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1例22岁神经厌食症的治疗。方法行综合心理治疗,具体方法:①支持性心理治疗,②认知行为疗法,③AN行为矫正治疗观察记录表,④操作性行为疗法⑤暗示疗法⑥家庭治疗。结果治疗4月余,病人摄食恢复正常,体重由原来的37kg增至47kg,月经已重新来潮,治疗达到预期效果,随访2年症状未再现。结论对AN的治疗,综合心理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模式。

  • 标签: 综合性心理治疗 神经性厌食症 认知行为疗法 行为矫正治疗 正常 支持性心理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开展综合实验,探讨培养学生临床护理综合能力的实验教学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04级护理本科4个班(1、2、3、4)18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1、3班为实验组,2、4班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验证实验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开设综合实验的教学方法。在课程结束后及临床实习期间,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实验技能考核、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和综合能力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实验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护理综合能力。

  • 标签: 综合性实验 护理本科生 综合能力
  • 简介:目的对综合医院精神联络会诊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一所综合医院291例住院病人精神联络会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了解联络精神会诊于综合医院的应用情况。结果邀请会诊的科室以内科最多(43.3%),会诊形式以普通会诊为主(69.4%).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要求协助诊治是会诊的主要原因(44.3%)。非精神科医生对精神疾病普遍认识不够,对精神障碍的实际诊断率和诊断符合率偏低,分别为51.9%和35,6%,能于会诊前使用精神药物者仅22.7%。结论在综合医院应大力开展联络精神会诊,这有利于提高精神科与非精神科医生业务水平,全方位提高医院诊治病人的能力。

  • 标签: 综合性医院 联络精神会诊 精神科 医生 医疗水平
  • 简介:目的:建立大型综合医院监护室护理人员能级划分体系与能级配置模型,以期在保证患者监护质量的同时,提高护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方法:运用专家会议、专家咨询的方法确定监护室护理人员能级划分体系,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上海市5所大型综合医院重症监护室进行现场实验与研究。结果:形成了护理人员能级划分体系,并建立了大型综合医院监护室各级护理人员配置模型。结论:本研究得出的大型综合医院监护室护理人员分层配置模型为护理管理者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不同等级护理人员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医院 监护室 护理人员 配置
  • 简介:1924年Bleuler提出脑血管病变后患者常伴有行为和心理功能障碍。1977年,Folstein等首次报道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伴随症状,称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其发生率为30%-40%。PSD与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但在哈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的各项目中,更集中表现在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迟滞和绝望感等四个方面,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神经康复治疗 伴随症状 常见 HAMD 脑血管病变
  • 简介:目的封探讨家庭病床森田疗法的疗效。方法样本根据CCMD-3确定10例神经症患者,均有神经质特点,均经两个以上疗程的药物和心理行为的系统治疗,疗效不显著者。使用HAMD和HAMA量表评定症状和病情变化。制定病人、家属和医生三方面有关治疗协议。10例患者均经过家庭病床森田疗法的治疗。疗效判定分痊愈、颈追、好转和恶化4个档次。结果经家庭病床住院式的森田疗法治疗后,10例患者,痊愈6例,显进3例,1例好转。疗后HAMD和HAMA量表分均较前明显下降。病人和家属愿意接受此治疗。结论对家庭病床住院式森田疗法较单纯门诊森田疗法疗效好,病人及家属易于接受。

  • 标签: 治疗 家庭病床 森田疗法 病人 家属 HAMA
  • 简介:目的探讨门诊式森田疗法治疗神经症的疗效。方法来自门诊的咨询患者,选择从症状中可见明显的“思想矛盾”和“精神交互作用”,对森田原理能够理解并愿意配合的16名神经症患者,运用森田疗法进行治疗,采用MMPI,SCL-90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0.5±70.4天,咨询5~10次后,治愈7例,好转9例,无1例脱落,量表评定,至治疗结束时MMPI测试结果,除SI,HS,HY外,各量表分值均显著下降;SCL-90测试结果;除偏执,精神病因子分值高外,总分和其它因子均显著下降。结论运用森田疗法的原理和指导思想,对合适的门诊患者进行治疗,可收到较好疗效。

  • 标签: 门诊 森田疗法 治疗 神经症 精神病
  • 简介: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我们发现患有神经质症人数逐年增多,本文运用森田疗法,通过“读森田书写日记”的方式对20名患有神经质症的大学生进行心理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该方法疗效显著。

  • 标签: 森田疗法 治疗 神经质症 案例 大学生 心理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医院日间化疗病房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解决肿瘤患者住院难、治疗不及时、患者流失等方面的问题。方法:确定日间化疗收治对象、收治流程;建立日间化疗管理新模式;对新模式的运作进行不断的优化、改进和创新,实现日间化疗病房医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结果:日间病房在医护人员配置和空间设置上可节约成本约50%以上。从2010年至2013年,日间病房患者由治疗轮次1轮增加到2-2.5轮,每月治疗人次由300人次增加到900多人次,日间化疗病房床位使用率由100.50%上升到245.00%;2013年患者住院满意度达99.95%,比2010年上升3.93%;获得患者表扬信由47封上升到299封。连续2年无投诉。结论:综合医院设立日间化疗病房在方便肿瘤化疗患者治疗的同时,明显缓解了肿瘤患者等候住院时间,提高了病房的床位使用率,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综合性医院 日间化疗 医护一体化 创新管理
  • 简介:森田疗法的适应症是森田神经质症,其中纯型森田神经质症,即具有强烈的精神自我冲突,自知力完整者,使用森田疗法疗效好,反之则不然。具有森田疗法适应症的患者,也只有切实完成了森田疗法的治疗,才能得到理想疗效,若不能规范地接受治疗,即使是适应症,疗效也不佳。现将我院进行森田疗法治疗失败和无效神经症性障碍患者分析如下。

  • 标签: 住院森田疗法 神经症性障碍 治疗失败 临床分析 森田神经质症 效差
  • 简介:目的提高对获得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临床特点的认识,以减少漏诊。方法对28例人类获得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或)艾滋病患者中的12例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机会感染性疾病情况进行回顾,并结合文献分析总结。结果12例患者分别诊断为艾滋病脑病(5例)、慢性脑膜炎(3例)、周围神经病(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多发性神经病和获得脱髓鞘神经病各1例)、脑梗死(1例)和肌肉病(1例)。艾滋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病率约为42.86%(t2/28)。至少合并1~2种以上机会性感染,以真菌最为多见,发病率为83.33%(10/12);隐球菌脑膜炎发病率为25%(7128)。结论HIV感染可累及神经系统多个部位及肌肉。艾滋病期患者常合并多系统混合感染,以真菌最为常见;临床以消瘦、间歇发热、头痛、咳嗽、认知功能减退、脑膜刺激征阳性等症状与体征为主,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或漏诊。诊断与鉴别诊断需依靠脑脊液检查、肺部CT、头部CT和(或)MRI等辅助检查结果,临床工作中应注意筛查,尽早明确诊断。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机会性致病菌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睡眠质量和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2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满意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知识知晓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依从;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感染等不良事件率。结果:观察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知识知晓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依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相似,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等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和提高治疗依从,促进睡眠质量改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降低感染风险。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心理状况 睡眠质量 感染 影响
  • 简介:副肿瘤神经疾患可影响神经系统从大脑皮质到神经肌肉接头乃至肌肉本身的任何一个部位,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识别和正确诊断对于患者尽早获得适当的处理和治疗,进而减轻其病痛和改变肿瘤进程和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概要介绍了副肿瘤神经疾患近年来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测手段、以及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最新进展状况.

  • 标签: 副肿瘤性神经疾患 早期识别 诊断 治疗 发病机制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失眠症患者以综合心理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沧州安定医院收治的失眠症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为2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以综合心理疗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等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失眠症当中,采取综合心理疗法可有效提升患者睡眠效率,以及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应用于失眠症的治疗。

  • 标签: 综合心理疗法 失眠症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探讨百优解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32例(脑梗死78例,脑出血54例),分别在病程2周、1月、3月、6月、12月行PSD诊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同时完成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1)脑卒中患者中约44.70%出现抑郁症状;(2)卒中类型和性别与PSD发生率无相关(P>0.05);(3)PS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程度有关.(4)PSD与病变部位、病灶大小、病灶半球利均无相关(P>0.05);(5)百优解能明显改善病程3、6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病程12月时不仅抑郁症状减轻,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尤为显著.结论卒中后抑郁是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常见的长期并发症,并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速度和程度.抗抑郁治疗能在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的同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神经功能 神经康复 PSD 脑梗死
  • 简介:目的:目前较为流行的选择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儿童脑瘫的手术中,选择低阈值的神经亚束进行切断是手术的关键。但手术中发现神经后根亚束阈值变化很大、为更好理解这一方法的理论根据和解释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我们用狗为实验动物模型进行去大脑、慢性脊髓化的选择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riveposteriorrhizotomy,SPR),前后神经后根兴奋和肢体肌肉反应级别变化的研究。方法:将动物分成三组,分别进行SPR手术,进行脊神经后根亚束阈值的测定,并对阈值的两倍刺激效应和阈下刺激的时间空间总和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在去大脑操作中短时间内阈值有大范围波动,部分脊神经后根切断后其阈值变化于5~10min内可达其基值的10倍左右。30s内用阈值量恒定的电流刺激后根,同侧下肢肌肉反应级别差异较大。另外,两倍阈值量刺激常使肌肉病理级别反应增加,这在对照组也有表现。邻近神经后根阈下刺激的时间,空间总和效应使对照组刺激阈电流变小,而肌肉反应级别并未变化。结论:这一实验结果表明目前广泛应用的SPR手术神经后根阈电流的不稳定因素来自脊髓本身,临床应用的阈值往往超过实际阈值,两倍阈电流刺激使病理反应级别增加。因此SPR手术判断神经阈值的电生理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 标签: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儿童 脑瘫 反射差异性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神经内镜辅助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神经病变(TO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纳人所有关于神经内镜辅助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TON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及临床对照研究。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版本5.0.1)评定所有纳入研究的质量,并用RevMan5.1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个符合标准的研究,共117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对于提高患者的视力恢复程度,神经内镜组明显优于激素治疗组(OR=1.83;95%可信区间:1.09~3.06;P〈0.05);②对于提高患者视力恢复程度,神经内镜组与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OR=0.71;95%可信区间:0.47~1.06;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TON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激素治疗。虽然神经内镜组与开颅手术视神经管减压术组比较,对视力恢复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其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等优点。

  • 标签: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视神经管减压术 神经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