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北京地区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不同年龄阶段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type1N-terminalpropeptide,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ross-linkedC-telopeptideoftype1collagen,β-CTX)水平分布趋势差异并初步建立两者参考区间.方法以北京地区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符合入组标准272名30~54岁女性血清P1NPβ-CTX水平进行检测.以5岁年龄段进行分组: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50~54岁;运用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Kolmogorov-SmirnovZ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段两者组间分布趋势差异,确定参考人群特异年龄段,并应用非参数方法建立参考区间.结果272名入组受试者平均年龄(39.51±5.85)岁,总体P1NPβ-CTX水平呈非正态分布.35~39岁40~44岁血清P1NPβ-CTX水平分布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步将30~34岁45~49岁水平分别35~44岁水平分布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将35~44岁年龄段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作为参考人群,由此所建立血清P1NP参考区间:17.95~65.60ng/mL,血清β-CTX参考区间0.10~0.49ng/mL.结论北京地区35~44岁健康绝经期前女性血清骨转换标志P1NPβ-CTX水平分布趋势相对平稳,受变异因素影响最小,两者在此年龄段人群测定结果适宜作为建立参考区间参考值.

  • 标签: 骨转换标志物 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肽 血清I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 参考区间 健康绝经期前女性
  • 简介:目的了解独山子地区人群骨量T值分布规律骨质疏松患病率,地区人群骨质疏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E公司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新疆独山子地区正位腰椎左侧髋部BMD,女性45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以5岁个年龄段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独山子本地区人从50岁开始出现骨质疏松,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50~60岁从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结果分析骨量缓慢丢失,65~75岁以后呈现快速丢失趋势。结论通过对腰1~腰4股骨全部T值平均值分析得知75岁以后以腰椎骨量丢失为主,75岁之前两者差异性不大。

  • 标签: 独山子地区 骨质疏松 双能X线骨密度仪
  • 简介:目的研究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从业人员颈椎病患病情况;分析患病分布情况致病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从业人员1078人,进行颈椎病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有关颈椎病流行病学资料,参照1992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颈椎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调查抽样人群颈椎病患病率。对本研究涉及颈椎病患病有关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X^2检验t检验。将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以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人群颈椎病患患者数189人,患病率17.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工作姿势不当、情绪紧张、伏案时间长办公场所通风情况颈椎病致病危险因素,并且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而吸烟、饮酒、高枕、不参加体育锻炼、经常咽喉感染对颈椎病有危险作用,但未达到统计显著程度。性别家族史对颈椎病无致病危险作用。结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从业人员颈椎病患病率较普通人群高,高发人群。年龄、伏案时间、情绪、工作姿势办公场所通风情况颈椎病致病危险因素,并有显著意义。针对该地区金融从业人员工作单元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安排伏案工作时间、调整工作姿势、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以及改善工作环境颈椎病预防对策。

  • 标签: 颈椎 流行病学研究 危险因素 患病率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群骨密度(BMD)25-羟维生素D(25OHD)相关性,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提供可靠临床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年龄大于60岁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共647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测定。将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低骨量组、骨密度正常组,对比各组年龄、身高、体重血清中25羟维生素D含量,并将骨密度以上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患者身高、体重25OHD均随着骨密度升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且骨密度均与身高、体重25OHD分别呈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03、0.1740.2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身高、体重25OHD分别是骨密度影响因素。结论老年患者中身高、体重25OHD均是骨密度影响因素,检测血清中25OHD含量可为老年人防治骨质疏松提供可靠临床依据。

  • 标签: 骨密度 老年 高寒地区
  • 简介:目的观察癌症骨转移患者血浆钙调节激素含量变化骨转移发生、发展关系。方法用免疫化学发光法生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癌症骨转移患者46例、非骨转移患者31例、正常健康人38例血浆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骨钙素(BGP)血钙(ca)、血磷(P)、血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结果肿瘤非骨转移患者组对照组比较:血浆总Ca、P、ALP、PTHBGP无差异,CT对照组比较显著性增高(P〈0.01);肿瘤骨转移患者对照组比较:血浆总Ca、ALP、PTH、CTBGP显著性增高(P〈0.01),血P显著性降低(P〈0.01);肿瘤骨转移患者非骨转移患者组比较血浆总Ca、ALP、PTH、CTBGP均显著性增高(P〈0.01);血P显著性降低(P〈0.01)。骨转移组随着转移病灶数量增加,血Ca、ALP、CT、BGPPTH含量有上升趋势。结论血浆钙调节激素骨生化标志对癌症骨转移诊断具有定临床价值。

  • 标签: 钙调节激素 骨生化标志物 癌症 骨转移
  • 简介:目的:建立晋城地区健康人群前臂骨密度(BMD)峰值骨量标准差值,开展周围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质疏松症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韩国产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EXA-3000)对晋城地区1400例21~55岁健康体检人群进行左侧前臂骨密度测定,进行非优势侧(左侧)前臂远端尺桡骨BMD值测定,并分析其年龄分布,建立晋城地区健康人群前臂远端骨密度峰值骨量标准差值。骨质疏松骨量诊断以骨量峰值均数±标准差形式建立,均数计算采用三次方回归方程模型进行拟合。结果男、女性前臂骨BMD值均符合正态分布,可采用均数±标准差(xˉ±s)形式表示。40岁以前男、女性前臂骨BMD值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步上升,且各年龄段B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岁以后男、女性前臂骨BMD值开始下降,且50岁以后下降明显(P<0.05)。男、女性前臂骨骨量峰值均出现在41~45岁年龄段。男、女性前臂远端尺桡骨骨量峰值标准差分别为(0.5682±0.0647)g/cm2、(0.4209±0.0689)g/cm2。结论建立了晋城地区健康人群男、女性前臂骨骨量峰值标准差,周围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并开展骨质疏松症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尤其是用于高危人群筛查,以便确定是否需要进步开展中轴骨测量或进行药物治疗。

  • 标签: 峰值骨量 骨密度 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
  • 简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多能干细胞,通过诱导可分化成为骨、软骨、脂肪、肌腱,其中影响其脂肪分化因素很多。机体老化会使整体内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也使骨髓内微环境复杂细胞内、外信号调控发生改变。控制相关影响因素助于诱导骨分化而抑制成脂肪分化,进而提高骨质疏松、骨缺损骨量丢失相关疾病治疗。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成骨分化 控制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长沙地区青少年儿童男性女性不同骨骼部位骨密度(BMD)积累比较。方法采用DXA骨密度仪测量1322例健康青少年儿童(年龄6~24岁,男性533例,女性789例)正位腰椎、侧位腰椎、髋部前臂远端各骨骼区域BMD。结果男性青少年儿童正位腰椎BMD随年龄增长,采用二次回归曲线模型拟合优度最佳,其余骨骼部位BMD女性青少年儿童相似,均是采用s形回归曲线模型拟合优度最佳。大约在16岁之前,女性青少年儿童正位腰椎BMD显著高于男性,18岁后又显著低于男性。在14岁之前,女性青少年儿童侧位腰椎vBMD高于男性,14岁之后两者vBMD几乎完全相似。其余骨骼部位,大约从12岁开始,男性青少年儿童BMD逐渐高于女性,且两者差异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扩大。结论该研究资料评价青少年儿童骨量变化提供了可靠参考值。青少年儿童不同骨骼部位BMD积累方式存在性别差异,该差异随测量骨骼部位不同年龄增长而变化。

  • 标签: 骨密度 骨量积累 比较 青少年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内蒙古西部地区蒙古族骨质疏松症(OP)发病及其危险因素,以便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方法连续抽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300名蒙古族健康人群进行OP患病率调查,发现OP43例,病例组,未发生OP257名中随机抽取86名对照组。对2组年龄、身高、体重指数性别17项予以比较分析。所得资料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又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OP患病率14.33%。OP发生相关因素分析,排除进入模型其他作用因素后,年龄每增加1岁体重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促使OP发生危险性分别是原来1.10倍1.21倍(OR分别是1.101.21,其95%可信区间内均不包含1,P均<0.05);城市居住进食蔬菜少促使发生OP危险性分别是农牧区居住进食蔬菜多3.85倍3.82倍(OR分别是3.853.82,其95%可信区间内均不包含1,P均<0.05),促进发病。而男性饮酒多促使发生OP危险性分别是女性饮酒少或无0.41倍0.11倍(OR分别是0.410.11,其95%可信区间内均不包含1,P均<0.05),女性更易发生OP,饮酒多阻止发病。结论增龄、体重指数增高、城市居住、进食蔬菜少女性是发生OP危险因素,而饮酒多为其保护因素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蒙古族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检测广西巴马地区20岁~60岁成年女性骨密度,探讨其骨密度变化规律。方法随机选取当地268位20岁~60岁成年女性,按不同年龄分组,每组5岁,共8组。应用韩国生产跟骨超声骨密度测定仪,测定跟骨骨密度。采用SPSSl6.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68例全部进入分析。(1)女性峰值骨密度处于36岁~40岁年龄组,峰值组骨密度高于绝经后组(P〈0.05),且随年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2)女性骨密度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升高。(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女性sI年龄呈现出负相关(r=-0.193,P〈0.01),身高有显著关系(r=0.157,P〈0.05),并未发现体重BMI有关系。结论广西巴马地区20岁~60岁女性SI值年龄身高均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获得sI值步探讨长寿地区成年女性骨密度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跟骨 骨质疏松症 广西巴马
  • 简介: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对成骨细胞增殖凋亡影响。方法利用沿水平轴连续回转(30r/min)细胞培养系统模拟微重力环境,使用MTT比色法观察小鼠骨样细胞MC3T3-E1增殖情况;细胞凋亡是根据4,6-二氨基-2-苯基吲哚所染细胞核形态改变来辨认。结果模拟微重力环境可以降低MC3T3-E1增殖功能,辛伐他汀在模拟微重力环境可以增强MC3T3-E1增殖功能,但对细胞凋亡并无显著影响。结论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辛伐他汀对成骨细胞增殖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辛伐他汀治疗微重力环境骨丢失提供了理论实验证据。

  • 标签: 微重力 辛伐他汀 成骨细胞 增殖 凋亡
  • 简介:目的通过对昆明地区绝经后妇女腰椎定量CT(QCT)测定值进行分析,以探讨昆明地区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变化规律,不同年龄段骨质疏松症(OP)检出率。方法以出生并生活在昆明市区50—79岁、绝经1年以上社区女性208例研究对象,用定量CT法测量其腰。至腰,骨密度(BMD)。结果绝经1年以上妇女BMD均值均进入骨质疏松期,随着年龄增加其BMD均值逐渐降低,且昆明地区绝经后妇女各年龄段BMD均值均较北方同年龄段人稍低,绝经后妇女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均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增高(P〈0.01),其中50~59岁年龄段上升速度较快,60岁以后上升速度明显趋缓。结论QCT诊断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具有较高敏感性、准确性重复性,昆明地区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均值稍低于北方同年龄组,骨质疏松程度稍重些,昆明地区绝经后妇女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均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增高,明显增高年龄段主要在55~59岁。

  • 标签: 绝经后妇女 QCT 骨质疏松症 发生率
  • 简介:目的调查吉林省长春地区4613例25~79岁女性腰椎正位L1-L4TOTAL骨密度(BMD),分析长春地区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女性腰椎BMD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DiscoveryWA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腰椎正位L1-L4TOTAL骨密度。将4613例受试者腰椎BMD检测结果按5岁年龄段分组,应用SPSS19.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腰椎BMD骨质疏松患病率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3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腰椎BMD值呈下降趋势,骨质疏松患病率升高,年龄腰椎BMD呈负相关,OP患病率呈正相关;随绝经年限延长,BMD值降低,OP患病率升高,绝经年限腰椎BMD呈负相关,OP患病率呈正相关。低体重指数组,腰椎BMD值最低,OP患病率最高;随体重指数增加,腰椎BMD增加,骨质疏松患病率降低,体重指数腰椎BMD呈正相关,骨质疏松患病率呈负相关。结论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是骨密度重要影响因素,增龄、绝经年限延长低体重指数是骨质疏松发生危险因素

  • 标签: 骨密度 骨质疏松患病率 年龄 绝经年限 体重指数
  • 简介:目的采用大鼠去卵巢合并D-半乳糖诱导老年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来评价从红曲提取含辅酶Q10洛伐他汀提取对胫骨形态骨计量学作用,并与雌激素己烯雌酚比较。方法3月龄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ON),去卵巢组(OVX),模型组(MOD),己烯雌酚组(DES)红曲胶囊组(RYR),连续给药60天。实验结束前第13、14天第3、4天皮下注射钙黄绿素7mg·kg^-1进行骨荧光标记。实验结束,取右侧胫骨上段制成不脱钙骨切片,胫骨中段制成不脱钙骨磨片用于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研究。结果去卵巢合并皮下注射D-半乳糖导致大鼠体重增加,胫骨松质骨骨量丢失严重,骨显微结构严重退化,胫骨皮质骨面积减少;含辅酶Q10洛伐他汀红曲提取可使去卵巢合并D-半乳糖大鼠体重明显减轻,胫骨松质骨以及胫骨皮质骨骨丢失明显减轻,骨量、骨微观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去卵巢合并D-半乳糖导致大鼠出现老年性骨质疏松,补充含辅酶Q10洛伐他汀红曲提取改善去卵巢合并D-半乳糖大鼠胫骨骨丢失,提示该提取具有减肥防治骨质疏松良好应用前景。

  • 标签: 辅酶Q10 红曲提取物 去卵巢 D-半乳糖 骨质疏松 己烯雌酚
  • 简介:目的评价骨质疏松症危险评价工具(SCORE、OSTA、ORAI、OSIRIS)在成都地区绝经后妇女筛检效果。方法采用诊断性研究,比较腰椎(L1-L4)DXABMD值上述各险评价工具危险评分,分别计算各量表敏感度(Sens)、特异度(Spec)、准确度(Accu)。结果T≤-2.5,SCORESens、Spec、Accu分别为81.3%、65.5%、70.3%;OSTASens、Spec、Accu分别为81.6%、75%、80.5%;ORAISens、Spec、Accu分别为93.8%、36.8%、32.2%;OSIRISSens、Spec、Accu分别为80.5%、71.9%、80.5%。结论这些危险评价工具均有筛检效果,在成都地区OSTAOSIRIS均具有较好筛检效果,能够较准确识别大部分骨质疏松症病人,实际操作中,OSTA更简单。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妇女 骨质疏松症危险评价工具 诊断性研究
  • 简介:目的:评估雷奈酸锶对小榄地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安全性。方法94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被随机分为雷奈酸锶+钙剂+骨化三醇组(SA),阿伦膦酸+钙剂+骨化三醇组(AL),钙剂+骨化三醇组(CA),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分别用药前、用药6个月、用药12个月测定受试者骨密度血骨转换生化指标。结果药物干预6个月,SR组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均增加显著高于ALCA组(P<0.05),AL组显著高于CA组(P<0.05);各组血清β-CTX均降低,SR组AL组降幅显著高于CA组(P<0.05);SR组CA组血清PINPOC均升高,AL组降低,AL组CA组SR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SR组升幅显著高于CA组(P<0.05)。药物干预12个月,基线相比较,SR组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增加显著高于ALCA组(P<0.05),AL组显著高于CA组P<0.05)。基线相比较,各组血清β-CTX均降低,SR组AL组降幅显著高于CA组(P<0.05);SR组CA组血清PINPOC均升高,AL组降低,AL组CA组SR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SR组升幅显著高于CA组(P<0.05)。雷奈酸锶治疗组有3例(9.1%)患者因恶心纳差而退出研究,阿伦膦酸组未观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雷奈酸锶疗效优于阿伦膦酸钠,雷奈酸锶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多,影响长期治疗依从性。

  • 标签: 雷奈酸锶 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转换血清标志物 安全性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本地区农村中老年妇女不明原因腰背疼痛骨密度关系,阐明本地区农村妇女骨质疏松临床症状特点,骨质疏松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本地区50岁以上农村女性不明原因腰背疼痛患者433例,测量腰椎(lumbarspine,LB)正位(b—k)、髋部股骨颈(Neck)、三角区(ward)、大转子(Troch)骨密度值,统计各部位T值(T—Score),比较不同年龄组不同疼痛程度患者T值。结果骨密度下降最显著在50~59岁之间,以T值≤-2骨质疏松患者,腰部316例(75.0%);髋部Neck251例(58.0%);Ward273例(63.0%);Troch187例(43.2%);有354例(81.6%)有1处或多处骨质疏松。年龄越大,骨质疏松发生率越高,超过80岁患者,100%有1处或多处骨质疏松。结论不明原因腰背疼痛女性不同部位骨密度丢失率均较高,对这群体中老年女性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利于提高骨质疏松检出率,对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50~59岁是防治骨质疏松最佳时机。

  • 标签: 农村中老年妇女 腰背疼痛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 简介:目的应用放射吸收法测量云南西双版纳、西藏内蒙古三个少数民族地区,对傣族、藏族蒙古族健康人群骨量分布差异峰值骨量进行调查分析,临床诊断骨质疏松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健康男女1126名,年龄20~79岁。西藏藏族健康男女1531名,年龄20~79岁。内蒙东乌旗蒙古族健康男女901名,年龄20~79岁。以10岁年龄段进行分组。用美国Alara公司提供Metriscan^TM指骨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测量。数据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西双版纳傣族男女、西藏藏族男女内蒙古东乌旗蒙古族女性峰值骨年龄段均在30—39岁,蒙古族男性峰值骨年龄段在4|D~49岁。傣族藏族男性骨量丢失12%以上在60—69岁年龄段,蒙古族男性70~79年龄段骨量丢失11.04%。傣族女性50~59岁年龄段骨量丢失达20.80%,藏族女性13.67%。蒙古族女性丢失12%以上在60-69岁年龄段。三个民族不同年龄段骨密度值比较,男性除藏族蒙古族20—39岁年龄段没有差异外,其余各年龄段均有显著性差异。女性除傣族藏族20-29岁年龄段没有差异外,其余各年龄段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健康成人傣族男性藏族蒙古族健康成人男性相比骨密度有显著差异,藏族蒙古族男性40岁以后骨密度均值有显著性差异。傣族女性蒙古族女性各年龄段骨密度均有显著性差异,傣族藏族女性30岁后骨密度有显著性差异。其差异是种族、地域,还是生活习性引起有待进步研究。

  • 标签: 骨密度值 民族 健康人群 骨量丢失百分率 Metriscan^TM骨密度仪
  • 简介:目的探讨IL-6、NF-κβ骨形成标志(BALPBGP)在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中表达水平和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特征。方法将60只5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在术后第2、、4、5、6月,每组随机取4只大鼠检测BMD、IL-6、BALPBGP。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其骨组织中IL-6NF-κβ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术后第4、5、6月卵巢切除组大鼠骨密度(P〈0.01)假手术组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血清IL-6水平在术后第2至6月明显升高(P〈001),血清BALPBGP于术后4、5、6月显著增高(P〈0.05)。实时定量RT-PCR分析表明卵巢切除组大鼠IL-6NF-κβmRNA表达水平随时间而增加,且骨密度呈负相关,Ib-6NF-κβ正相关。结论本研究表明骨质疏松大鼠IL-6、NF-κβ骨形成标志水平明显增高。这些分子在骨质疏松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白细胞介素-6 核因子 骨形成标志物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成都地区老年人(60岁以上)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部位、性别、年龄,阐明该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特点,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1~2007年期间骨科门、急诊治疗老年患者(60岁以上),共计2457例,其中男性1034例,女性1423例;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647例,男性235例,女性412例,并按年龄、性别、部位、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60岁以上女性骨折发生数明显多于男性,χ^2检验女性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比男性患者高,在髋部、脊柱、腕部部位骨折中,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所占比例高(χ^2检验,P〈0.01)。结论成都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各部位所占比例不同,而髋部骨折发生比例最高,宜区别对待,应引起重视,并加强防治。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年龄 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