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调查家境背景对癫痫病人的影响和社会对癫痫病人的支持程度.方法病人来源于汕头地区三家综合医院门诊,随机取样.由检查者直接询问病人和他们的亲属,对200例癫痫患者及家庭和200例正常人及家庭对癫痫病人的看法与支持的程度等进行了调查.用SPSS8.0软件统计.结果病人组患者和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和经济收入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0.生活条件如,燃料、饮水、居住条件都低于对照组,而医药费的支出很大,P<0.000.结论结果显示癫痫病人父母低文化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发病、治疗、教育、职业和经济收入,也是导致贫困和生活质量低的主要原因.在社会支持度方面,病人缺乏理解、同情与支持.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筛选评定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246例,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154例,口服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92例,未进行抗抑郁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修订的Barthel指数fMBI)、生活质量指数(QLI)量表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评分.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HAMD量表评分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I量表评分和QLI量表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抑郁状态,而且还可以促进患者躯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主观生活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军校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242名军校护生进行测评。结果:SCL-90示:她们的心理问题主要是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其心理问题主要与人际适应有关,其次与受惩罚、健康适应以及年心理紧张总值有关;具体是被人误会或错怪、学习压力、预期的评选(如三好学生)落空、受批评或处分、本人患急重病、亲友死亡和家庭经济困难等因素影响了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结论:军校护生有较多的心理问题,在帮助她们克服心理问题时,应重视不同应激源所起的作用,做到有的放矢,制订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才能有效地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简介:目的探讨生活事件与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生活事件量表(LifeEventsScale,LES),采用病例对照方法,以SCL-90测试筛选的心理障碍者60人作为病例组,按1:2配比,分别选与病例同专业,同班级,同性别,年龄相近(相差≤2)、地域相同经SCL-90测试各项指标正常的学生120人作为两个配比组,进行生活事件调查。结果病例组经历的生活事件中“学习时间和条件的变化”,“学习困难”和“小额借贷”排在前三位,病例组经历三项以上(含三项)生活事件影响的人数比例显著大于对照组;经χ^2检验,P<0.05的生活事件有“失恋”,“中额借贷”、“学习困难”和“财产损失”。结论通过探讨相关的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为建立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了一定价值的背景资料。
简介:目的:评价照顾者同步教育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11-12月分别在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两个头颈放疗科病区选取鼻咽癌患者及其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选取一个病区为实验组(n=34),另一病区为对照组(n=33)。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教育;实验组患者及照顾者接受同步教育。于干预前、出院6个月及出院12个月时使用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测量患者生活质量。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疲乏得分的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照顾者同步教育可提高鼻咽癌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的出院计划模式对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SLE)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9例HSLE病人按照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干预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个体化多学科合作的出院计划模式。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HSLE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价病人的社会支持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出院前24h、出院后1、6个月干预组Brthel指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出院后1、6个月干预组主观支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干预组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合作的出院计划模式能有效提高HSLE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支持度。
简介:目的探讨氟西汀和帕罗西汀对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氟西汀和帕罗西汀对患者进行治疗,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观察患者的抑郁症状,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观察患者的副反应严重程度,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一74)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2个月末时,帕罗西汀与氟西汀在改善抑郁情绪方面两者相当,帕罗西汀副反应少于氟西汀。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末相比,帕罗西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除物质生活维度外,均非常明显改善(P〈0.01)。而氟西汀除对心理功能有部分提高外,对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帕罗西汀组与氟西汀组相比,帕罗西汀更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与相关性分析。结果:400例患者的各项得分如下,情感维度(17.10±4.66)分、躯体维度(19.54±5.44)分、社会/家庭维度(18.82±3.43)分、功能维度(14.77±5.62)分,生活质量总分为(70.18±13.49)分。面对总分为(44.48±5.86)分,其中面对维度得分为(19.55±3.83)分,回避维度得分为(16.33±2.79)分,屈服维度得分为(8.61±2.7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居住地、肿瘤分期、应对方式是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生活质量的因素(P〈0.05)。通过Pearson分析发现,在上述的多项得分中,在维度得分较高时,躯体和情感维度得分就会较低,与社会/家庭和功能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因为治疗方式而受到影响,积极的方式是面对,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评价延续护理对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住院的78例S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n=39)和对照组(n=39)。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实验组延续护理。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MOSitemshortfromhealthsurvey,SF-36)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量表(DermatologyLifeQualityIndex,DLQI)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延续护理3个月后SF-36量表的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延续护理前的各维度得分(P<0.05),且高于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3个月后的各维度评分[除生命活力维度(VT)外],各维度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DLQI量表各维度得分均低于接受延续护理前及对照组常规护理后的各维度得分(P<0.05)。结论:延续护理在提高SLE出院后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显著。
简介:目的:测算老年无陪护病区基础护理时间需求,为老年无陪护病区夯实基础护理、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提供依据。方法:对老年无陪护病区5个方面的37项基础护理项目进行工时测定与频次记录,同时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测算不同ADL等级病人每日基础护理工作时间。结果:不同ADL等级老年病人基础护理需求不同,除Ⅱ级与Ⅲ级无明显差异外,ADLI级至Ⅳ级老年病人总的每日基础护理时间整体呈递增趋势,老年无陪护病区平均每人每日所需基础护理时间为224.96~248.80rain(95%C1)。结论:根据ADL等级计算基础护理工作时间准确、客观、简单、方便;老年无陪护病区基础护理工作时间长,为保证护理质量,建议根据基础护理时间需求增加相应护理人员。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及对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4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病患者50例,依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参照组,各25例。参照组病患接受双侧开颅手术入路治疗,观察组病患实施单侧骨瓣开颅手术入路治疗。对2组病患的手术用时、输血量、住院用时以及住院费用进行观察比较,并依据格拉斯哥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比较2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患的手术用时、输血量、住院用时以及住院费用等较参照组均明显更低,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患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2.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52.0%,2组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PSQI评分均升高,观察组显著低于参照组,2组SSQOL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参照组(P〈0.01)。结论:对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病患采取单侧骨瓣开颅手术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恢复及预后更好,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小,十分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在病耻感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对在门诊复查的183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数χ2/df=1.673,GFI=0.950,AGFI=0.903,RMSEA=0.061;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的病耻感、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及消极应对均可以直接预测其生活质量,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患者的病耻感与生活质量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结论:精神卫生人员在提高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实践工作中,应重视病耻感对患者病情的影响,在总结不同作用路径的基础上,开展以路径为依托的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