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1974年,22岁的董秀芝已怀有7个月的身孕,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把她击倒:口腔里出血,鼻子里出血,连尿里都是血,皮肤颜色如白纸一般.

  • 标签: 中药 抗癌 癌症 治疗
  • 简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旁亢),在西方本病人群发病率较高,在我国相对较低,多数为甲状旁腺腺瘤(80%左右),其次为甲状旁腺增生,而甲状旁腺癌仅占1%-2%,因甲旁腺腺瘤体检时不易触及,临床表现多样化,无特征性,易引起误漏诊。

  • 标签: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骨肿瘤 误诊
  • 简介:放射性气管狭窄为食管癌放疗后致死性并发症,易被误诊为肿瘤复发侵犯气管所致。患者为食管弓上段癌,放射治疗在未超量而近期内发生气管狭窄,实属罕见,报告如下。

  • 标签: 食管癌 放射治疗 气管狭窄
  • 简介:倒1.患者男,13岁。因T12~L5段严重后凸进行性加重8个月,无法站立伴双下肢疼痛、肌萎缩入院。MRI检查显示L1~L5椎管内占位,考虑为神经元性肿瘤。行L2~L5全椎板切除,于硬膜下摘除9cm×2cm×1.5cm大小实质性肿瘤,病理检查证实神经鞘膜瘤。

  • 标签: 椎管内占位 脊柱后凸畸形 儿童 神经鞘膜瘤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急诊手术治疗的胃癌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根治性切除7例,姑息性切除3例,胃壁切开缝扎癌周血管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4%(4/11),病死率9.1%(1/11)。结论胃癌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后应及时行急诊手术治疗,但应把握好手术指征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 标签: 胃癌 上消化道大出血 急诊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头颈部肿瘤化疗引起口腔黏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5月-2013年6月我市三甲医院315例头颈部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分析引起头颈部肿瘤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症的影响因素。结果: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口腔黏膜炎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有吸烟史的患者以及有义齿的患者口腔黏膜的发病率较高,性别对于口腔黏膜炎症的发病率没有影响;口腔pH、白细胞数与患者口腔黏膜炎症的发病率没有显著性的关系(P<0.05),含5-FU、口腔疾患、预防漱口等与患者口腔黏膜炎症的发病率有显著性的关系(P<0.05);具有恶心、呕吐患者的口腔黏膜炎症的发病率较高,使用抗生素患者的口腔黏膜炎症的发病率要显著性低于未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具有焦虑抑郁的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症的发病率会显著性的增加,随着住院天数的增加,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症的发病率会显著性的升高,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年龄、口腔疾患、含5-FU、抗生素、住院天数、焦虑抑郁等与头颈部的肿瘤化疗患者引起口腔黏膜炎症的发生率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口腔黏膜炎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生脉饮加减用于阿霉素引起的心肌损害的预防和治疗.方法:40例非霍奇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予以CHOP方案化疗6个周期,治疗组化疗同时服用生脉饮加减.结果:治疗组ECG异常者的共2人次,反应率为1.67%,对照组ECG异常者共25人次,反应率为20.8%.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左室射血分数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随着阿霉素治疗总量的累积EF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生脉饮加减具有预防和减轻阿霉素引起的心肌的损害作用.

  • 标签: 阿霉素 生脉饮加减 心肌损害 预防 肿瘤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奈西雅预防宫预癌化疗所致胃肠反应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格拉司琼比较。方法对收治的宫预癌32例,随机分为奈西雅组和格拉司琼组(A组和B组),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化疗后0~6h,奈西雅对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的控制率与格拉司琼相似,但在0~24h,奈西雅组对食欲不振的改善率为68.8%,明显优于格拉司琼对食欲不振的改善率(43.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主要为头痛。结论奈西雅能有效预防化疗药物所致胃肠反应,作用时间长,是良好的化疗止吐药。

  • 标签: 奈西雅 格拉司琼 食欲不振 癌化 化疗 预防
  • 简介:分子靶向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迥然不同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尤其是其最为常见的皮肤毒性,可引发身体和心理的明显异常,导致药物的减量或中断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了解这些皮肤毒性的机制,制定适当的毒性分期标准,进而给予正确的防治,对确保患者生活质量及抗肿瘤治疗的连续性都十分重要。本文综述分子靶向抗癌药物中最有代表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的皮肤毒副作用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发病机制

  • 标签: 分子靶向抗癌药物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皮肤毒性
  • 简介: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是否可以影响伊立替康导致的肝脏脂肪变性的发生。方法: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皮下注射伊立替康单药或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7天后处死裸鼠,取肝脏制作肝脏病理切片观察肝脏损伤情况并制备10%肝脏组织匀浆检测肝脏组织内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了结肠癌HCT116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组肝脏脂肪变性的发生率降低,肝脏SOD的表达较不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升高(P〈0.05);MDA的表达较不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降低(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通过增强肝细胞的清除氧自由基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过程,最终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降低伊立替康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的发生率。

  • 标签: 结肠癌 还原型谷胱甘肽 伊立替康 肝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谷氨酰胺对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NACT)引起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化疗相关毒性反应及化疗后病理反应的影响。方法入组江苏省肿瘤医院普外科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进展期胃癌(T3/T4,N+)患者45例,随机分为2组(A组:口服谷氨酰胺组,B组:常规对照组)。A组(25例)给予口服谷氨酰胺(10g/次,3次/日,持续15天)+DOX方案新辅助化疗(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卡培他滨),B组仅给予DOX方案新辅助化疗。分别于新辅助化疗前1天(NACT-1),后第14天(NACT+14),检测肠黏膜通透性,并记录化疗后不良反应情况。患者化疗2周期后手术,记录两组术后病理化疗反应情况。结果新辅助化疗后,A组恶心、呕吐(P=0.036),腹泻(P=0.034)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肠黏膜通透性两组均较化疗前增加(均P<0.001),但A组化疗后肠黏膜通透性增加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01)。两组新辅助化疗反应率未及明显差异(76%vs.70%,P=0.651)。结论口服谷氨酰胺能够有效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肠黏膜通透性增加,降低化疗相关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不增加新辅助化疗反应率。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新辅助化疗 肠黏膜屏障 化疗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