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微创切口急诊手术联合健康教育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福州市第七医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分别行传统麦氏切口行阑尾切除术和微创切口行阑尾切除术,2组均于围术期行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及对睡眠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同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微创切口手术联合健康教育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微创小切口手术 健康教育 急性阑尾炎 睡眠
  • 简介:脑脊液漏是脊髓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有导致椎管内或颅内感染的危险,并可影响切口愈合[1].我院神经外科从2001年12月至2002年5月,开展脊髓再次手术(包括减压术、粘连松解术以及嗅鞘细胞移植术)治疗晚期脊髓损伤130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20例.经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脊髓再手术 脑脊液漏 术后 皮下穿刺抽液 手术修补
  • 简介:目的探讨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总结62进行该手术病例,探讨其适应证、手术时机、操作方法及预后.结果恢复良好9例,轻残23例,重残19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0例(其中4例死于再出血).结论该手术是一种在直视下简单、快捷、有效、损伤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手术治疗 血肿清除手术 脑出血治疗 小骨窗开颅 手术病例
  •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女性,54岁。主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言语含糊10h,于2010年7月14日入院治疗。患者于发病当日凌晨3:30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言语含糊,无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无意识障碍,症状持续约10min后完全缓解,至清晨4时再次发作2次,每次3~10min。至外院就诊时再次发作,

  • 标签: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内囊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低频段探头B超(LFSPU;频率范围3-9MHz)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利用LFSPU辅助颅脑手术的病例98例,其中脑肿瘤68例,脑脓肿12例,婴幼儿脑积水分流手术10例,脑内血肿8例。结果婴幼儿前囟或3cm×2cm骨窗即可满足LFSPU探头置放和探测需求,探测距离在7cm以上,探测到最小病灶直径为1.0cm,最深5.5cm。LFSPU均显示所有病灶、脑室端分流管和脓肿穿刺针,定位成功率为100%;肿瘤病灶切除后,术中LFSPU发现残留肿瘤23例,继续切除16例(病理学证实为肿瘤13例),7例因残留病灶位于重要区域未进一步切除。结论术中LFSPU可通过小骨窗和未闭前囟进行探测,实时动态监测手术过程,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术中B超 低频段小探头B超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36例进行该手术病例,探讨其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入路、操作方法、术后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以ADL分级法评定,恢复良好8例、轻残20例、重残6例、死亡2例.结论该手术是一种直视下简单、快捷、有效、微创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 显微手术
  •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男性,67岁,因肢体瘫痪、构咅障碍1h,于2007年1月13日收入我院。入院当日午睡时出现左侧肢体瘫痪,语言表达困难,

  • 标签: 侧肢体瘫痪 言语障碍 语言表达
  • 简介:目的探讨经骨窗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3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均根据CT定位,按微创手术设计切口,解剖外侧裂后,经岛叶皮层清除血肿。结果3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中,死亡2例,34例(94.4%)血肿清除满意,残余血量小于5ml。25例术后12~22d出院,其余9例在2个月内出院。结论经骨窗外侧裂入路清除血肿,有利于术中止血和术后脑脊液引流,可降低颅内压,提高疗效。

  • 标签: 脑出血 高血压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远程肢体缺血后适应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60例健康志愿者分成20~39岁组、40~59岁组、60—85岁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第一次、第五次远程肢体缺血5分钟后颈内动脉(ICA)和椎动脉(VA)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变化。结果第1次肢体缺血(LI)后,三组中VA的PSV、EDV和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升高;第5次LI后60~85岁组中VA的PSV、EDV增加。结论远程肢体缺血后适应能增加VA血流。该方法安全无创、简单易行。

  • 标签: 远程肢体缺血后适应 脑血流 影响
  • 简介:目的通过3例典型患者的病史和辅助检查,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采用动态脑电图、超声多普勒、磁共振成像、磁共振动脉血管造影、全脑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对3例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有肢体抖动的临床表现,其中2例曾被误诊为继发性癫痫,给予抗癫痫治疗无效,行全脑血管造影、脑电图等检查.全脑血管造影提示3例颈内动脉系统均存在严重闭塞或狭窄性病变,而发作期脑电图检查未见癫痫波释放.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但仍偶有发作.2例施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发作完全停止,1例由于血管迂曲明显,手术未获成功,经内科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出院.结论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临床少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发作形式常表现为发作性、无意识的一侧肢体无力及抖动,和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发作相似,易误诊为局灶性癫痫.通过脑电图及全脑血管造影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从而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防止漏诊及误诊.

  • 标签: 脑缺血 暂时性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脑电描记术
  • 简介:血管病是脑血管病中常见的类型,依据影像学可分为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及脑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脑萎缩5大类型,临床上常引起认知功能障碍、情感失控、步态障碍及尿便控制异常等。脑血管病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脑血管病的病因、危险因素同脑大血管病变不同,其导致的临床表现具有较大的变异,同时包括静脉溶栓在内的相关治疗措施的干预效果也有差异,尤其在发病机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等尚未明确的领域值得我们去探索。本期专刊围绕脑血管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干预效果观察、脑血管病同认知障碍的相关研究进展等方面,以综述、论著、个案报道的形式展开讨论,希望对临床一线的诊治和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因时间和水平有限,难免疏漏,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以期共同提高。

  • 标签: 脑血管病 专题综述 认知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腔隙性脑梗死 血管周围间隙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前后肢体保护带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入院时采用传统与改良后的肢体保护带进行保护,采用保护患者记录单评定效果。结果改良后肢体保护带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传统肢体保护带,且无明显不良后果。结论改良后的肢体保护带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不良反应少而轻,患者依从性好。

  • 标签: 肢体保护带 传统 改良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 保护带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方法高血压壳核出血56例,采用颞顶直切口骨窗开颅手术清除血肿。结果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3d血肿完全消失49例,术后10d意识完全恢复45例。术后随访3~4个月,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26例,轻残15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颞顶直切15骨瓣成形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方法简便,创伤,效果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颞顶直切口 骨瓣成形
  • 简介:目的:探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活动功能、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80例,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再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前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命质量情况。结果:2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ADL评分、Fuel-Meyer评分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ADL评分与Fuel-Meyer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增强治疗效果、加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现存生活状态与质量,在临床中具有应用意义。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 生命质量 肢体功能
  • 简介:随着对脑血管病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核磁共振成像各项检测功能的开发和利用,脑血管病变(SVD)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SVD是隐匿性渐进发展的,所以以往人们对它往往认识不足。血管性认知损害和痴呆与SVD有着密切的关系,SVD的后期可对患者造成不可逆性损害。本文就SVD的病理生理变化、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临床治疗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作一综述。

  • 标签: 脑小血管病变 血管性认知损害 磁共振成像
  • 简介:血管病(smallvesseldisease,SVD)是缺血性中风的病因之一。近十多年的研究发现,脑血管病与中风、认知及情感障碍、步态不稳及老化等诸多疾病密切相关,因而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2008年世界中风日主题就是“小卒中,大问题。

  • 标签: 血管病 缺血性中风 VESSEL 情感障碍 步态不稳
  • 简介:神经内窥镜具有手术定位精确、可靠、手术伤道,术后康复快的特点.通过微型摄像及高清晰显像系统将手术野的图象及时显示于电视屏幕上,也为手术者提供了常规手术难民以窥见的视角,扩大了术野,从而为某些颅内病变的手术治疗提供了重要条件.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神经内窥镜手术11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围手术期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神经内窥镜 手术配合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的手术路径的改进方法。方法对56例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根据手术路径不同,分成两组。实验组22例,采用经侧脑室额角穿刺、经耳前路径的方法。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的侧脑室枕角穿刺、耳后路径。分析比较两组手术的治疗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早期CT检查,发现实验组脑室明显缩小者占86.4%,脑室内导管位置满意者占94.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内发现,实验组导管阻塞1例(4.5%),对照组导管阻塞9例(26.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侧脑室额角穿刺、经耳前路径的手术方法可能优于传统分流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 手术路径 脑积水 额角穿刺 耳前路径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蝶骨嵴大型和巨大型脑膜瘤的手术要点。方法本组58例脑膜瘤患者经CT或MR检查确诊,其中采用颅眶颧或颅颧入路10例,采用改良翼点入路48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3例发生颅内外沟通者于肿瘤切除后“三明治”法行颅底重建,3例患者的残余瘤体行X-刀治疗。结果本组肿瘤全切52例,大部切除6例,无死亡病例。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者49例。随访6月~9.5年,8例有不同程度复发。结论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向选择恰当手术入路,采用显微手术分块切除肿瘤,强调术中注意对重要神经和血管进行保护,这些要点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脑膜瘤 蝶骨嵴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卒中后抑郁(PSD)作为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对卒中的预后十分不利,因此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既往影像学研究主要集中在PSD与急性卒中病灶的关系,结论不完全一致。近年来人们发现脑血管病(SVD)与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且很多研究表明SVD为血管性抑郁的重要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标准。但其在PS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还不明确。本文主要通过介绍SVD的相关知识及其在PSD发病中的作用,来探讨SVD与PSD的关系。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影像学表现 临床特征 卒中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