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颅窝囊肿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内治疗的38例颅窝囊肿病变患儿的临床资料。这38例患儿中行单纯囊肿一腹腔分流治疗13例,囊肿剥离开窗治疗14例(其中显微镜下剥离13例,内镜下剥离1例),神经内镜辅助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结合分流术或囊肿剥离开窗治疗(联合手术组)11例(均为巨大囊肿合并脑积水者)。结果分流组再次手术率15.4%(2113),囊肿剥离开窗组再次手术率7.1%(1/14),联合手术组再手术率18.2%(2111)。术后平均随访3年以上,所有病人的囊肿均缩小。结论对小儿颅窝囊肿治疗应根据囊肿部位、大小和脑脊液吸收功能情况制定以显微镜下囊肿剥离术为首选,配合内镜和分流术的个体化手术方案。

  • 标签: 后颅窝囊肿 神经内镜 显微镜 囊肿-腹腔分流术 囊肿剥离术
  • 简介:目的探讨颅脑损伤透明隔囊肿的形成及其治疗.方法分析20例颅脑损伤透明隔囊舯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根据临床征象及影像学检查,透明隔囊肿分为四种类型,手术治疗12例,保守治疗8例,效果满意.结论颅脑损伤透明隔囊肿的临床表现与囊肿大小有关;治疗应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颅脑损伤 透明隔囊肿 治疗 临床资料 颅脑外伤
  • 简介:1病历摘要女,50岁。入院12d前突发晕厥,意识丧失2min,清醒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可逐渐缓解;10d前突发额部胀痛,伴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及复视;7d前右侧上睑下垂并渐加重。既往体健,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右侧上睑下垂,不能自主睁眼,右侧眼球外展位,上转和内收受限。

  • 标签: RATHKE囊肿 颅内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 简介:目的探讨前外侧腹膜入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巨大哑铃型肿瘤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前外侧腹膜入路一期手术切除的1例腰椎管巨大哑铃型肿瘤的临床资料。先由骨科医生根据C型臂透视定位,从左侧12肋后部向脐行倒八字切口手术,显露肿瘤的椎管外部分并切除;然后,由神经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将椎管内肿瘤切除。结果术后MRI检查示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后3个月随访,恢复良好,术前症状完全消失;复查MRI示椎管内无强化影像。结论多学科联合,前外侧腹膜入路一期手术切除腰椎椎管内外沟通性巨大哑铃型良性肿瘤,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椎管内肿瘤 腰椎 哑铃型肿瘤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2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效果。本组男8例,女4例。囊肿位于颈段6例,胸段3例,腰段3例。结果全部病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中全切8例,次全切2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除1例患者早期肌力下降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随访6月~5年(平均18个月),8例全切者无复发,4例次全或部分切除者2例复发。结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为先天性良性疾病,早期显微手术切除可获得良好效果。

  • 标签: 肠源性囊肿 脊髓疾病 诊断 手术
  • 简介:几种外科手术径路曾用于治疗胶样囊肿,但对这些手术径路仍存有争议。最近期的技术是应用内窥镜。比之显微外科技术,由于内窥镜的性质,不能完全切除囊肿,但比之穿刺则能做更多的工作。为了评价内窥镜在胶样囊肿外科手术中的作用,作者对1994年以来15例在内窥镜控制下行手术治疗的胶样囊肿病人进行了复习。

  • 标签: 内窥镜 外科手术 治疗 胶样囊肿
  • 简介:目的探讨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儿童颅内大型蛛网膜囊肿的长期疗效。方法对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囊肿一腹腔分流术治疗的142例颅内大型蛛网膜囊肿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临床症状、囊肿体积和并发症情况的3个月至6年的随访,分析影响术后疗效的因素,评估该术式的长期疗效。结果随访期内,术后囊肿体积较术前明显减小,而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囊肿逐渐缩小(P〈0.05)。术后临床症状总缓解率为93.4%,囊肿总缩小率为98.5%。不同年龄段组、不同部位组之间的囊肿缩小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组与女性组、左侧组与右侧组、不同直径组之间的囊肿缩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4%,经对症处理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儿童颅内大型蛛网膜囊肿囊肿一腹腔分流术的临床疗效肯定,并发症率低,术后效果与患儿年龄和囊肿部位显著相关。

  • 标签: 囊肿-腹腔分流术 蛛网膜囊肿 儿童
  • 简介:患者女性,14岁,发现头皮包块14年并进行性增大.出生时即发现头额部一绿豆大小肿块,以后逐渐长大,无痛、痒等不适症状.查体:神志清,回答切题,额顶相当于前囱门处可见一球形包块似蕈样突出,大小约12cm×10cm×10cm,质软、无压痛、头皮变薄,颅骨未扪及缺损,透光试验阴性,体位改变时包块体积与质地无变化,未闻及血管杂音.

  • 标签: 皮样囊肿 头皮 手术治疗
  • 简介:脊髓肠源性囊肿(spinalenterogenouscysts,SEC)是一罕见的先天性、发育性畸形.以往命名较纷杂[1-6],WHO的命名是肠源性囊肿(enterogenouscysts)[6-8],并将其定义为"囊肿内壁衬有类似于胃肠道上皮、能分泌粘液的上皮".现将我院救治的3例脊髓肠源性囊肿患者报道如下.

  • 标签: 脊髓肠源性囊肿 SEC 病例报告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板障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板障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术中所见及治疗结果,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治方法。结果病变位于额部2例,顶部1例,颞顶部1例。头颅X-线示圆形或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界清楚,有或无边缘硬化。CT平扫示颅骨局部破坏,内外板变薄、中断,囊肿呈不均匀低密度。MRI检查均呈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FLAIR成像显示不均匀高信号。肿瘤全切3例,次全切1例。随访1-44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板障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靠影像学,尤其是磁共振FLAIR像有助于与蛛网膜囊肿或囊性坏死性脑肿瘤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预后良好。

  • 标签: 表皮囊肿 颅骨肿瘤诊断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鞍区Rathke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区Rathke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诊半年~7年,术后26例头痛患者中24例得到不同程度缓解,24例视力视野障碍患者中22例得到改善。结论鞍区Rathke囊肿临床症状多样,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MRI检查的诊断价值优于CT。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RATHKE囊肿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3月至2008年8月共采用手术治疗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患者87例.按手术方式(单纯内镜下手术40例、内镜控制下手术19例、显微镜下囊肿切除术22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纯内镜组、内镜控制组和显微镜组(分流及混合手术患者6例未计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上述3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的年龄、囊肿大小、术后并发症、病情好转和囊肿缩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显微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43±36.0)min]、术中出血[(160±39.6)mL]均高于其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内镜组[(97±26.8)min,(15±4.8)mL]和内镜控制组患者[(87±27.6)min,(18±5.7)mL]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手术治疗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所需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优于显微镜开颅手术。

  • 标签: 蛛网膜囊肿 神经内镜 手术方式
  • 简介:目的研究神经束膜囊肿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确定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神经束膜囊肿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其中3例术后骶神经疼痛症状消失,2例明显减轻,1例以麻木表现者无明显变化,憋气及改变体位时无明显疼痛.3例2~3个月恢复.随访2个月~5年,未见囊肿复发.结论神经束膜囊肿临床少见,MRI仍是最灵敏、最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于有典型骶神经根症状的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囊肿切除或部分切除、囊肿内减压术,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 标签: 神经束膜囊肿 显微外科治疗 显微外科技术 治疗方法 影像学特点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IAC)的治疗策略。方法对48例CT诊断IAC病人结合临床表现、CT平扫以及CT蛛网膜下腔一脑池造影(CTC)来判断手术指征。结果26例行手术治疗,22例行保守治疗。行手术治疗的26例患者中,失访2例,24例术后症状改善或消失。未行手术治疗的22例患者中,失访6例,症状改善6例,症状仍间断发作,药物可控制但效果不佳10例。结论具有明显手术指征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手术指征不明显,能够接受CTC检查且结果为非交通性蛛网膜囊肿(NCIAC)的患者行手术治疗;交通性蛛网膜囊肿(CIAC)、手术指征不明显不愿接受CTC检查、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行保守治疗,随访观察。

  • 标签: 蛛网膜囊肿 脑池造影 CT平扫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IAC)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IAC患者53例,其中47例行手术治疗,术式包括微创囊肿切除加局部的蛛网膜下腔及相关脑池开放术、蛛网膜囊肿部分切除术及囊肿-腹腔分流术等;6例未手术者临床随访观察。结果大部手术治疗者获得良好疗效,癫痫能得到控制或发作次数减少。结论对引起临床症状的颅内蛛网膜囊肿应积极手术治疗,蛛网膜囊肿部分切除加局部蛛网膜下腔及相关脑池开放术是首选的外科方法。

  • 标签: 颅内蛛网膜囊肿 手术治疗 分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鞍区Rathke囊肿的术前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对2000年3月至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21例经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Rathke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此21例中。8例男性,13例女性;入院21例病人均行了头颅CT和MRI检查。鞍区Ratllke囊肿患者临床表现包括头痛、视野缺损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15例经鼻-蝶窦入路,6例经右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病变。结果术前正确诊断为Rathke囊肿11例。其余10例均被误诊。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患者头痛症状和视力、视野障碍均有改善,术前有内分泌功能障碍者术后63.6%(7/11)得到改善,无复发病例。结论鞍区Rathke囊肿术前较难明确诊断。MRI检查有助于其鉴别诊断。经蝶窦显微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RATHKE囊肿 诊断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皮样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颅内皮样囊肿发病率低,症状不典型,且囊肿易破裂,术后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积水等各种并发症。结论颅内皮样囊肿一般预后良好,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防治术后并发症是取得理想治疗效果的关键。

  • 标签: 颅内皮样囊肿 治疗
  • 简介:患者女性,30岁,因发作性意识丧失伴肢体强直2年余,于2005年3月22日入院。患者2年前夜间熟睡时自床上摔下,随即意识丧失,双目凝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四肢强直,持续约50min自行缓解。此后间隔2~3个月发作1次,每次持续约40~60min。3个月来患者自感左侧面部麻木不适,伴左眼视物模糊。入院查体: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左侧直径约3.5mm,对光反射迟钝;右眼视力0.8,左眼0.3;左侧周边视野大部分缺损;左侧颜面部浅感觉减退。CT示左鞍旁有一均匀低密度区,形状不规则,考虑表皮样囊肿。MRI示左颞叶有一占位性病变,呈长T1、长T2信号,大小约4cm×6cm×3cm,考虑左颞叶表皮样囊肿

  • 标签: 硬膜外 表皮样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