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调节引流高度在脑室出血外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脑室出血或继发性脑室出血32例,均行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根据引流的高度分成抬高引流组(17例,引流管的高度在外耳道上25cm)和常规引流组(15例,引流管的高度在外耳道上10cm)。结果抬高引流组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血肿消失时间是5~8d,平均(6.41±1.06)d;常规引流组血肿消失时间是7~10d,平均(8.33±1.11)d;两组血肿引流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抬高引流组组没有并发颅内感染;常规引流组有1例颅内感染,脑脊液培养示鲍曼不动杆菌,经抗生素治疗、腰大池引流后好转。结论脑室出血外引流的高度在外耳道上方25cm,辅以尿激酶灌注,有助于脑室系统内血肿消散。

  • 标签: 脑室出血 脑室外引流术 引流高度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方法,临床疗效和适应证。方法对54例采用钻孔引流进行治疗的硬膜外血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未超过4d即基本清除血肿,2例于切口处形成头皮血肿经穿刺抽吸痊愈,无感染发生。结论钻孔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创伤小,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 标签: 硬膜外血肿 尿激酶 钻孔引流
  • 简介:目的比较简易头皮下定位锥颅单孔引流与多孔引流治疗自发性脑内血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自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头皮定位单孔引流31例[血肿量(52.9±13.2)ml],头皮定位多孔锥颅24例[血肿量(55.3±15.4)ml],术后给予尿激酶溶解血肿。比较引流时间、血肿残留量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多孔引流引流时间[(6.5±2.7)d]明显短于单孔引流组[(10.6±3.2)d](P〈0.05);在治疗后3个月,多孔引流组的Barthel指数(71.87±7.53)明显高于单孔引流组(50.62±17.20)(P〈0.05)。结论对于较大的且形状不规则的血肿应该在定位下实施多点穿刺。微创穿刺血肿腔引流加尿激酶冲洗简单易行,血肿清除率高,术后恢复好。

  • 标签: 脑出血 锥颅引流术 多点穿刺 微创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皮下潜行放置引流管加皮外近段管身固定在侧脑室外引流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57例经皮下潜行3~5cm放置引流管和皮外近段413//1管身缝合固定到头皮上的侧脑室外引流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51例成功拔除脑部外引流管,5例改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合并颅内感染1例,经更换部位重新放置外引流管后好转。57例中放管5~7d7例,8~14d32例,〉14d18例,平均放管时间为(14.3±10.5)d。结论皮下潜行3~5cm放置引流管加皮外近段4cm管身妥善固定到头皮上,可避免头部或引流管活动对管身周围组织包裹的破坏,降低侧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延长放管时间。

  • 标签: 侧脑室外引流术 引流管 颅内感染 皮下潜行 皮外固定
  • 简介:我院自1995年2月~2001年7月选择性采用CT引导下锥颅或钻孔尿激酶灌注引流共治疗硬膜外血肿118例,侵袭小,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硬膜外血肿 微创 治疗 尿激酶
  • 简介:脑室外引流是治疗和缓解神经科一些疾病的有效手段。但是,随之而来的并发症尤其是继发感染临床处理很棘手。因此,外引流后预防、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感染,是减少病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我科自1997年9月~2009年9月共行各种涉及脑室系统的手术145例,行脑室外引流28例,5例出现脑室系统感染,报道如下。

  • 标签: 脑室外引流 术后感染 脑室系统感染 有效治疗 2009年 临床处理
  • 简介:据统计,在发达国家偏头痛发病率为13%,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且60%~80%具有家族遗传性,其发作多在20~64岁之间。由于偏头痛多发生在生产力最旺盛的年龄段,因此,其对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无论有无先兆,偏头痛都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偏头痛性脑梗死 卵圆孔未闭 家族遗传性 缺血性卒中 发达国家 精神负担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钻颅行脑室外引流和腰椎置管脑脊液引流治疗破入脑室高血压脑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局麻下采用自制的颅锥于床边行单侧脑室或双侧脑室前角锥孔后穿刺置管引流术,在术后5~6h将尿激酶1~2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中稀释至4~5ml注入脑室并夹引流管,头部抬高30°,2~4h后开放引流管,每日2次。双侧引流则采用交替开放与夹引流。侧脑室引流3~7d后,腰椎置管引流脑脊液。结果患者恢复良好19例,中残14例,重残9例,死亡14例,死亡率25%。结论采用床边锥颅脑室引流和腰椎置管脑脊液引流抢救治疗破入脑室内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具有微创、快捷、方便、安全、有效等特点,可在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脑室引流 尿激酶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引流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本组31例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24~72岁.高血压性脑出血24例,动静脉畸形3例,原因不明4例.本组病人均为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头痛、呕吐的16例,昏迷的11例,失语2例,复视2例.所有病你均在发病后48小时内行颅CT检查.全部行侧脑室额角穿刺引流术.双侧脑室引流25例,单侧脑室引流6例.全部手术均于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术中引流管置于脑室后呈低位,尽量放出脑室内的血性脑脊液,然后注入尿激酶.每日向脑室内注入尿激酶2~3次,每次1~2万U,注入后闭管3小时后开放引流.术后复查CT2~3次.脑室内血肿消失闭管24小时,无异常反应后拔除引流管.结果本给病例经治疗后恢复良好8例,生活自理7例,需人照顾7例,死亡9例.结论脑室引流加上尿激酶脑室内灌注,可以加快脑室内血块的溶解,利于血肿的尽早排出.

  • 标签: 脑室引流 尿激酶 灌注 治疗 脑室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穿刺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87例,不用生理盐水冲洗,穿刺成功后取头低足高位,适当补充液体,持续引流,适当延长引流时间。结果术后1~4个月随访并复查CT,85例完全消失,2例复发二次穿刺引流治愈。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手术操作简便,治愈率高,不易发生并发症,治疗费用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创穿刺引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引流治疗头皮下积液或血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头皮下积液或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密闭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进行治疗。结果20例病人在72h内引流完全,随访1个月,无积液或血肿残留,无感染,头皮贴附良好。结论采用密闭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头皮下积液或血肿安全、简便、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头皮下积液 血肿 穿刺术 静脉留置针
  • 简介:目的探讨全脑室系统出血铸型的治疗方法,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36例全脑室系统出血铸型患者采用立体定向侧脑室前、后角置管引流、脑室内灌注尿激酶、生理盐水间断交替冲洗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手术病人进行随访.结果36例血肿消失时间分别为2d7例,3d15例,4d10例,5d4例.3个月~2年随访(ADL分级法),Ⅰ级10例,Ⅱ级12例,Ⅲ级9例,Ⅳ级5例.结论立体定向侧脑室前、后角穿刺引流治疗全脑室系统出血铸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立体定向技术 侧脑室 脑室内出血 治疗
  • 简介: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subduralhematoma,CSDH)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是当今公认的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最有效的方法,但仍有3.7%-38%的术后血肿复发率.本文收集了我院2006~2009年收治的CSDH患者35例,采用"L"型引流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引流治疗 “L”型管 钻孔引流术 2009年 颅内血肿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术后残留病灶的特点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方法5例行手术夹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经脑血管造影复查发现瘤体残留,均在全麻下行弹簧圈栓塞术,其中2例采用支架辅助。以“residualaneurysm”、“incompleteclipping”及“endovascularcoiling”为关键词检索Pubmed网络数据库并筛选相关文献。结果4例残留动脉瘤致密栓塞(1例采用支架辅助),另一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者瘤颈少量残留,6个月后随访时残留部分消失。检索得到相关文献10篇。结论对于夹术后残留的动脉瘤,再次手术夹的难度及风险较大;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处理此类病灶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 标签: 动脉瘤残留 夹闭不全 血管内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夹术中的脑减压处理方法及其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介绍71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夹术中采用综合性的脑减压处理方法及其实施要点。其中术前H&H分级Ⅳ21例,Ⅴ级8例;头部CTFisher's分级Ⅲ级25例,Ⅳ级15例。评价脑表面与内板间距、术后颅内压(ICP)和脑水肿程度以判断术源性脑牵拉性损害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术中显露和动脉瘤颈夹,夹术后术路同侧脑表面塌陷与颅骨内板的间距约10~25mm,平均13.5mm;96.7%(68/71)的病例术后3dICP维持在正常范围(〈200mmH2O)内,术路同侧早期局灶性脑水肿发生率为12.7%(9/71),表明手术对脑组织的牵拉性损害不严重。本组无因脑牵拉性损伤或关颅前的高颅压而行去骨瓣减压术。结论在破裂动脉瘤早期急诊夹术围手术期综合性脑减压措施处理下,可为急诊动脉瘤夹术提供足够的显露路径和暴露空间,减轻脑牵拉性损伤和由此引起的不良反应。

  • 标签: 破裂颅内动脉瘤 早期夹闭术 脑减压处理
  • 简介:慢性硬膜下血肿因其多发于老年患者,较多学者推测该症的发生与生理性脑萎缩相关.本文报告近年我院收治的8例年轻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生机制及恰当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年轻人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切口皮下引流管留置与皮下感染相关性。方法2013年5~7月对100例开颅手术皮下引流管进行细菌学监测,并随访7~9个月。结果100例开颅手术皮下引流管中,12例检出细菌,术后临床并发皮下感染1例(1%),经换药和二次清创手术手术切口愈合。结论开颅手术切口慎重留置并尽早拔出皮下引流管,提高无菌观念,强化无菌操作,规范换药方法,可有效防止皮下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开颅手术 引流管 细菌学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眶上锁孔入路神经内镜下夹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3例前循环动脉瘤病人经眉弓小切口眶上锁孔入路进行夹手术,全程应用神经内镜.13例病人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43~71岁.13例病人共14个动脉瘤,3个后交通动脉瘤,7个前交通动脉瘤,4个大脑中动脉瘤.3个未破裂动脉瘤,11个破裂动脉瘤.根据病人手术前的临床表现进行Hess-Hunt分级:1级2例;2级10例,3级1例.结果手术中均能广视角显露动脉瘤、载瘤动脉及周围的走行血管,无误夹、载瘤动脉狭窄及夹不全情况发生.结论眶上锁孔入路可以提供充分的手术空间,神经内镜下夹前循环动脉瘤,可以广视角观察动脉瘤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效果.

  • 标签: 眶上锁孔入路 前循环动脉瘤 神经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