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分析临床上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评价指标,为相关研究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骨科下肢手术需上止血带患者40例,于患肢止血带远端在消毒铺巾后无菌条件下,以20G静脉留置针开放一条静脉通路,用于给药及血样采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局部静脉用川芎嗪组20例(Ⅰ组)。局部静脉用生理盐水组20例(Ⅱ组)。两组分别在缺血前(止血带充气前)5min,缺血后再灌注前(止血带放气0-1min内),再灌注后15min及30min等各时点,监测缺血再灌注患肢静脉血中的MDA,LDH,CK的水平。结果:Ⅱ组缺血再灌注后15min及30min的MDA与缺血前比明显升高(P〈0.05,Ⅰ组缺血再灌注后15min及30min的MDA与缺血前比明显降低(P〈0.05)。Ⅱ组缺血再灌注后15min及30min的LDH,CK与缺血前比略有降低,但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的的MDA较好地反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际情况,LDH,CK则未能有效地反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与其它类似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以LDH,CK作为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评价指标值得进一步讨论。
简介: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效果。方法:将60例凝行剖宫产的健康产妇随机等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A)组。CSEA组用260腰穿针通入18GTuohy针进入蛛网膜下腔,注入0.5%重比重布比卡因0.2mg/kg。然后硬膜外置管。EA组常规硬膜外穿刺置管,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两组麻醉平面均调至T8水平。结果:达到T8时间,CSEA组比EA组显著缩短(P<0.01),骶神经阻滞不完善率EA组明显高于CSEA组(P<0.05),产妇低血压发生率,CSEA组为16%,EA组为12%(P>0.05),2min新生儿评分CSEA组9.2±1.4,EA组8.9±2.2(P>0.05),两组均未发生术后头痛。结论:CSEA兼有腰麻(SA)和EA的优点,适用于剖宫产术。
简介:根据新医改精神,三年内中央要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的建设,这对基层医院无疑是巨大的利好.笔者曾参加过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等实施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行动到基层县级中医院麻醉科工作一年,主要任务是参与所在医院麻醉工作.规范和帮助提高麻醉工作质量,为基层人民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感受到基层医院的确存在医疗工作环境.硬件设施.医疗技术水平、诊疗规范等方面的欠缺。医务工作者是在较艰苦的条件下从事医疗工作,并且存在很大的医疗隐患。通过这一年的实践个人认为该项“工程”的正确性和必要性.同时也呼吁卫生行政部门,重视基层医院的人才培养,加大经费投入和扶持.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简介:目的:末梢灌注指数(tipperfusionindexTPI)是将指(趾)脉搏血氧饱和度探头采集的容积波形用数学方法经计算机处理后转化成数字为0-100的指数,本研究通过体位改变探讨TPI用于监测交感张力变化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健康自愿者50例,依次行坐,蹲,站,躺,坐体位改变,每间隔2秒记录一次SpO2,HR和TPI,每种体位改变后记录30秒;计算体位改变前后HR和TPI的最大变化值(△HR和△TPI)和相应时间(T△HR和T△TPI)。以△HR或△TPI的变化幅度>5%定为HR或TPI反映交感张力变化阳性。结果:体位改变时HR反映交感张力交感张力变化阳性。结果:体位改变时HR反映交感张力变化的灵敏度为84.5%,TPI为98%,△TPI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HR的变化幅度(P<0.05)。而T△TPI和T△HR(P<0.05)。△HR和△TPI之间呈负相关(r=-0.721,p<0.01);△HR和T△HR之间及△TPI和T△TPI之间呈正相关(r=0.437和0.0414,p<0.01)。结论:TPI与HR变化均可反映交感张力的变化,而且TPI比HR更迅速,灵敏。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麻醉方法:A组为气管插管全麻、B组为硬膜外麻醉、C组为气管插管全麻加硬膜外麻醉,比较三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240例患者中,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不适症状明显低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气管插管全麻加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稳定,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能显著提高手术的麻醉质量,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