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利用小鼠乙酰肝素酶pcDNA3.1(+)表达载体转染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Hca-F)和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Hca-P),研究其对小鼠肝癌细胞血及淋巴转移的影响.方法构建pcDNA3.1(+)-hpa质粒,以lipofectamine2000作为转染试剂,将其分别转至Hca-F、Hca-P细胞株.转染空载体的肝癌细胞作为对照.血转移实验:小鼠尾静脉注射肿瘤细胞,30d后观察小鼠的肺部转移瘤生长情况.淋巴转移实验:在小鼠右下肢爪垫内侧皮下注射肿瘤细胞,30d后观察荷瘤鼠腋窝淋巴结或/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尾静脉注射转染有pcDNA3.1(+)-hpa质粒的高转移Hca-F和低转移Hca-P株,荷瘤小鼠的肺表面转移结节数分别为(37.5±2.63)个和(32.6±2.91)个,显著高于其各自空白对照组的(31.3±2.79)个和(14.2±2.38)个(P<0.05).皮下注射转染有pcDNA3.1(+)-hpa质粒的高转移Hca-F和低转移Hca-P株,荷瘤小鼠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3.3%和83.3%,显著高于各自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乙酰肝素酶基因过表达对小鼠肝癌细胞血及淋巴转移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肝癌 乙酰肝素酶 血道转移 淋巴道转移
  • 简介:一位身患"绝症"的单身女子,在她经历6次昏迷住院被救醒之后,想到的是,万一哪一天再也没有醒来,还能为他人做点什么?于是……

  • 标签: 住院 昏迷 美丽 绝症 女子 道美
  • 简介:目的探讨扶绥2004-2008年肝癌发病率变化趋势。方法利用扶绥肿瘤防治研究所登记处肿瘤登记资料,分别计算肝癌粗发病率、中国标化率、世界标化率。结果扶绥2004-2008年肝癌发病率为67.26/10万,中国标化率45.93/10万,世界标化率60.74/10万。结论扶绥肝癌发病率有下降趋势。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发病率 趋势分析 扶绥县
  • 简介:目的了解肺癌患者呼吸真菌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探讨肺癌患者呼吸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肺癌患者呼吸真菌感染。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本院收治的386例肺癌患者真菌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6例肺癌患者中有62例发生呼吸真菌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6.06%,其中,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43株,占69.35%,其次是光滑假丝酵母菌10株,占16.13%。肺癌患者真菌感染与年龄、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激素、化疗、放疗和侵入性操作等危险因素有关。结论加强医院病区的清洁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减少各种危险凶素,重视肺癌患者早期感染病原学监测,可减少肺癌患者呼吸的真菌感染。

  • 标签: 肺肿瘤 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胃癌CXCL1的表达、癌周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资料的关系,以期证实CXCL1可以促进胃癌的淋巴转移。方法分析100例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对其临床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XCL1蛋白的表达,利用D2-40抗体标记癌周淋巴管内皮细胞,计算癌周的淋巴管密度,分析CXCL1及癌周LMVD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尤其是与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侵犯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XCL1主要存在于细胞胞浆中。CXCL1阳性比例为41%,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均P〈0.05)。CXCL1表达阳性组有着明显较高的TNM分期和较差的分化程度。胃癌癌周淋巴管密度与胃癌病灶大小、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CXCL1阳性组(n=41)比阴性组(n=59)的5年生存率要低(P=0.001),阴性组总体生存时间是40个月,阳性组总体生存时间是23.2个月。经过单变量和多变量筛选后,能够作为独立预后因素的因子为:CXCL1、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以及LMVD。结论CXCL1表达与胃癌的浸袭转移密切相关,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胃癌 CXCL1 淋巴道转移 免疫组化 预后
  • 简介:我国胃癌年发病患者数约为40万。占全球发病患者数的41%,目前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然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模式。胃癌根治术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术后采用何种消化重建方式目前仍有许多争议。成功的胃癌根治术除了肿瘤切除和彻底的淋巴结清扫外,消化重建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19世纪末,

  • 标签: 消化道重建 远端胃癌 重建方式 根治术后 胃癌根治术 综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压迫气的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策略,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压迫大气的纵隔肿瘤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全组患者肿瘤均完整切除,肿瘤大小10cm×6cm×5cm~20cm×18cm×18cm。13例患者术后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原有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1例患者拔管后出现呼吸困难,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明确为气管局部软化,予气管切开,植入加长气切导管,2周后顺利拔出导管。术后病理结果证实支气管源性囊肿10例;神经鞘瘤2例,胸内甲状腺肿2例。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压迫气的纵隔肿瘤的有效方法。术前准确评估、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术后的严格管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纵隔肿瘤 支气管源性囊肿 神经鞘瘤 胸内甲状腺肿 气道狭窄 外科手术
  • 简介:环状RNA(circularRNAs,circRNAs)是一种新型的内源性非编码RNA,与其他线性RNA不同,它形成共价闭合连续的环形结构,在真核生物的转录组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些circRNAs主要来源于内含子或者外显子,通过反向拼接或套索内含子方式产生。近来研究发现,circRNAs在细胞质中富集,具有保守性和相对稳定性,这些特性赋予了circRNAs许多潜在的功能,例如充当微小RNA(miRNA)海绵,结合RNA相关的蛋白质,形成RNA蛋白复合体从而调节基因的转录。有证据表明circRNAs在消化肿瘤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够作为某些疾病的诊断性或预测性生物标记物。本文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报道,对circRNAs在消化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消化系统肿瘤预测、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环状RNA 消化道肿瘤 生物标记物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引起上消化大出血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急诊手术治疗的胃癌引起的上消化大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根治性切除7例,姑息性切除3例,胃壁切开缝扎癌周血管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4%(4/11),病死率9.1%(1/11)。结论胃癌引起上消化大出血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后应及时行急诊手术治疗,但应把握好手术指征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 标签: 胃癌 上消化道大出血 急诊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自体荧光内镜对消化肿瘤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以自体荧光为技术基础的荧光内镜检查消化肿瘤,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其诊断准确性。结果自体荧光内镜对早期癌的检出率为86.7%,对进展期癌的检出率为95.5%;其诊断消化恶性肿瘤的总体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2%、94.0%、93.3%、94.8%和94.1%。结论自体荧光内镜对消化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高敏感性,对检出形态特征不明显的病变较普通内镜有更大优势,易于发现肉眼难以识别的可疑病灶并确定其发生部位和范围,可精确指导活检,对提高早期癌的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自体荧光 荧光图像 早期癌症诊断
  • 简介:有研究报道,艾迪注射液可提高晚期消化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增加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艾迪注射液为从人参、黄芪、刺五加、斑蝥等中药中应用现代科学方法精制提取的一种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双相作用的抗癌药物[1].我们自1998年6月至2000年6月对65例晚期消化肿瘤患者联合艾迪和ELF方案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艾迪注射液 治疗 消化道恶性肿瘤 临床资料 ELF方案 免疫调节
  • 简介:目的观察奈西雅预防宫预癌化疗所致胃肠反应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格拉司琼比较。方法对收治的宫预癌32例,随机分为奈西雅组和格拉司琼组(A组和B组),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化疗后0~6h,奈西雅对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的控制率与格拉司琼相似,但在0~24h,奈西雅组对食欲不振的改善率为68.8%,明显优于格拉司琼对食欲不振的改善率(43.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主要为头痛。结论奈西雅能有效预防化疗药物所致胃肠反应,作用时间长,是良好的化疗止吐药。

  • 标签: 奈西雅 格拉司琼 食欲不振 癌化 化疗 预防
  • 简介:目的:评价乐沙定与氟脲嘧啶(5-FU)、四氢叶酸钙联合治疗晚期消化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晚期消化肿瘤患者30例,其中胃癌组(A组)15列,肠癌组(B组)15例,均以乐沙定、5-FU、四氢叶酸钙联合化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组CR3例,PR8例,SDl4例,PD5例,总有效率36.7%。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和神经感觉障碍,大多数为Ⅰ-Ⅱ。结论:乐沙定联合5-FU、四氢叶酸钙治疗消化肿瘤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化疗方案。

  • 标签: 乐沙定 化疗 晚期消化道肿瘤 氟脲嘧啶 四氢叶酸钙 联合治疗
  • 简介:我国消化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疾病负担重。针对消化癌防治的各类新方法新手段是研究的热点。然而,面对有限的卫生资源与不断上涨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突出的矛盾,卫生经济学评价是精准、科学地选择临床诊疗手段或方式的必要因素。本文对常见卫生经济学方法及模型进行介绍,并结合消化癌临床实践应用进行简要概述。

  • 标签: 消化系肿瘤 卫生经济学评价 治疗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比较胃癌全胃切除术3种消化重建方式的优缺点。方法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68例患者施行全胃切除术,消化重建方式分别为Lahey+Braun式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Ⅰ组,n=46)、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ll—Y吻合术(Ⅱ组,n=12)及改良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Ⅲ组,n=10),探讨3种消化重建方式的优缺点。结果Ⅱ组和Ⅲ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均明显优于Ⅰ组,均P〈0.05;Ⅱ组和Ⅲ组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少于Ⅰ组,均P〈0.05。Ⅱ组与Ⅲ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相比,除体重外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胃切除后P型空肠袢Roux—ell—Y吻合术和改良功能性空肠问置代胃重建方式较Lahey+Braun式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更有利于患者的营养恢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胃癌 全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术式对比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窦冲洗置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9月至2011年9月,安徽省立医院和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住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的患者18例,患者早期感染为7例,中期感染8例,晚期感染3例,患者均无明显发热,引流液均行培养和药敏检查,均培养出细菌。采用无菌管通过窦置人关节腔,分别使用生理盐水,过氧化氢进行反复冲洗,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通过无菌管置入关节腔,并保留无菌管用作引流,根据引流量决定冲洗置药次数。换药后嘱患者持拐下床活动,后期引流量较少,细菌培养3次阴性,冲洗置药后可拔出无菌管,随后窦可愈合。治疗中定期复查血常规,生化,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保持较好营养状态。结果18例经3周治疗,窦愈合,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5.8分提高到术后70.6分,血常规恢复正常,CRP平均在30mg/L,ESR平均在35.6mm/h。除1例因医疗纠纷选择手术取出假体外,其余17例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对于部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病情平稳的患者,通过加强营养,使用无菌管通过窦置人关节腔进行反复冲洗,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通过无菌管置入关节腔,可达到窦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感染 抗感染药 局部
  • 简介:目的:探讨纵行切口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对上消化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tumor,SMT)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本中心收治的48例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的上消化SMT患者。根据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切口的不同分为2组:传统组(23例)为环形切口,改良组(25例)为纵行切口。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48例患者均顺利施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病理资料相似(P>0.05),具有可比性。改良组和传统组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0%vs.91.3%,χ2=0.451,P=0.502),但改良组的手术时间(63.8分钟vs.71.5分钟,t=2.371,P=0.022)和术中出血量(15.7mlvs.35.6ml,t=8.163,P<0.001)均明显小于传统组。两组患者无术中大出血,但均有1例患者出现术中消化穿孔,此外在传统组中观察到有1例患者存在延迟性出血。结论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对上消化SMTs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措施。

  • 标签: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 肿瘤 胃肠道 消化系统肿瘤
  • 简介: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作为消化肿瘤的主要化疗药物之一,通过抑制胸苷合成酶(thymidilatesynthase,TS)达到抗肿瘤效应。而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dehydrogenase,DPD)是5-FU分解代谢的起始酶和限速酶,TS和DPD分别作为5-FU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关键酶,在5-FU的治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活性是影响5-FU化疗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TS酶和DPD酶的功能、特点及其与5-氟尿嘧啶疗效的关系,以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个体化化疗方案,实现消化肿瘤的个体化治疗。

  • 标签: 胸甘酸合成酶 二氢嘧啶脱氢酶 消化道肿瘤 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