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临床上.先天性心脏病病人施行非心脏手术治疗并不少见其中一些病人病情十分严重.对麻醉医生是很大挑战。了解不同先天性心脏病理生理特点及术麻醉处理要点将会优化围术期此类病人管理。

  • 标签: 手术 非心脏 先心病 麻醉
  • 简介:随着医疗技术提高、免疫抑制药有效应用.心脏移植手术已成为当前治疗各种病因所致终末期心脏有效办法。全球每年约完成3000余例心脏移植术,其中原位心脏移植是最主要术式。心脏移植手术成功与否,不权依赖于供心获取和手术技巧,围术期麻醉处理也至关重要。本文系作者在澳大利亚访问学者期间,澳大利亚皇家柏斯医院67例(1994年至2004年7月)心脏移植术围术期麻醉处理回顾性总结。

  • 标签: 心脏移植 缺血时间 再灌注 左心室辅助泵 肺动脉跨膜压差 心脏移植手术
  • 简介:心脏瓣膜病发病率正逐年增加,尽管瓣膜手术最佳时间仍有争议,绝大多数专家均认为应在心室扩张发生前进行瓣膜手术,有时甚至在出现症状前就进行手术。本文概述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手术围术期麻醉处理原则,并简要讨论本领域两有争议问题:微创手术和Ross手术。

  • 标签: 麻醉 心脏瓣膜病 外科手术 围术期 麻醉
  • 简介:失血性休克是临床常见危、急.重病情.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病理过程,由多种病因引起综合征,是从临床阶段组织灌注不足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衰竭发展连续过程。因此在围麻醉期,如何减轻重要脏器损伤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失血性休克
  • 简介:心脏破裂是外科危重急症,麻醉处理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生存和预后。麻醉处理重点在维护心、肺、脑、肾功能,控制休克,防治DIC及MSOF。作者自1998-2004年期间曾处理9例心脏破裂麻醉,今报道处理体会如下。

  • 标签: 心脏破裂修补术 麻醉处理 危重急症 MSOF 肾功能 DIC
  • 简介:国际心脏和肺移植学会(ISHLT)成立于1981年,成立之初只有15名心脏病和心脏外科医生,它是一致力于通过移植、药物维持和创新疗法来提高对心脏和肺移植病人护理多学科专业协会。该协会目标是使心脏和肺移植及相关科学领域专业人士建立联系。

  • 标签: 麻醉学术年会 监护 临床 新技术
  • 简介:依据医学进展和广大麻醉工作者对第一版(2007年版)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反馈意见,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对第一版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并于2014年发布。

  • 标签: 手术过程 麻醉 流体 专家
  • 简介:目的:观察P物质对离体大鼠心脏急性心肌缺血后心律失常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Sham组).急性冠脉结扎(coronaryarteryocclusion,cAO)组(CAO组)、P物质(substancePSP)干颊组(SP-CAO组),P物质受体拮抗剂(D-SP)干预组(D-SP-CA0组)。麻醉后分离大鼠心脏.采用Langendorff装置灌流离体心脏.记录CAO前10min及CAO后60min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结果:离体大鼠心脏CAO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比手术对照组明显增多.且绝大多数集中在CAO后10-30min之间,SP可以显著降低cAO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并且这种作用可被D—SP有效逆转。结论:SP可明显减少离体大鼠灌流心脏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 标签: P物质 急性心肌缺血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全身性感染是由感染所致临床综合征,是一种高发率和高病死率疾病,目前仍然是一项严重临床问题。尽管在全身性感染治疗方面,人们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迄今为止,仍然没有有效病因学治疗方法应用在全身性感染患者身上。这很可能是由于全身性感染免疫病理学发病机制没有得到完全阐明。近来,TLR在全身性感染免疫机制中所起到作,用在多种动物体内得到验证,TLR、TLR4在其中作用尤为关键。TLR导致体内信号传导,使炎症反应级联放大。此外,TLR还能诱发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致使机体对病原体清除效率降低。这些原因都可以导致全身性感染病情进一步进展。所以阻断TLR传导道路可能会抑制全身性感染发生和发展进程。这也为临床医生最终攻克全身性感染提供了崭新思路和临床治疗靶点。

  • 标签: TOLL样受体2 TOLL样受体4 全身性感染 免疫耐受
  • 简介:一、病例简介患者,男,28岁。因糖尿病视网膜病,玻璃体积血准备行玻璃体、晶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入院。糖尿病史13年,诊断为I型糖尿病,一直用常规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体重87kg,身高186cm.血压、心电图、胸透及各项化验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术前肌肉注身长托宁0.8mg,地西泮10mg.

  • 标签: 心脏停搏 麻醉术后 喉罩通气 糖尿病视网膜病 玻璃体积血 复苏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心肌缺血对心脏神经节细胞表达P物质(SP)和乙酰胆碱(Ach)及其共表达特性影响.探讨心脏神经节在急性心肌缺血中病理生理学功能。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6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备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手术对照组(Sham)及结扎冠脉(CAO,30分钟)组。采用HE、NISSLbody染色.原位杂交及免疫荧光方法.从心脏神经节分布和细胞形态观察急性心肌缺血对心脏神经节P物质和Ach表达影响。结果:心脏神经节主要存在于心房肌、心脏脂肪组织及大血管周围.偶见散在于心室肌间;心脏神经节内存在SP和Ach共表达神经节细胞.在未缺血心脏SP和Ach共表达细胞占所观察神经节细胞65%.而缺血心脏中共表达细胞占76%。缺血心脏神经节细胞周围可见共表达SP和Ach卫星细胞。结论:结扎冠脉可诱发心脏神经节共表达SP及Ach细胞增加.提示心脏神经节细胞通过表达SP和Ach参与心肌缺血病理学过程。

  • 标签: 心肌缺血 P物质 乙酰胆碱 共表达
  • 简介:目的:研究巴曲霉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先用K-H液心脏灌注35min,全心缺血25min后,再灌注30min。再灌注期间K-H液中分别加入巴曲霉0.02Bu/ml,0.01Bu/ml和0.005Bu/ml。应用Maclab生理监护系统通过Macintosh微机记录分析心脏功能参数。结果:巴曲霉0.02Bu/ml能显著降低LVEDP和LVSP(P<0.01)。再灌注末心脏组织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虽然再灌注期间巴曲霉0.01Bu/ml和0.005Bu/ml也有改善心脏功能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巴曲霉0.02Bu/ml能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脏功能,SOD活性升高和MDA生成减少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巴曲霉 心脏功能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 简介:目的:确定低温对方法:3—10岁单纯房间隔缺损或室闻隔缺损患儿28名.随机被分为三组:A组(37℃组,10例).8组(34℃组.10例)和C组(31℃组,8例).所有患者不用术前药.以异氟醚(ISO)和8%氧化亚氟吸入诱导.给予琥珀胆碱1mg/Kg后气管插管.而后至切皮不使用任何肌松药。各组根据前一例患儿ISO预定水平:前一例患儿结果为阳性则提高15%.反之则降低15%,切皮前维持终末呼气ISO浓度在预定水平至少15min.最后用线性回归法检验温度和ISO最小有效肺泡气浓度(MAC)之间相关性。结果:A、B、C三组ISOMAC分别为1.6083Vol%,1.275Vol%和1.26Vol%,鼻咽温与ISOMAC值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r=0.89,p=0.05).结论:小儿异氟醚最小有效肺泡气尝试随着温度降低旦明显下降趋势,这一结果可为在低温下ISO安全使用提供指导。

  • 标签: 低温 先天性心脏病 患儿 异氟醚 肺泡气浓度
  • 简介:目的:观察心脏神经节分布特征以及心脏神经节细胞,心房和心室肌表达乙酰胆碱(ACh)和孤啡肽(0FQ)特性及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对其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和结扎冠状动脉组(CAO组)。于扎闭冠脉或者冠脉下穿线30min取心脏标本。采用HE.尼氏(Nissl)染色法、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分析神经节分布和ACh和OFQ变化。结果:心脏神经节多见于心房脂肪垫内,大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内、心房肌间.偶见于心室肌闻。神经节细胞呈强嗜碱性.被卫星细胞包绕,分别表达.共表达ACh和OFQ。CAO组ACh和OFQ共表达细胞数量增加13.5%.表达OFQ细胞增加4.3%.表达ACh细胞减少19.2%;神经节细胞.心房肌和心室肌OFQ荧光光密度分别增加22%、59%和27%(P〈0.01);ACh荧光光密度分别降低28%、44%和36%(P〈0.01)。ELISA结果显示.结扎冠脉后30min,心房和左心室OFQ含量增加而ACh含量降低(P〈0.05)。结论:乙酰胆碱和孤啡肽表达于心脏神经节细胞和心房、心室肌.可能共同参与了急性心肌缺血早期病理过程。

  • 标签: 心脏神经节 乙酰胆碱 孤啡肽 共表达 急性心肌缺
  • 简介:《现代麻醉学》是我国著名麻醉学专家集体编写专著,自1987年以来先后三版一直受到广大麻醉工作者喜爱,可谓是我国麻醉学领域代表性经典巨著。近年来,麻醉学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方面有了许多重要进展。为了更好地传承麻醉学文化精品,推动麻醉学发展,急需对《现代麻醉学》(第3版)进行修订和补充。

  • 标签: 现代麻醉学 编写工作 修订 石家庄 会议 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