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外侧中和钢板和后外侧解剖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外踝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共44例,其中男25例,女19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外侧中和钢板组(24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平均年龄(69.6±15.8)岁(60~84岁),术前腰椎骨密度(0.889±0.104)g/cm^2,股骨颈骨密度(0.675±0.092)g/cm^2;后外侧解剖钢板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67.9±13.2)岁(60~78岁),术前腰椎骨密度(0.925±0.093)g/cm^2,股骨颈骨密度(0.568±0.062)g/cm^2;平均术前住院时间分别为4.8天和4.5天。致伤原因:平地摔伤24例,自行车摔伤4例,楼梯扭伤16例;根据影像学旋后外旋型损伤分度:Ⅱ度(单纯的外踝骨折)7例,Ⅲ度(外踝和胫骨远端后外侧骨折)4例,Ⅳ度(外踝、胫骨远端后外侧及内踝骨折)33例。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踝评分系统(Americanorthopedicfootanklesociety,AOFAS)对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44例获平均17(12~25)个月随访,两组的性别比例、年龄、合并症、旋后外旋型骨折分度、术前住院时间和股骨颈骨密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0.26)。术后12个月随访AOFAS评分:外侧中和钢板和抗滑钢板组分别为平均(93.7±6.1)分和(94.5±6.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切口相关并发症:外侧中和钢板组9例并发切口感染和内固定激惹等,后外侧抗滑钢板固定组并发内固定激惹和腓骨肌腱病各1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两种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旋后外旋型外踝骨折均安全有效,但后外侧解剖钢板可以减少切口局部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踝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尺骨远端锁定加压钩钢板(lockingcompressionplatedistalulnahookplate,LCPDUHP)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采用LCP-DUHP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患者共29例,获完整随访资料者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20~75岁,平均47岁。损伤骨机制:平地跌伤13例,电瓶车伤5例、交通事故伤3例、高处跌伤2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足外侧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无开放性骨折。按照Lawrence-Botte分区:I区者18例,II区5例。从外伤到手术时间为1~5天,平均2天。术后定期随访评估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如:感染、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再折及创伤性关节炎)。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中足评分标准评定。结果23例随访11~22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部分负重时间3~6周,平均4周;完全负重时间5~16周,平均7周。术后恢复以前生活状态时间8~18周,平均11周。末次随访时,AOFAS中足评分为72~100分,平均94分;其中优1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5.7%。术后即刻X线片显示,骨折均获得满意复位;骨折愈合时间4~16周,平均7.6周,无骨不连及畸形愈合;1例(4.3%)出现延迟愈合,经石膏制动4周后,骨折愈合;末次随访时,3例(13.0%)出现轻度跖骰关节退变。结论LCP-DUHP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矫正装置 跖骨 骨折 钢板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三部分与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60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锁定钢板(LCP)内固定术组29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HHR)组31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Constant评分、Neer评分、VAS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末次随访Constant平均总分,LCP组:(74.7±14.1)分,HHR组:(81.6±8.67)分;LCP组:优良率为62.07%,HHR组:优良率为70.9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er平均总分,LCP组:(80.0±11.8)分,HHR组:(83.8±9.0)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3个月及1年VAS评分,LCP组:(4.30±1.54)分、(4.10±1.44)分、(3.92±1.47)分,HHR组:(3.50±1.43)分、(3.10±1.29)分、(2.85±1.26)分,3次VAS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HR组术后缓解肩部疼痛效果优于LCP组。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比较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三部分与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LCP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两者疗效相似。最终选择何种治疗方案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肱骨近端血运破坏程度、骨质情况以及手术医生的经验等。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肩骨折 肩关节 肱骨头 肩假体
  • 简介: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锚钉治疗老年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30例老年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按照值班日,由我科两个创伤骨科治疗组分别收治患者,依照手术方案将两组随机定义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肩关节复位后,复查CT提示大结节骨折块移位>5mm。观察组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锚钉复位固定肱骨大结节和修复肩袖;对照组仅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肱骨大结节。术后随访评估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均获12~18个月随访,两组肱骨大结节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两组术后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Constant-Murley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200);且术后观察组Constant-Murle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根据功能评级,观察组术后优良率达86.67%,而对照组优良率仅为66.67%。观察组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而对照组有5例出现肱骨大结节骨折块移位,2例出现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锚钉治疗老年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更加牢固,并发症更少,临床疗效好。

  • 标签: 肩脱位 肩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目的探讨带襻钢板结合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采用带襻钢板结合肌腱移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12例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1-49岁,平均32岁。12例均为直接暴力致伤。RockwoodIII型7例,IV型4例,V型1例。左侧7例,右侧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17个月,平均7个月。对上述12例进行回顾性随访研究,采用VAS疼痛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肩关节的疼痛及功能。肩关节在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内旋的活动度亦被观察记录,并与健侧进行比较。结果12例均获随访,平均12(6-18)个月。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肩锁关节脱位均获得纠正,无一例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再脱位。术后6个月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89.4±5.8)分,较术前(52.3±10.3)分,显著改善(P=0.003),VAS疼痛评分(0.4±0.2)分,较术前(2.4±0.6)分,显著降低(P〈0.001)。随访终末时,患侧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度与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带襻钢板结合肌腱移植重建喙锁韧带,既提供了与原韧带相似的生物活性,又符合肩锁关节的生物力学,同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肩锁关节 关节脱位 韧带 喙锁韧带
  • 简介:目的报告大粗隆爪钢板结合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治疗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2年,治疗失败的12例(12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爪钢板重建大粗隆骨不连的临床疗效。10例(10髋)随访24-81个月,平均42.7个月。关节置换术时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2.3(41-80)岁。临床疗效以Harris评分、X线片进行评价。结果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87.3(75-94)分,与术前平均17.4(6-3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3例存在大粗隆部位疼痛,4例残留患肢跛行。9例大粗隆骨不连均获得骨性愈合,1例为纤维愈合。未见钢板移位和钢缆断裂。并发症包括脱位1例和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1例。12例均无需翻修。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初期治疗失败病例采用THA结合爪钢板重建大粗隆骨不连中期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目的对比经三角肌小切口双排缝合锚钉与肱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1例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双排锚钉组(23例),肱骨近端解剖钢板组(28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肩关节活动度、术后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shoulderandelbowsurgeons,ASES)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均骨性愈合。两组在年龄、性别、受伤机制、受伤至手术时间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2,P=0.964,P=0.795,P=0.127)。双排锚钉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解剖钢板组(50.7±20.6)ml,(100.9±30.1)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两组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8);术后双排锚钉组的肩关节活动度(外展P=0.006,前屈P=0.002,外旋P=0.485,内旋P=0.624)、VAS评分(P=0.000)、Constant评分(P=0.002)及ASES评分(P=0.003)高于解剖钢板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经三角肌小切口双排锚钉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良好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肩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折切开复位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