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更多药物在体内同时使用时,相互之间发生的化学或生物学反应。这些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从而对药物的疗效产生影响。本文旨在探讨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对药物疗效的影响,以提供临床医生和药师在药物治疗中的指导
简介:【摘要】疼痛(Pain)不仅会在精神上给患者带来不愉快,还会给患者造成生理功能上的紊乱,被称为“第五生命体征”,每年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对镇痛类药物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目前在临床上人们普遍使的镇痛药物主要为用阿片类的镇痛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其中,阿片类镇痛药物尽管具有强效的镇痛效果,但其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让人望而生畏。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效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炎镇痛药物之一。目前,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镇痛机制的研究,多集中于对环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对其机制的探讨仍需深入。本文通过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多种镇痛机制的整理及总结,为临床上更好地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并开发出更多高效低毒的镇痛药物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简介:目的通过总结Alzheimer'sdisease(AD)的致病机制,探讨目前临床上抗AD药物的研究进展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相关创新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和思路。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整理、分析、归纳AD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药物治疗情况。结果AD由于病因、致病机制复杂,导致其致病机制假说众多,目前市场上的治疗药物大多是针对单一致病机制而研制的,没有考虑到疾病不同时间、阶段、个体差异等因素对治疗药物的要求,导致了大多数药物在AD治疗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由于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这就给临床合理用药带来了诸多困难。结论中药由于其在AD治疗上表现出的独特的治疗效果,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其中中药单体成分在AD治疗方面的研究已经较为完善,但是中药复方、复方多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及对分子机制相关性影响的研究还较少,因此我们应加强药物多成分之间药效及机制相关性的研究,为更好地、有效地、快捷地开发创新药物提供文献依据。
简介:【摘 要】目的:围绕喹诺酮类药物展开研究,探讨药物的作用机理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近期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药方为研究对象,选择时间为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共计得到 11741张处方,了解药物作用机理,回顾药物使用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在喹诺酮类药物中,最为常用的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占比分别为 38.5%、 16.2%、 30.4%,在用药期间出现胃肠道反应、肝肾毒性、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等不良反应。结论:喹诺酮类药物种类繁多,用药期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在日常用药期间,要深入了解喹诺酮类药物,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用药,才能达到预计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避免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采用化疗药物治疗后发生心脏毒副作用的病理生理机制与心电图表现。方法以55例2015.1.1.~2016.1.1.之间在我院治疗的妇科肿瘤(乳腺癌、子宫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回顾性分析病历资料,以上所有患者均采用蒽环类化疗药物治疗且发生了心脏毒副作用,另外以20例采用内分泌疗法的妇科肿瘤患者为参照对象(对照组),了解化疗药物导致心脏毒副作用产生机制和心电图表现。结果调查结果显示,55例观察组患者发生心脏毒副作用的情况下心电图表现为偶有束支传导阻滞、非特异性ST-T改变、QT间期延长、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QRS低电压,并且早期多为一过性;心脏毒副作用产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与氧自由基及其累积的用药剂量有关。结论由于早期心电图监测具有一过性,因此对于慢性心脏损伤患者来说并不能实现有效监测和预防,必须结合其他诊断手段。同时为了避免和减少化疗药物导致心脏毒副作用的产生,必须合理的把握用药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