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阻生上颌尖牙合适的临床处理策略,为其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00-2012年期间在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治疗的35例阻生上颌尖牙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尖牙阻生状况及相应的治疗措施和疗效。临床处理方法包括拔除、助萌和导萌。结果拔除2例;只做正畸治疗的助萌法16例,留出足够间隙后等待阻生尖牙自行萌出,观察时间5~24个月,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矫治后阻生尖牙牙龈形态及牙根状况良好;正畸附加外科手术牵引的导萌法17例,除1例21岁男性患者外,其余16例均牵引到位,但矫治后部分阻生尖牙牙龈形态不如助萌法矫治后。结论当阻生上颌尖牙牙体严重畸形、根弯曲短小及高位近远中向横位阻生时考虑拔除;阻生上颌尖牙近远中向错位不严重,扩弓或减数拔牙即可为阻生尖牙留出足够萌出间隙,判断其能自然萌出时首选助萌法;阻生上颌尖牙近远中向错位严重或阻生尖牙已伤及邻牙牙根、仅用正畸治疗无法去除阻生尖牙萌出障碍时采用导萌法,导萌术后的牵引需注意控制牵引方向及大小,要避免伤及邻牙牙根,尽量使阻生牙从附着龈萌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牙龈形态。
简介:本文对53例少年儿童TMJD患者的和咬合状况进行系统检查及确定,分析了各咬合干扰和早接触牙的牙位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并对各种错与干扰之间作了相关分析,为进一步探讨能因素对少年儿童TMJD的作用以及早期正畸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目的:分析代谢综合症患者牙周状况,探讨代谢综合症在牙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50例诊断明确的代谢综合症患者为研究组,1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查记录: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出血指数(BI)、失牙数并计算牙周位点率。测定龈沟液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代谢综合症组患侵袭性牙周炎、慢性牙周炎高于对照组(P〈0.01);代谢综合症组PD、CAL、重度百分比及失牙数除BI外均高于对照组(P〈0.01)。代谢综合症患者龈沟液中IL-6、TNF-α、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中两组无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MS组患者血糖水平与PLI、CAL、BI、重度百分比呈正相关(P〈0.01),腹型(腰围水平)与PD、CAL、PLI重度百分比呈正相关(P〈0.01)。HDL-C水平与PLI、CAL、BI、重度百分比及失牙数正相关。血糖及HDL-C水平与牙周病的发病率正相关。结论:MS患者牙周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其中血糖、HDL-C及肥胖程度是影响牙周状况的重要因素,这种变化可能是通过MS引发炎症失衡而发生的。
简介:目的评价上中切牙正畸治疗后根吸收状况,探讨影响根吸收的相关因素。方法从大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2名资深医生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所完成的正畸病例中,随机选择233例(男85例,女148例)。分为成人组90例,平均年龄(21.73±3.68)岁;青少年组143例,平均年龄(13.37±1.81)岁。通过分析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观察上中切牙牙根形态与长度变化,评价上中切牙根吸收状况。结果233例患者中的13例上中切牙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根吸收,根吸收发生率为5.58%。成人女性拔牙矫治组的上中切牙根吸收程度高于青少年女性拔牙矫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组中,女性拔牙矫治患者的根吸收程度较男性拔牙矫治患者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是否拔牙,其上中切牙根吸收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拔牙矫治患者治疗后的上中切牙根吸收发生率较高。正畸根吸收原因复杂,治疗前应详细分析各种根吸收易发因素,以减小正畸根吸收的发生和程度,维持正畸牙齿的健康。
简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口腔科常见却难治的疾病之一,随着国内外研究者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医学理念的进步,逐渐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治疗理念转化为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的治疗理念,临床工作者也逐渐重视心理因素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生中的影响。本文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分类、常用心理量表、常见心理影响因素、心理治疗方式4个方面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并采用颞下颌关节腔冲洗术与心理护理相结合的治疗方式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疼痛及不良情绪,为进一步提高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简介:目的:比较中国香港地区痴呆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刷牙习惯、静息状态下唾液流率以及口腔健康状况是否存在不同。材料和方法:经过样本量计算.需要纳入82位60岁以上的中国老年痴呆患者.能够配合牙周探诊操作并且加入日常管理中心。年龄、性别匹配全身健康的非痴呆老年人作为对照组。用调查问卷收集刷牙情况。此外.测量静息状态下的唾液流率.用龋失补指数DMFT指数和社区牙周指数(CPI)分别记录患龋情况和牙周状况。结果:招募了59名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痴呆组.以及相同数目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他们的平均年龄为80岁(SD=7)。相对于对照组,老年痴呆患者较少每天刷牙两次(31%VS5%:P〈0.0001)。再者.唾液流率也较对照组低(0.30ml/m.nVS0.41m1/min:P=0.043)。龋患病率平均DMFT值(±SD)与对照组相似(223±8.2vs21.5±82.P=0.59)。牙周袋(CPI〉3)的患病率在两组中没有差异(78%vs74%.P=0.64)。结论:相较于对照组,较少的老年痴呆患者会每天刷牙两次。尽管他们静息状态下唾液分泌量减少.他们的龋发病率和重度牙周病的患病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简介:目的研究中国东北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自我评价与临床检查指标之间的关系,探讨口腔自评作为治疗需要指标的可行性。方法抽取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的方法对东北三省1084名老年人(65~74岁)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问卷调查。被检查者应用LIKERT三分量表法(好、中、差)分别对自己的口腔健康状况,包括牙齿、牙龈和口腔卫生状况进行评价。临床检查指标:龋病情况,包括开放龋的牙数、缺失的牙数;牙周情况,包括牙龈出血的牙数、牙周袋深度≥4mm的牙数、附着丧失≥4mm的牙数。采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口腔临床检查与老年人自我评价之间的关系。结果调整协变量后,口腔中开放龋的牙数、缺失的牙数与口腔健康状况自我评价有关。自评牙龈和口腔卫生状况“好”的老年人,临床检查中牙龈出血的牙数较少。结论口腔状况的自我评价与一临床检查的结果显著相关,自我评价是反映口腔健康状况的较好指标,可以作为衡量中国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筛查指标。
简介:目的调查山东省桓台县中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探讨中学生口腔疾病患病特点,为龋病、错殆畸形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并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桓台县城区所有中学生共15893人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普查.检查项目包括冠龋、错胎畸形情况。结果桓台县中学生恒牙患龋率为30.58%,龋均为0.69.女生患龋率、龋均高于男生,15~18岁年龄组高于12~14岁年龄组。其中第一、二磨牙龋分别占恒牙龋的53.12%、41.32%。错殆畸形率为60.22%。安氏错殆畸形构成比为安氏Ⅰ类76.84%、安氏Ⅱ类12.81%、安氏Ⅲ类10.35%。结论桓台县中学生龋病及错殆畸形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口腔保健意识。【关键词】龋病;错殆畸形;患病率;口腔健康调查
简介:目的:了解南京地区老年公寓老年人口腔黏膜健康状况,为其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对南京地区435名老年公寓的老年人进行口腔黏膜健康调查。结果:调查发现,435名南京地区老年公寓老年人中共查出189例(占43.45%)口腔黏膜病患者,其中口腔念珠菌病患病率(24.14%)最高,其次为干燥综合征、口腔白色角化病和沟纹舌(均为6.90%)。本调查中,男性患病率为55.56%,女性为38.00%,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05);抽烟组的患病率高于非抽烟组(P〈0.005),饮酒组与非饮酒组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义齿组的患病率高于非义齿组(P〈0.005)。结论:南京地区老年公寓老年人口腔黏膜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予重视。
简介:本文描述了正畸与牙周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评价了牙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对正畸治疗后维持牙周健康状态的效果。共有267名重症牙周炎患者进行了牙周手术治疗,128名患者进行了牙周非手术治疗。在牙周治疗开始前、正畸治疗结束时以及正畸治疗后2、4、6、10和12年,对每位患者涉及正畸治疗的牙的平均探诊深度(mPPD)和探诊后出血阳性率(%BOP)进行监测。比较牙周治疗开始前与正畸治疗结束时,牙周治疗前与正畸治疗后各次复查结果,mPPD和%BOP均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而正畸治疗完成时与完成后复查结果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以上结果表明,正畸治疗已不再是重症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禁忌证。在以上病例中,正畸治疗提高了对破坏牙列的保存及修复的可能性。
简介:目的调查前突患者上切牙内收前的牙根吸收状况,并且对该阶段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的探索.方法选择上颌需要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且需要强支抗的前突患者50名,分别于正畸治疗前(T1)和上切牙内收前(T2)拍摄上颌切牙的平行投照根尖片和头颅侧位片,通过测量和评价,得到每颗切牙的牙根吸收量、治疗前牙根形态及上中切牙的角度位置及变化量,并记录其他诊断和治疗因素.对牙根吸收量作描述性统计,对各因素作多因素分析.结果①前突患者上切牙内收前,中切牙的牙根吸收平均为(0.73±0.53)mm,侧切牙为(0.84±0.70)mm.②有3%的中切牙和6%的侧切牙牙根吸收大于2mm.③多元线性回归表明T1期牙根形态异常、内收前疗程长、上中切牙根尖距唇侧骨皮质的距离减小量大、T1期U1/PP角小、上颌前部拥挤为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危险因素.T1期牙根形态异常、上颌前部拥挤、内收前疗程长、T1期牙齿长度长为侧切牙牙根吸收的危险因素.结论前突患者上切牙内收前有一定量的牙根吸收,个别高危患者其牙根吸收状况较严重.我们的研究因素中存在此阶段与上切牙牙根吸收相关的因素,但这些因素对于牙根吸收的解释仅为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