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认知损害的特点。方法2008年3月-2009年12月在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28例发病3周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皮层梗死46例,皮层出血15例,皮层下梗死49例,皮层下出血18例,所有患者均在入组当日进行一次神经心理学测试,对照组77例,完成一次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56%患者出现了至少一个认知域的损害,40.6%患者出现执行功能障碍,37.5%患者出现视空间结构能力的损害,26.6%患者出现记忆力障碍。左侧半球病变记忆力、执行功能和信息处理速度得分均较右侧半球病变差(P〈0.05),而视空间结构能力评分,右侧半球较左侧半球差(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最常出现的认知损害是执行功能,所以我们建议在急性脑卒中早期尽量进行包括执行功能在内的涉及多个认知域的神经心理测验,以期较全面地了解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 标签: 卒中 神经心理学 血管性认知障碍
  • 简介:血管性痴呆定义正在重新修订.痴呆的多灶梗死模式和阿尔茨海默模式,常称作是多灶梗死性痴呆.这一称谓正在被更广泛的概念即血管性认知损害所取代.概念的演变反映了对构成这种复杂综合征基础的致病机制更为深刻的理解.作为这一修订工作的结果,在过去的25年中,新的诊断标准已经确立,并且导致了关于精确的定义和有限互动评价可靠性的新问题.临床医生和调查者所选择的血管性痴呆的特异诊断标准,对流行病学、疾病的治疗和保健经济评价都有较大影响.

  • 标签: 卒中 认知损害 血管性痴呆 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
  • 简介:脑白质疏松(1eukoaraiosis,LA)是引起皮质下缺血的原因之一,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关于LA在认知障碍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比如LA是否能引起认知障碍,LA所致认知功能损害的类型有哪些,LA的严重程度及损害部位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等。本文就LA与认知障碍的关系做一综述。

  • 标签: 脑白质疏松 认知障碍 影像学
  • 简介:很多时候,我们在临床中都会遇到失眠患者这样的疑问:"医生,我不想吃药,有没有别的方法能治疗失眠?"在第四课中,张斌教授就解答了这个疑问,除了药物治疗,还有另外一种被欧美、亚洲广泛认可并推荐的一线治疗失眠的方法: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

  • 标签: 睡眠医学 失眠患者 认知治疗 认知行为 认知成分 睡眠研究
  • 简介:偏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之一,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通常认为偏头痛患者没有明显脑器质损害,不影响认知功能。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头痛发作期和发作间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异常,常伴或不伴有脑血流低灌注、脑白质(灰质)损害等变化。

  • 标签: 偏头痛 认知功能 认知障碍
  • 简介:自“血管性认知损害(VCI)”的概念提出以来,已逐渐成为临床与科研人员广泛关注的热点。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加快,脑血管病业已成为高发疾病,使得血管性认知损害呈逐年升高趋势,尸体解剖结果显示约有1/3的痴呆患者存在血管性损害;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约5%罹患血管性认知损害。与其他认知功能障碍不同,血管性认知损害是一种可预防且认知损害进程可以延缓甚至逆转的综合征。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 认知障碍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了解社区护士对压疮的认知现状,为制定和实施相关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全部(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76名社区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压疮预防的态度、压疮防治相关知识和压疮预防的障碍等3方面。结果:276名社区护士的压疮防治相关知识得分为(51.20±11.28)分,对压疮预防总体持积极态度,缺乏人员、时间和患者家属的配合等是压疮预防的障碍。结论:社区护士对压疮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压疮预防态度积极,压疮预防存在障碍,尤其压疮护理新进展知识欠缺,部分压疮知识实际应用存在盲目性,须加强社区护士压疮相关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对压疮预防的正确认知,促进积极态度,进行合理社区护理人力资源配备,切实提高社区压疮防治质量。

  • 标签: 社区护士 压疮认知现状 压疮知识 压疮预防态度 压疮预防障碍
  • 简介:认知治疗是当今世界主流的疗法之一但是其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存在很大的矛盾。为了逋应中国的文化,本文引入效标的概念,封经典的认知治疗模式进行了修订:提出治疗的重点是帮助当事人克服效标缺失、效标不当以及效标不力三类错误。并建议使用自然效标和虚拟效标来增进治疗的效果。

  • 标签: 认知治疗 中国传统思维 西方 传统思维方式 治疗模式 效标
  • 简介:2016年《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报道:我国现有卒中患者7000万人,不同地区卒中年龄标准化患病率约260-719/10万人,每年新发卒中200万人,即每12s新发1例卒中;而每年因卒中致死达165万人,即每21s就有一人死于卒中,每年因卒中致死者占所有死亡原因的22.45%。

  • 标签: 卒中后认知障碍 疾病管理
  • 简介: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情况以及比较LOTCA与MMSE量表评定的效能。方法采用MMSE、LOTCA量表评定93例脑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结果脑卒中后患者MMSE量表评定显示左、右侧脑损伤在地点定向、近事记忆力、语言理解、句子书写、图形描绘等分项中存在差异(P<0.01)。LOTCA量表评定显示右侧大脑半球损伤组在定向力、知觉功能、模仿模拟能力等分项评分明显高于左侧大脑半球损伤组(P<0.01),左侧大脑半球损伤组在视觉空间觉、视运动组织及LOTCA量表讦定等评分显着高于右侧大脑半球损伤组,左、右侧大脑半球损伤组在意念运动性失用、物体失认、注意力障碍等方面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中左、右侧大脑半球损伤后的各种认知功能障碍袅现不一,LOTCA量表评定较MMSE量表评定更适合于脑行为功能研究。

  • 标签: 大脑半球 量表评定 脑卒中患者 认知功能损伤 左侧 MMSE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临床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类型。虽然长期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但对其治疗收效甚微.近年逐渐将研究重点转向对其早期阶段的干预治疗。在这一临床需要下,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分别提出了轻度认知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和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VCI)的概念,力求对患者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以延缓甚至阻止痴呆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血管性认知障碍 血管性痴呆 轻度认知障碍 神经心理学特征 阿尔茨海默病 干预治疗
  • 简介:主讲老师简介:孙洪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睡眠障碍及与精神障碍共病的治疗和研究,睡眠与奖赏记忆,物质依赖心理渴求的临床干预和神经机制研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多个973和国家科技支撑计

  • 标签:
  • 简介:  随着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概念的推广和接受,VCI概念在认知障碍领域中的科学地位和意义愈显重要,它是对传统血管性痴呆(VaD)概念的根本突破.同时,因其含有预防理念,临床医生和制药企业更是趋之若骛.然而,VCI概念的笼统性和缺乏公认的具体可操作性诊断标准,常使临床医生感到难以适从和困惑,更难堪的是一些非学术动机不严谨的VCI治疗宣传'混淆视听',使人一头雾水.……

  • 标签: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治疗
  • 简介:随着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认识的深入,作为正常老龄化向痴呆过渡状态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积极进行干预是延缓认知功能进一步衰退的有效措施,但目前关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干预措施的报道较少,药物也仅有个别的多中心研究报道。因此,笔者拟就目前国内外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现状及进展进行系统性回顾。由于最多见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亚型是遗忘型认知功能障碍即阿尔茨海默病的前期,故而关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干预策略多沿袭了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治疗方案 ALZHEIMER 阿尔茨海默病 多中心研究 系统性回顾
  • 简介:决策(decision-making)指形成优先选择,选择和执行动作,和评价结果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从简单的运动到多重选择的复杂思考和对未来结果的推理,都需要决策。决策也因其在人类生活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而吸引了各领域的研究者,特别是引起了心理学家、经济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的研究热情.心理学家Kahneman教授还因其在决策的跨学科研究中的贡献而被授予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 标签: 知觉决策 认知神经科学 决策模型
  • 简介:目的研究三七三醇皂苷对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30只Wista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组(2-VO)、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三七三醇皂苷治疗组(2-VOtreat),6周后用Y型迷宫测试认知功能,用黄嘌呤氧化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显色发测定S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实时荧光PCR检测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NMDAR)和r-氨基丁酸A受体的mRNA表达。结果SH组达到学会标准所需电击次数为(68.3±3.46)次,2-VO组和2-VOtreat组分别为(90.2±5.37)和(80.7±2.35)次。SH组MDA含量和SOD活性分别为(3.82±0.47)nmol/mg.prol和(98.73±5.49)U/mg.prol,2-VO组和2-VOtreat组分别为(8.79±0.51)nmol/mg.prol、(67.68±4.93)U/mg.prol和(6.71±0.24)nmol/mg.prol和(81.09±6.75)U/mg.prol。2-VO组和2-VOtreat组与SH组相比,NMDAR和r-氨基丁酸A受体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2-VO组与2-VOtreat组相比NMDAR和r-氨基丁酸A受体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可以导导致认知功能障碍,三七三醇皂治疗可以改善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认知相关基因NMDAR和r-氨基丁酸A受体的mRNA表达。

  • 标签: 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认知功能 氧化应激 MDA、SOD NMDAR r-氨基丁酸A受体
  • 简介: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的概念是由Schdev提出的,其定义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严重到可以诊断的水平,包括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到血管性痴呆(VaD)的一系列疾病类型.在过去20年VaD的诊断标准不断发展,但准确的定义仍存在争议.以往根据Alzheimer病(AD)引申的VaD早期诊断标准着重于记忆的缺陷,而非与VaD密切相关的执行功能和信息处理的障碍.……

  • 标签: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亚型
  • 简介:目的从非线性动力学分析的角度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脑电变化的特征。方法选取MCI患者19例,其中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10例,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患者9例。MCI患者经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总体衰退量表(GDS)、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Hachinski缺血指数(HI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在安静状态下采集脑电信号后行非线性分析并与10位年龄匹配的健康老年人(HE)行组间比较;同时,VCIND亚组与aMCI亚组行MCI组内比较。结果MCI组与HE组比较,脑电非线性参数关联维数(D2)、点关联维数(PD2)、复杂度(Cx)平均值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MCI亚组与VCIND亚组比较,脑电非线性参数Cx平均值增高,李亚普诺夫指数(LE)平均值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脑电非线性分析能够较早客观判断脑功能的改变,对MCI的诊断及亚型的判定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 标签: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脑电图 非线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