理,减少老年患者的死亡率。方法用Logistic同归分析方法分析83例不同程度肺部感染患者并发胃潴留的相关危险因素,如感染的病情、脑血管意外、尿毒症、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钾、低血钙、MODS、机械通气等情况;分析并发MODS患者器官功能小全数与胃潴留存在是否相关;并分析胃潴留患者的预后。结果病情严重(APACHEⅡ评分高者)、尿毒症、代谢性酸中度、低钾血症、脑血管意外、MODS、机械通气等是老年人肺部感染继发胃潴留的危险因素;老年人肺部感染并发MODS患者,脏器功能衰竭的数量与胃潴留的发生成正相关;老年人肺部感染并发胃潴留者预后差,死亡率高。结论提示老年人肺部感染者发生胃潴留与多种因素有关.尤其是并发MODS患者,听且病情越严重,胃潴留发生越多,预后差。
简介:目的探讨下肢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venousdisease,CVD)患者穿通静脉反流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8年3月间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血管外科收住的CVD手术患者72例(114条患肢)的临床资料,主要为患肢的临床分级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穿通静脉的位置、数目、内径、反流时间、反流峰速、反流均速及反流指数),进一步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功能不全的穿通静脉多发于小腿内侧,其数目、内径、反流时间、反流峰速、反流指数与临床分级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9,0.43,0.41,0.45,0.34;P值均<0.05),临床分级与反流均速显示的相关性弱(r值为0.21;P值为0.001)。结论下肢慢性静脉疾病临床表分级的进展,伴随着功能不全的穿通静脉(IPVs)数目增加、内径增宽、反流时间延长、反流峰速增加、反流指数升高。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肝硬化患者不同类型食物胃排空时间及其与m清NO水平关系。方法分别应用实时超声法和放射学方法对30例老年肝硬化患者(Child—PughA级9例,B级13例,C级8例)和30例健康志愿者进食液体和半固体食物后胃排空时间进行测定,并测定其空腹血清NO浓度。结果肝硬化患者胃液体半排空时间为47.3±6.9min,而进食10mm小钡条和半固体标准餐混合物后胃排空时间为6.9±1.9h;健康对照组则分别为26.4±5.3min和4.7±1.1h。血清NO浓度患者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7.9±7.3umol/L及48.8±6.2u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ChildA,B,C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肝硬化患者不同类型食物胃排空时间均有延迟,NO在动力延缓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实时超声法和放射学方法简单有效。
简介:衰老相关疾病,俗称老年病.包括老年性痴呆(如AD)、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老年糖尿病、骨质疏松、心、脑血管、呼吸等系统疾患,以及肿瘤.其种类繁多,难以一一枚举.不同系统的衰老有其不同表现,因而各种老年病亦表现各异.但老年病的根本病理基础,无不是细胞的衰老.他们可以以神经系统的细胞(如老年性痴呆)的衰老为主,可以以内分泌系统的细胞(如老年糖尿病)的衰老为主,亦可以以免疫系统细胞的衰老为主.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病多与其自身的基因网络有关.衰老相关疾病的研究,如置遗传与细胞衰老于不顾,不免舍本求末.但老年病的发病受内外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举例如下:
简介: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患者疲劳的相关因素及其存在的可能机制。方法人组PD患者73例,采用疲劳量表(FatigueSeverityScale,FSS)评定患者是否存在疲劳,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病程、用药情况,并进行UPDRS、Hoehn—Yahr分期、汉密顿抑郁量表(HMDS)、PD自主神经症状量表(thescaleforoutcomesinPDforautonomicsymptoms,SCOPA—AUT)等评定,比较疲劳组(FSS分值/9〉4)和非疲劳组(FSS分值/9≤4)在各方面是否存在差别。结果73例参与疲劳评价的PD患者中,56例(76.7%)存在疲劳。日常生活能力、运动障碍、治疗的并发症、自主神经功能及HMDS与疲劳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PDRS第二部分评分及HMDS是疲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疲劳是PD患者的常见非运动症状,日常生活能力、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及抑郁对疲劳存在一定影响。
简介:众所周知,过去被认为是老年人多发的颈椎病,近年来不仅老年人多见,而且年轻人也容易发病,甚至某个中学竞有20%以上中学生患颈椎病的报道。主要有以下因素所致:1.当今生活方式的转变,参与电脑与网络活动者日益增多,尤其是年青的白领和学生们;加之高速公路的发展和驾车族的增加等,均易因为长时间屈颈和颈部外伤而诱发或加剧颈椎病的发生。2.由于城镇人口的大量流人,原有的体力劳动人群逐渐转向知识型或半知识型发展者增多,以致伏案工作和/或接受冉教育者成倍增加,工作时间大大超过人体的正常代偿机能,从而成为颈椎退变多发的另一重要因素。3.与体育运动和健身措施不当有关,实践证明,伏案一天后,再去做过多、过度的颈部体操和练功不仅无助于颈部保健,反会促使和加剧颈椎的退变。
简介:随着人类老龄化进程的加速,AlZheimer病(AD)逐渐成为老年常见疾病.它有着特有临床和病理特征.然而其病因学机制仍不甚清楚,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学说和钙超载学说日渐为人们所重视.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变性疾病,临床上以进行性的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影响病人的工作、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能力.AD的患病率随年龄而上升,65岁以上患病率为4%~6%,85岁以上患病率为25%.女性多于男性,依据有无遗传史可分为家族性和散发性,其中90%以上为散发性.随着我国人均寿命延长,本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由于本病的患病率和致残率高,病程长和治疗支出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研究AD治疗的新方法已成为我们医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艰巨任务.该病起病缓慢,病程呈进展性,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海马和大脑皮层胆碱能神经元变性坏死、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在脑内的沉积、免疫/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自由基损伤等机制在A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目前AD的治疗,也主要针对以上各个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