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南阳地区矮身材患儿的病因。方法2009年10月至2015年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矮小症患儿155例,详细记录患儿一般资料及病史,了解患儿父母及其他家族成员身高和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155例矮身材患儿中生长激素缺乏症72例(46.45%),特发性矮身材50例(32.26%),体质性青春发育期延迟10例(6.45%),小于胎龄儿5例(3.23%),甲状腺功能减低症6例(3.87%),性早熟4例(2.58%),Turner综合征3例(1.94%),软骨发育不全3例(1.94%),黏多糖病2例(1.29%)。结论南阳地区矮身材患儿病因多为生长激素缺乏症和特发性矮身材。
简介:目的:通过对湖南地区3440名0~12岁儿童各年龄段阴茎、睾丸的测定,以获得可供临床参考应用的各年龄段男童阴茎、睾丸大小正常值,并探讨男童外生殖器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应用直接测量法测量0~12岁各年龄段男童静息状态下的阴茎长度,冠状沟处直径、周径,双侧睾丸长度、宽度及体积。将0~12岁男童按8岁前每一岁分为一组,8岁后每两岁为一组分别进行统计。结果共测量男童3440人,分为10组。所测数据经统计学分析,获得了每年龄段阴茎及睾丸大小的正常参考值。发现阴茎生长发育规律:0~2岁较快,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岁较缓慢,相邻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岁后又增快。睾丸生长发育规律:8岁以前缓慢,比较相邻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岁后睾丸进入快速增长期,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0~12岁儿童阴茎发育呈先慢后快又减缓的规律,睾丸发育8岁以前缓慢,8岁以后快速增长,其结果可供国内阴茎发育咨询及临床参考应用。
简介:目的分析温州地区慢性咳嗽患儿的常见病因分布,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初诊患儿,依据年龄分为-3岁、-6岁和-14岁组,在初诊后2周、1个月和3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根据随访治疗效果得出最终诊断结果。分析各病因的构成比,初诊和最终诊断的符合率。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739例慢性咳嗽患儿,年龄8个月至14岁,其中-3岁组174例(23.5%),-6岁组288例(39.0%),-14岁组277例(37.5%)。咳嗽病程4周至5年。1-4季度分别纳入103例(13.9%)、247例(33.4%)、96例(13.0%)和293例(39.7%)。①739例慢性咳嗽患儿中,单病因680例(92.0%),单病因依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237例(32.1%),咳嗽变异性哮喘219例(29.6%),感染后咳嗽109例(14.8%),变应性咳嗽76例(10.3%),心因性咳嗽25例(3.4%),胃食管反流性咳嗽9例(1.2%),其他5例(0.7%);双病因45例(6.1%);病因不明14例(1.9%)。②-3岁组最常见病因为感染后咳嗽(58例,33.3%),-6岁组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14例,39.6%),-14岁组为咳嗽变异性哮喘(103例,37.2%),上述3种主要病因的各年龄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变应性咳嗽、心因性咳嗽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所致慢性咳嗽共675例,其中496例初诊和最终诊断相符,初诊准确率为73.5%。结论温州地区儿童慢性咳嗽主要病因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和变应性咳嗽;不同年龄组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比有所不同。
简介:目的了解新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儿童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的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09年5—6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新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学龄儿童2438例,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皮褶厚度、血压测量,并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2438名儿童收缩压(SBP)平均水平为94±13mmHg,舒张压(DBP)平均水平为60±9mmHg,低于国内同年龄段汉族平均水平;检出高血压儿童138名,患病率5.66%(138/2438),其中男童患病率4.38%(54/1232),女童患病率6.97%(84/1206),女童患病率高于男童(P〈0.05);血压及高血压患病率与BMI、腰围、臀围、皮褶厚度、性别、年龄均呈正相关。结论新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儿童血压平均水平较国内儿童低;女童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男童;肥胖与哈萨克族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密切相关。
简介:目的了解济南地区冬季肺炎住院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8例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为支气管肺炎的住院患儿病历资料,取患儿鼻腔内分泌物,以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流感病毒B及副流感病毒。结果208例患儿中男性感染率为68.47%(76/111),女性感染率为67.01%(65/97),不同性别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08例肺炎患儿中呼吸道病毒感染者141例(67.79%),其中单种病毒感染56例(39.71%),2种及2种以上病毒感染85例(60.29%);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感染率最高。〈3岁患儿感染率为77.42%(48/62),3~6岁61.42%(78/127),〉6岁78.94%(15/19)。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是济南地区冬季肺炎患儿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简介:乙型肝炎(乙肝)是我国高发传染病之一,治疗乙肝主要集中于减轻临床症状,而预防是控制乙肝病毒(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自1992年将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纳入免疫规划管理以来,HBV感染率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感染率仍然相当高。为了解我市儿童HBV感染及免疫情况,以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其发病率,为进一步控制乙肝流行提供依据,本研究对本市1891例儿童进行了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8年1月至12月在贵阳市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体检及住院儿童共1891例,年龄0~14岁,早上空腹抽取静脉血2mL,当日分离血清后检测。1.2方法采用酶联免疫试验(ELI
简介:目的通过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胆道闭锁患儿临床资料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天津及周边地区胆道闭锁的发病趋势。方法收集1995年1月至2011年12月作者收治的经术中胆道造影确诊的168例胆道闭锁患儿临床资料,通过检索病历、电话随访及门诊复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得研究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天津及周边地区胆道闭锁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②天津市各郊县基层医院发现或怀疑胆道闭锁并转诊的患儿数量呈现明显差异。③首次就诊于基层医院的患儿平均手术年龄明显高于首次就诊于本院的患儿(P≤0.05),平均手术年龄呈现逐年降低趋势。结论近年来胆道闭锁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手术年龄明显降低,分析原因可能与迅速上升的经济水平、不断增强的健康意识及广大家长和医师对胆道闭锁认识的提高有密切关系。
简介:目的评价兰州地区婴幼儿维生素D(VitD)营养状况,为合理补充VitD提供依据。方法以兰州地区住院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问卷调查VitD缺乏的相关因素,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VitD缺乏的危险因素。结果374名住院婴幼儿进入分析,其中男227名,女147名。①平均25-(OH)D水平为(30.40±14.88)ng·mL^-1,73名(19.5%)25-(OH)D水平〈20ng·mL^-1(VitD缺乏),即使近3个月补充过VitD,仍有13名(10.2%)VitD缺乏。②VitD缺乏有明显季节差异(P=0.04),春季最高(29.2%,21/72名),秋季最低(13.1%,16/122名)。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月龄(OR=3.67,95%CI:1.25-10.76)、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儿(OR=40.94,95%CI:5.07-330.36)、部分母乳喂养儿(OR=12.21,95%CI:1.41-105.65)、未补充VitD(OR=5.21,95%CI:2.48-10.97)易出现VitD缺乏。结论兰州地区住院婴幼儿VitD营养状况有待改善,≤6月龄婴儿是VitD缺乏的高危人群。冬春季应加强婴幼儿VitD的补充,应鼓励婴幼儿坚持户外活动及补充VitD。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汗病各证候的影响因素,更好地规范小儿汗病证候诊断。方法以上海市5家医院的中医儿科符合汗病诊断的2~13岁患儿为研究对象,行5种证候(肺卫不固证、营卫失调证、气阴两虚证、湿热迫蒸证和气阳不足证)诊断。问卷调查汗病患儿的个人史、主要临床表现和饮食情况。分为2~5岁、~9岁和~13岁组。以Logisitic回归分析各证候的影响因素。结果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共收集313例汗病患儿,男171例(54.6%)。2~5岁组100例,~9岁组160例,~13岁组53例。肺卫不固证104例(32.2%),营卫失调证38例(12.1%),气阴两虚证65例(20.8%),湿热迫蒸证44例(14.1%),气阳不足证62例(19.8%)。12~5岁组气阳不足证占32.0%(32/100);~9岁组肺卫不固证占37.5%(60/160),~13岁组湿热迫蒸证占35.8%(19/53)。2小儿汗病5种证候与个人史相关性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是影响肺卫不固证、气阳不足证小儿汗病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2.092(95%CI:1.074~4.073)和1.636(95%CI:1.086~2.4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肺卫不固证汗出时间、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及其95%CI分别为3.212(1.067~9.665)和4.182(1.280~8.405),以整昼日和颈部汗出为主;营卫失调证汗出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310,95%CI:1.296~14.331),以前胸和手足心汗出为主;气阴两虚证在汗出时间、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及其95%CI分别为7.799(1.050~57.921)和4.978(1.086~7.414),以手足心汗出和上下半夜出汗为主;湿热迫蒸证在汗出部位、饮食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及其95%CI分别为9.925(1.106~14.366)和2.590(1.029~6.522),以肘部和腹股沟处汗出为主,喜食海鲜和油炸食品为主;气阳不足证在汗出季节、时间、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冬季、白天出汗和项背部出汗为主。结论早产是影响小儿汗病肺卫不固证、�
简介:目的以体重增加为标准,探讨体重增加不足与能量摄入的相关性。方法2004年11月至2005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格检查的婴儿,年龄4~12个月,由2名儿童保健专业人员负责体格测量。体格评价以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标准为参数。以两次体检体重/年龄Z值之差(△WAZ)将研究对象分为体重增加不足组和体重增加正常组,同时两组按月龄分为4~5月龄、~8月龄和~12月龄3个亚组。以食物称重与食物记录法计算每日食物摄入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202名婴儿,体重增加不足组70名(-2〈△WAZ〈~0.67),体重增加正常组132名(-0.67≤△WAZ≤0.67)。①体重增加不足组体格发育水平在正常生长范围内,但略低于体重增加正常组。②体重增加不足组除乳类摄入量较体重增加正常组低外(P〈0.05),其他食物摄入量接近于体重增加正常组(P〉0.05),蛋白质摄入量达WHO和中国营养协会推荐摄入量;体重增加不足组中4~5月龄、~8月龄和~12月龄亚组能量摄入分别为322kJ·kg^-1·d^-1(77kcal·kg^-1·d^-1)、322kJ·kv(77kcal·kg^-1·d^-1)和310kJ·kg^-1·d^-1(74kcal·kg^-1·d^-1),显著低于体重增加正常各月龄亚组的351kJ·kg^-1·d^-1(84kcal·kg^-1·d^-1),343kJ·kg^-1·d^-1(82kcal·kg^-1·d^-1)和360kJ·kg^-1·d^-1(86kcal·kg^-1·d^-1)(P〈0.05),其中~12月龄亚组摄入食物总能量中谷类食物产能较低(P〈0.05);体重增加不足与体重增加正常各月龄亚组摄入食物的能量密度相近(P〉0.05)。⑧Logistic分析显示婴儿体重增加不足的风险因素(OR=3.947)是能量摄入不足,母亲文化程度高是婴儿体重增加正常的保护因素(OR=0.437)。结论①排除相关干扰因素,能量摄入不足造成婴儿体重增加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乳类摄入量;②一定能量密度范
简介:目的用酶免疫吸附试验(EIA)法检测北京地区婴幼儿腹泻标本中的Noro病毒,试图找到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以期应用于临床检测。方法2003年10月至2004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抽取167份应用EIA进行Noro病毒抗原检测,其中有61份同时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轮状病毒。结果167份粪便标本中,Noro病毒阳性46份,阳性率为27.5%。其中,GⅠ型阳性标本20份,占阳性标本总数的43.5%(20/46);GⅡ型阳性标本19份,占阳性标本总数的41.3%(19/46);另有7份标本为GⅠ和GⅡ型同时阳性,提示为混合感染,占阳性标本总数的15.2%(7/46)。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患儿为主,占总感染人数的93.5%(43/46)。本组Noro病毒感染性腹泻未见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在检测轮状病毒的61份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29份,阳性率为47.5%。在29份轮状病毒阳性标本中,11份(11/61,18.0%)标本检出Noro病毒阳性,提示存在Noro病毒和轮状病毒的混合感染。结论Noro病毒感染在北京地区婴幼儿腹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仅次于轮状病毒。EIA检测Noro病毒简便易行、利于推广。
简介:目的了解顺德龙江地区小学生抽动障碍(TD)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顺德龙江地区4062名6~12岁的学龄儿童进行TD横断面调查,并检测TD患儿的血微量元素,同时取40例正常儿童作对照。结果TD总患病率为2.98%;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的患病率分别为3.62%、2.39%、1.21%。男孩TD患病率显著高于女孩(3.92%VS1.96%,P〈0.05)。TD患儿血铜、锰、镁水平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铅水平显著增高,血锌、铁水平则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亚型的TD患儿的血微量元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在6~12岁的学龄儿童中较多见,男孩患病率高于女孩;高血铅及锌、铁缺乏可能是TD的病因之一,治疗时应予以考虑。
简介:目的了解中国贫困地区18月龄幼儿的维生素B12(VB12)营养状况,以及不同食物干预对幼儿VB12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一项婴儿辅食的随机对照干预研究。研究对象于6月龄时入组,分别给予免费肉类、强化米粉、普通米粉进行干预,随访至18月龄;18月龄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VB12、同型半胱氨酸(tHcy)、Hb等,并测量体格生长指标。结果共入选217名18月龄幼儿,其中肉类干预组61名,强化米粉干预组85名,普通米粉干预组71名。217名幼儿的VB12中位数为342(85-2700)pg·mL-1,tHcy中位数为8.20(3.30-20.40)μmol·L-1,Hb中位数为124(90-158)g·L-1。85名(39.2%)VB12〈300pg·mL-1,42名(19.4%)〈200pg·mL-1;26名(12.0%)tHcy〉12μmol·L-1;52名(24.0%)Hb〈115g·L-1。肉类干预组、强化米粉干预组和普通米粉干预组VB12中位数分别为335、422和281pg·mL-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组VB12〈300pg·mL-1的比例分别为肉类干预组39.4%(24名)、强化米粉干预组28.2%(24名)、普通米粉干预组52.1%(37名),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贫困地区幼儿VB12缺乏较普遍,与膳食中VB12摄入不足有关,强化米粉和肉类等干预有助于改善幼儿VB12营养状况。
简介: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腹泻住院患儿进行诺若病毒检测,对其流行株进行基因序列的测定,以了解诺若病毒在上海地区的流行特征,为该病原体所致腹泻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1至2005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的粪便标本。首先进行轮状病毒的检测,在轮状病毒抗原阴性标本中,每隔8个标本按编号顺序行机械随机抽样,建立RT-PCR方法进行诺若病毒的检测。对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测序结果通过ClustalW和Mega4.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腹泻患儿粪便标本5534份,轮状病毒抗原阴性4084份,机械随机抽得484份用于诺若病毒检测,45/484份(9.3%)检测到诺若病毒。对诺若病毒感染季节分布和患儿年龄特点的分析表明,除4月和7月份未检测到诺若病毒外,其余各月份均检测到诺若病毒,其高发的月份是8至11月。5~6月也呈一个小高峰。77.8%(35/45)的患儿<2岁,其中6~11个月的患儿所占比例最高,达35.6%(16/45),<6个月的婴儿占20%(9/45)。GⅡ-4型是这5年间尤其是2003年之后的主要流行型别,2001至2002年尚存在其他的流行型别GⅡ-3和GⅡ-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