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脑卒中后失语的中医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基于循证护理理念,构建并评估一套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综合管理策略,以期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时间为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共纳入4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20例。循证护理组实施包括个体化评估、吞咽功能训练、体位调整、冷刺激治疗、饮食调整及心理支持在内的综合管理策略;常规护理组则接受常规吞咽障碍护理。在干预前后,分别对患者的吞咽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经过一年的干预,循证护理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改善,吞咽障碍改善有效率达到85%,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60%(P<0.05)。同时,循证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平均提高25分,而常规护理组提高15分(P<0.05)。此外,循证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了30%,特别是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结论:基于循证护理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管理策略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1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实验研究,采用系统神经心理学及头颅MRI检查,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抑郁状态评定,探究病变部位与脑卒中抑郁之间的关系。结果左侧颞叶病变脑卒中抑郁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右侧颞叶病变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病灶脑卒中抑郁发病率明显高于单病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颞叶卒中、额叶卒中、左侧基底区卒中患者抑郁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左颞叶、非额叶卒中、非左侧基底区卒中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抑郁与左侧颞叶病变部位、病灶数目相关性明显,临床需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心理干预,全面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改变食团稠度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9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7例。试验组在常规饮食的基础上,采用增稠剂改变食团的稠度,然后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给予对照组常规饮食。结果试验组患者食物误吸次数少于对照组,食物剩余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入院前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试验组患者吞咽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变食团稠度有助于减少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食物误吸次数,增加患者食物摄入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吞咽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脑电图检查及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可见α慢化、θ波增多、广泛低电压、不对称等情况,脑电图的异常率达到了58%(29例),数据较之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可见α慢化、θ波增多、广泛低电压等多种异常脑电图表现,这可能是导致患者抑郁以及睡眠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可将其作为诊断和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参考指标,为临床提供神经生理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