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孟鲁司特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效果及对白三烯水平的影响。方法:以前来我院就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100例为对象开展本次研究,为患者做随机分组处理,分别归入试验组、对比组,每组50例,患者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并对症给予治疗,额外给予试验组患者孟鲁斯特治疗,记录两组症状改善、咳嗽消退、体温正常以及住院时间所用的时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白三烯水平;记录两组治疗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并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肺外症状改善、咳嗽消退、体温正常以及住院时间所用的时间均低于对比组;经本组治疗,两组白三烯水平均有改善,组间对比而言,试验组更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率为8.00%,而对比组不良反应率为16.00%,试验组不良反应率更低;而就复发率而言,试验组为4.00%,对比组为16.00%,试验组复发率亦低于对比组,两组对比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4.00%,相比于对比组的76.00%明显更高,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应用孟鲁斯特治疗,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效果较优,住院时间更短,白三烯水平改善效果显著,用药安全,整体治疗效果良好。
简介:目的合成了带有保护基的氨基烷基亚磺酰双内酯,此类化合物是一种有用的化学反应中间体,并且有可能作为蛋白酶体抑制剂的药效团。方法综合使用多种有机合成反应,包括还原反应、氧化反应、Wittig烯化反应、氧化成邻二醇的反应等。结果探索出一种合成保护的氨烷基化亚磺酰双内酯化合物的方便方法,此方法也适用于合成其他取代基的五元或六元环亚磺酰双内酯。结论从四种不同的带有保护基的氨基酸合成了四个带有保护基的氨烷基亚磺酰双内酯。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还原型谷胱甘肽与多烯磷脂酰胆碱对环磷酰胺诱导小鼠肝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40只昆明小鼠分为肝损伤模型组、还原型谷胱甘肽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前3组小鼠实验第1-4天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mg·kg-1·d-1)诱导肝损伤,第5-14天分别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0.2ml、还原型谷胱甘肽180mg·kg-1·d-1、多烯磷脂酰胆碱90mg·kg-1·d-1;对照组同期腹腔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实验第1天给药前和第15天测定小鼠体重;实验第15天,小鼠处死前眼眶取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和谷胱甘肽水平,处死小鼠后取肝脏称重并计算肝脏系数,取肝组织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并进行肝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实验第15天,应用环磷酰胺的3组小鼠体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但还原型谷胱甘肽组体重高于肝损伤模型组(P〈0.05);肝损伤模型组小鼠肝脏系数(5.74%±0.11%)高于对照组(4.68%±0.37%)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组(4.81%±0.19%)(均P〈0.01),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小鼠肝脏系数(5.25%±0.35%)]也高于对照组(P〈0.05)。肝损伤模型组、还原型谷胱甘肽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129.8±1.9)、(110.9±1.3)、(125.7±2.6)μmol/L]均高于对照组(100.8±3.0)μmol/L(均P〈0.01),但还原型谷胱甘肽组低于肝损伤模型组(P〈0.01)。肝损伤模型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血清谷胱甘肽水平[(50.5±1.9)、(55.9±2.4)g/L]均低于对照组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组[(73.8±4.3)、(71.3±3.7)g/L](均P〈0.01)。肝损伤模型组、还原型谷胱甘肽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肝组织AST、ALT、SOD和CAT�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方法:以2022.6到2023.6期间于本院收治的81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口服熊去氧胆酸片,静脉注射甲硫胺,观察组的患者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比较两组胆汁淤积指标、皮肤瘙痒消失时间、黄疸消失时间及患者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总胆汁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皮肤瘙痒消失时间和黄疸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不良妊娠情况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研究揭示了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在改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症状、减轻肝功能损害、降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等方面的潜在疗效。
简介:目的研究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进行诊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指标:天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汁酸(TBIL);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IV-C);并进行上腹部CT平扫,计算肝/脾CT比值。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4%(53/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42/58)(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AST、ALT、γ-GT、TBIL、TC、TG水平均明显降低,肝/脾CT比值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LN、PCIII、IV-C和H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明显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降低血脂。
简介:目的研究联合检测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谷氨酰转肽酶(γ-GT)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依据血清葡萄糖及尿蛋白水平将受试对象分为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单纯糖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3组,分别测定各组受试对象β2-MG、CysC、γ-GT、肌酐(Cr)、尿素氮(BUN)数值,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早期肾病组β2-MG、CysC、γ-GT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及健康受试组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2-MG、Cysc、γ-GT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即可升高,联合检测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中实施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进行相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 -2019年 8月,在我院进行卵巢巧克力囊肿诊治的患者 4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腹腔镜手术治疗)和观察组(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每组各 21例,观察其疗效。结果:将相关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雌性激素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对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雌性激素水平,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方法值得被广泛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对应用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检测方式对出现早期肾损伤症状的肝硬化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47例肝硬化早期肾损伤疾病患者作为研究1组,47例单纯肝硬化疾病患者作为研究2组,同期47例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速率法对三组研究对象的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水平进行测定,对比测定结果和测定结果阳性人数。结果研究1组研究对象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水平(51.38±4.34)U/g·Cr高于研究2组(23.80±4.09)U/g·Cr和对照组(12.67±1.73)U/g·Cr;研究2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检测结果阳性人数38例(80.9%)多于研究2组13例(27.7%)和对照组1例(2.1%);研究2组尿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检测方式对出现早期肾损伤症状的肝硬化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胶囊(内美通)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2例子宫肌瘤患者以随机抽样法进行分组治疗,米非司酮组55例,给予米非司酮治疗3个月;联合用药组57例,给予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将患者的子宫容积和最大肌瘤的体积、雌激素、孕激素、血红蛋白进行对比,同时统计患者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个月后,2组患者的子宫容积、最大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P〈0.05),联合用药组效果优于米非司酮组(P〈0.05);雌激素、孕激素和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胶囊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抑制子宫肌瘤,改善激素水平,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产后出血产妇在止血过程中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临床价值。方法:此研究的随机选取的170例产后出血产妇选取时间为2017/1-2019/12,分为使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n=85)和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实验组(n=85),评价止血有效率,临床恢复指标及不良发应。结果: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实验组产妇止血效果优于采用对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围绝经期妇女患有子宫肌瘤时,为其实施小剂量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方式将我院纳入研究的42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妇女(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分组,对照组(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分析治疗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实施后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人数共有19例,占比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10例(47.62%);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人数仅有1例,占比4.67%,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38.10)。结论:联合治疗效果更优,能保证显效治疗效果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研究有较大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治疗的产妇18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90)。对照组给予剖宫产术后除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注射治疗后对产妇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产妇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出血量、产后72小时常规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产妇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出血量、产后72小时常规凝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用于剖宫产术中,可以减少手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