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Ⅰ期和Ⅱ期乳腺癌患者采取保乳手术以及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5年 1月到 2016年 1月所收治的Ⅰ期和Ⅱ期乳腺癌患者资料 10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将所选取的 100例患者依照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平均每组 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改良根治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保乳手术方式治疗,两组患者手术治疗之后全部接受三维适形治疗,统计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将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以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之后的乳房美容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情况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Ⅰ期和Ⅱ期乳腺癌采取保乳手术治疗,和改良根治术对比可以有效减少对患者产生的创伤,使患者乳房美容满意度得到提升,显著改善患者乳房功能,治疗安全性高,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 麻醉恢复期病人躁动的原因进行 分析,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措施 。 方法:选取 2017 年 3 月~ 2018 年 3 月我院进行麻醉手术的出患者 108 例,对其躁动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 结果:有 65 例患者躁动情绪得到显著改善,占总例数的 60.18% , 39 例患者躁动情绪得到有效改善,占总例数的 36.11% , 4 例患者躁动情绪无任何改善或加重,占总例数的 3.71% ;总有效人数为 104 例,护理总有效率为 96.29% 。 结论:给予患者心理方面的支持,痛镇、静药物的应用,以及非语言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等有效措施能够降低患者术后躁动的情况发生,提高其护理和治疗的依从性,因此该方法值得推广和运用。
简介:目的调查产褥期乳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该院846名产妇进行调查,收集产妇的基本资料和产褥期乳腺炎的发病情况,分析产褥期乳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产褥期乳腺炎的发生率为4.3%,其中,文化程度高和低产妇发生率依次为3.2%和6.8%(P=0.017),经产妇和初产妇的发生率依次为1.6%和5.0%(P=0.036),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为主的产妇发生率依次为3.1%和6.2%(P=0.029)。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低(OR=2.201;95%CI:1.113~4.352)、初产妇(OR=3.460;95%CI:1.044~11.467)和人工喂养(OR=0.476;95%CI:0.241~0.941)是产褥期发生乳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文化程度低、初产妇和人工喂养与产褥期乳腺炎明显相关,是产褥期乳腺炎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处于康复期肾移植患者开展护理干预的意义。方法:从 2017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在我院肾移植患者中随机选取 84人,随机分成两组后在其康复期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每组 42例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生活能力、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的差异,并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而分析综合护理的应用价值。结果:护理干预前常规护理组研究对象生活能力、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 58.69±5.76)分、( 60.59±4.96)分、( 56.91±8.34)分,干预后其三项评分分别达到( 69.85±8.69)分、( 73.16±5.86)分、( 75.14±6.43)分,均得到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综合护理组研究对象干预前上述三项评分分别为( 59.07±3.44)分、( 59.46±9.76)分、( 56.43±7.13)分,干预后其三项评分分别达到( 81.06±9.63)分、( 85.17±6.49)分、( 88.07±4.93)分,均得到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比之下,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三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综合护理组三项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期间,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研究对象,分别发生并发症 13例和 7例,发生率分别为 30.95%和 16.67%,综合护理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比常规护理,对处于康复期肾移植患者开展综合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自主生活能力,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提升其社会功能,并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其进行合理性评价,并对不合理用药提出解决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收集我院2017年1–12月剖宫产病例,共计318份,从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时机、使用疗程、抗菌药物利用指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318例患者围手术期均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头孢唑啉(65.5%);围手术期术前0.5~1h和夹脐带后(术中)给药分别有30例(9.4%)和249例(78.3%)。术后感染率为5.0%,其中以术后当日(12.5%)感染发生率最高;用药持续时间t≤48h共计287例(90.2%);头孢唑啉和头孢唑肟的药物利用指数>1;剖宫产手术预防不合理用药有290例(91.2%)。结论: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多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预防用药剂量过大、品种选择不合理、疗程过长等,需要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加强监管。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6月300份Ⅰ类切口病历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Ⅰ类切口围术期均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涉及8大类19个品种,头孢菌素类使用频次最高,占40.0%(240/600),使用频次最高的药品多为头孢匹氨。初次给药时间为术前0.5~2h者仅60例(占20.0%)。术后单一用药者87例(占29.0%)、二联用药者153例(占51.0%)、三联用药者33例(占11.0%)、四联用药者27例(占9.0%)。结论: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严重,应加强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分娩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妊高征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产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时间、出血量、分娩疼痛发生率、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组产妇分娩时间、出血量及分娩疼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顺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对护理服务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分娩期妊高征产妇实施心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顺产率,缩短分娩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分娩疼痛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指标,同时产妇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分析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9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水平、脑卒中复发率。结果护理之后,实验组的DBP、SBP改善效果与常规组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脑卒中复发率相比,实验组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血压水平和生存质量,预防脑卒中复发,值得临床借鉴和积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