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郭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肿瘤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5期
  • 机构: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重庆梁平 405200
  • 简介:宫颈最容易通过常规筛查随访预防妇科恶性肿瘤,发现后可治愈性较高,还能早期发现接受治疗。90%以上宫颈患者伴有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早、初产年龄小、多孕多产均与宫颈发生密切相关;营养不良、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妇女免疫功能低下、不良精神因素都与宫颈发生有关。宫颈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综合治疗。宫颈疾病发展到中期以及晚期后,治愈难度成倍增加,并且治愈概率相对于早期来说,更低,因此,早期有效诊断宫颈患者,意义重大。

  • 标签: 宫颈癌;预防;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液基细胞检查(thinprepcytologictest,TCT)联合阴道下活检在宫颈筛查中价值.方法自2008年11月至2010年9月对3100例门诊患者行TCT筛查,对其中细胞阳性患者进步行阴道检查并取活检行病理诊断,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00例中TCT阳性患者250例,其中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15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51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8例,病理符合率分别为73.9%、53.7%、51.5%.阴道下活检共检出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以上病例117例,病理阳性率占46.8%.CIN及原位主要分布在18~49岁,其中CIN发生在18~39岁占58.8%.结论TCT联合阴道下活检能提高宫颈病变检出率,可作为宫颈筛查诊断方法,提高宫颈早期诊断率.同时应重视18~39岁年龄宫颈筛查工作,及时治疗CIN以阻止病变升级,预防宫颈发生.

  • 标签: 液基细胞学检查 阴道镜检查 病理诊断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 简介:宫颈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半数以上,其死亡率为妇女恶性肿瘤首位,严重地威胁广大妇女健康。宫颈预防治疗医学界研究热点。作者研读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报道,对宫颈发病机制、致病病毒检测方法、宫颈预防治疗进展做出综述,为临床预防治疗宫颈提供新策略。

  • 标签: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p53蛋白表达在HPV16型感染相关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发生发展中作用。方法采用半巢式PCR和免疫技术检测79例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组织中HPV16DNA和p53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其宫颈发生相关性。结果在宫颈组织中,HPV16检出率为81.0%(64/79),高于对照7.5%(3/40),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x^2=58.328,P=0.000)。宫颈中p53蛋白阳性率为68.4%(54/79),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12.5%(5/40),二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x^2=33.140,P=0.000)。结论高危型HPVE6介导p53蛋白降解失活宫颈发生重要机制之一,但在部分HPV感染宫颈组织中p53蛋白表达蓄积现象提示宫颈发生还涉及到其它多基因和多步骤致癌机制。

  • 标签: 宫颈癌 维吾尔族 人类乳头瘤病毒 p53
  • 简介:目的:探讨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romalinteractionmolecule1,STIM1)在宫颈表达及其VEGF相关性。方法:收集20例宫颈患者癌变及其正常上皮组织并测量对应肿瘤体积,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STIM1在各病变组织中相对表达量,分析STIM1肿瘤病变程度相关性;酶联免疫ELISA方法测定过表达STIM1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量并分析其STIM1相关性。结果:70%宫颈组织中STIM1表达上调,表达量癌症病变标志物即肿瘤大小相关;STIM1可促进血管内皮因子VEGF分泌。结论:STIM1宫颈组织中高表达,宫颈病变过程中个重要因子。

  • 标签: 宫颈癌 STIM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下保留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SNSRH)治疗早期宫颈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100例早期宫颈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腹腔下保留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SNSRH)和腹腔下广泛性子宫切除(LRH),分析术后近期疗效。结果:两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两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SNSRH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拔出尿管时间、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LRH患者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两患者术后膀胱功能障碍比较:LRH患者术后伴有更明显间断排尿、腹压排尿、尿失禁、尿潴留症状(P〈0.05);对于尿频症状,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腹腔下保留神经宫颈根治近期临床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保留神经功能 根治性子宫切除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侵犯(perineuralinvasion,PNI)宫颈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辅助治疗关系,并分析其对宫颈生存率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6例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宫颈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宫颈PNI宫颈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接受辅助治疗关系,并分析其对宫颈术后复发及死亡结局影响。结果:506例宫颈患者中PNI阳性48例,发生率为9.5%(48/506),PNI发生率在淋巴结转移、切缘累及、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PNI阳性患者术后需接受辅助治疗比例明显多于PNI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宫颈无复发生存率PNI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宫颈PNI为宫颈复发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NI判断宫颈复发独立指标,可以为宫颈术后是否需要进步辅助治疗提供指导。

  • 标签: 宫颈癌 神经侵犯 独立危险因素 辅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性子宫切除治疗宫颈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50例子宫颈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腹腔下保留盆腔神经丛根治性子宫切除治疗(LNSRH)和腹腔广泛子宫切除治疗(LRH),每组各25例,比较两患者手术效果。结果5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两患者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LNSRH患者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排便时间均少于LRH患者,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性子宫切除治疗早期宫颈安全可行,相对腹腔广泛子宫切除能明显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腹腔镜 宫颈癌 保留盆腔神经 效果分析
  • 简介:宫颈中,影响治疗和预后临床分期最重要因素.但仅靠临床分期不够,于是需要发现种更好预后指标,异常组蛋白酶D升高被发现在癌细胞中,这种过度表达被认为通过对胞外基质消化而增加肿瘤转移潜力,在局部进展期宫颈中,高组蛋白酶D水平相关于短期无复发生成。

  • 标签: 宫颈癌 组蛋白酶D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Ⅰb~Ⅱb期宫颈术前放疗优势及放疗后手术适应症。方法:37例Ⅰb~Ⅱb期宫颈接受术前放疗后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结果:全组病人均能如期按手术规范完成手术,中未发生不可控制大出血,无输尿管、膀胱、直肠损伤发生。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Ⅰb~Ⅱb期宫颈经术前放疗,降低了手术难度,并使Ⅱb期病人具有手术机会,且不增加中术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宫颈癌 放射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诱导宫颈HeLa细胞凋亡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12.5、25、50、100、200、300、400、600μmol/L)Res处理24、48、72h对HeLa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采用AnnexinV和PI双染检测HeLa细胞凋亡率。荧光显微观测细胞形态改变。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Res在定浓度范围内,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方式抑制宫颈HeLa细胞生长(P〈0.05)。以0、200、300μmol/LRes处理细胞48小时,HeLa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2.2%、7.1%、6.23%,晚期凋亡率为7.7%、16.04%、15.43%。荧光显微细胞呈现典型凋亡性改变。200μmol/LRes处理8h后,Caspase-3活性增加,24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经50、100、200μmol/LRes处理24h后,Caspase-3活性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1.92倍、2.51倍、4.53倍(P〈0.05)。结论:白藜芦醇通过诱导Caspase-3活性增加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方式抑制宫颈HeLa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 标签: 白藜芦醇 子宫颈癌 凋亡 CASPASE-3 HELA细胞
  • 简介:细胞种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恶性肿瘤,常见于肺,原发于子宫颈细胞神经内分泌(SCNEC)罕见。SCNEC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远处转移,临床治疗困难,预后较差。由于SCNEC发病率低,前瞻性研究少。作者在复习文献基础上,围绕SCNEC病因发病机制、临床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预后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子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临床特点 病理学特点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考察部分外阴鳞状细胞妇女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代替腹股沟股淋巴结清扫安全性。患者和方法选取鳞状细胞浸润深度至少1mm,且肿瘤≥2cm并≤6cm女性患者。原发瘤应局限于外阴部,且无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临床提示。所有患者接受中淋巴结定位、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腹股沟股淋巴清扫。标记病理超分期前哨淋巴结。

  • 标签: 前哨淋巴结活检 外阴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定位 妇女患者 妇科肿瘤 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 作者: 魏建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肿瘤
  • 创建时间:2022-11-18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1期
  • 机构:重庆市高新区人民医院,重庆400000
  • 简介:宫颈有可能通过常规筛查和随访预防妇科恶性肿瘤。它是可高度治愈,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90%以上宫颈患者伴有高危HPV持续感染;多性伴侣、过早性生活、初生婴儿年龄小、多胎妊娠和多胞胎宫颈密切相关;营养不良、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女性免疫功能低下以及不良心理因素都与宫颈发生有关。宫颈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综合治疗。当宫颈疾病发展到中晚期时,治愈难度指数级增加,治愈概率低于早期。因此,对宫颈患者进行早期有效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预防;宫颈癌;筛查
  • 简介:目的探讨双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1B(DYRK1B)蛋白在宫颈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4例宫颈病理组织标本(宫颈)、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标本(CIN)、4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标本中DYRK1B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DYRK1B蛋白表达宫颈病理特征关系。结果宫颈中DYRK1B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2.62%,高于CIN22.50%和对照12.50%(P﹤0.05);CIN和对照DYRK1B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组织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宫颈组织中DYRK1B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病理学类型宫颈组织中DYRK1B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DYRK1B蛋白在宫颈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与宫颈发生发展有关。

  • 标签: 双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1b 宫颈癌 宫颈上皮瘤变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研究子宫颈正常上皮组织、慢性炎症组织、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组织及子宫颈组织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浸润程度、分布变化以及它们之间关系,以探讨肿瘤局部免疫功能状态。方法应用免疫S-P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颈上皮、15例慢性炎症组织、30例CIN组织及40例宫颈组织中DC浸润程度和形态分布特征。结果子宫颈中DC高度浸润13例,低度浸润27例;CIN中高度浸润24例,低度浸润6例;慢性炎症中高度浸润11例,低度浸润4例:正常对照中高度浸润10例,低度浸润5例。CINDC高度浸润率高于宫颈和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CIN炎症DC高度浸润率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宫颈DC高度浸润率小于正常对照和炎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DC在子宫颈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其浸润程度可反映肿瘤局部免疫状态,为宫颈预后判断和生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子宫颈癌 树突状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研究C02对宫颈Hela细胞株CDK9基因表达影响,分析其在癌细胞生长转移中作用。方法将宫颈Hela细胞株随机分为3:AHela细胞株在压力为8mmHg纯C02下通气4h,培养24h;BHela细胞株在压力为8mmHg纯C02下通气4h,培养120h;CHela细胞株未进行C02处理,细胞株置于常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120h。采用RT-PCR法检测A、B、C宫颈Hela细胞CDK9mRNA表达。结果A、BC比较,A、BCDK9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BA比较,BCDK9mRNA相对表达量比A下调更显著(P〈0.01)。结论宫颈Hela细胞CDK9基因在C02作用下受抑制出现表达下调,且随C02作用时间越长,CDK9基因相对表达量降低越明显。

  • 标签: RT-PCR 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9 宫颈癌细胞 基因表达
  • 简介: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疣状临床、病理特点和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妇幼保健医院收治7例女性生殖系统疣状癌病例资料。结果: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29岁,5例患者已绝经。发病部位以外阴居多(4例),宫颈3例。临床表现:病变累及外阴,以外阴赘生物伴瘙痒为主要症状;而病变在子宫颈者则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有6例患者早期被误诊(85.72%)。4例外阴疣状按FIGO分期1例为Ⅰ期,3例为Ⅱ期。3例宫颈疣状按FIGO分期,Ⅰ期2例,占28.57%,Ⅱ期3例占42.86%,Ⅲ期2例占28.57%。5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治疗。1宫颈ⅢB期患者行同步放化疗,另1宫颈ⅢB期患者行单纯放疗。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92个月,3例随访1~49个月无异常发现1例单纯手术患者术后72个月局部复发,1例行同步放化疗患者1年后死亡,1例单纯手术患者和1例行单纯放疗患者失访。除1例出院后失访,6例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33%(5/6)、50.00%(3/6)和33.33%(2/6)。结论:生殖系统疣状皮肤和黏膜鳞状细胞种亚型。发病年龄晚,以绝经后者多见。疣状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单发多见,少数伴发鳞状细胞早期进行外科根治性治疗,并制定相关术后辅助治疗方案,才可能使患者有更大获益。

  • 标签: 疣状癌 外阴癌 宫颈癌
  • 简介:目的探讨晚期宫颈患者调强放疗中危及器官体积及位置变化对靶区影响。方法选取行图像引导下调强放疗宫颈患者16例,分别于放疗剂量达9Gy/5f、18Gy/10f、27Gy/15f、36Gy/20f及48.6Gy/27f时用锥束CT(CBCT)扫描,采集CBCT图像,原始治疗计划CT图像配准,分别在CT和CBCT图像中勾画大体肿瘤靶区及危及器官,比较危及器官体积、体积变化率及DICE相似度指数(dice'ssimilaritycoefficient,DSC)。结果放疗0~27分次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小肠体积范围分别为88.48~195.49cm3、40.41~42.93cm~3、792.85~907.86cm3、38.49~49.05cm3。膀胱0~27分次体积变化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2),其余器官体积变化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及小肠0~27分次体积变化率和DSC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膀胱、直肠体积变化宫颈靶区、宫体DSC均相关(P〈0.05)。结论宫颈调强放疗中膀胱、直肠体积位置变化较大,其变化可能影响宫颈靶区、子宫体空间位置。

  • 标签: 子宫肿瘤 调强技术 图像引导下放射治疗 DICE相似度 体积差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