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早产儿综合护理管理的干预措施,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6月我院早产儿及其家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措施。结果干预组家长掌握日常护理、生长发育知识、正确喂养技能分别为94.0%,92.0%和8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70.0%和62.0%;干预组开奶时间为(1.90±0.41)d,短于对照组的(3.43±0.60)d(P〈0.05);干预组7d后吃奶量为(219.52±20.14)mL,高于对照组的(175.82±16.31)mL(P〈0.05);干预组黄疸持续时间为(11.29±2.43)d,低于对照组的(14.52±2.71)d(P〈0.05);干预组发生感染和营养不良分别为5例和13例,低于对照组的11例和19例(P〈0.05);干预组体质量和身长增长分别为(21.42±2.01)g/d和(0.91±0.15)mm/d,均高于对照组的(18.13±1.80)g/d和(0.85±0.27)mm/d(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家属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早产儿健康生长发育。
简介:目的分析浙江地区小儿性早熟的病因及证候分布。方法采用调查表临床研究的方法共调查儿童192例,经Spearman检验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性早熟的患儿中女童占95.8%,男童占4.2%。性早熟的发病情况与食用牛初乳、蜂皇浆、蚕蛹等有相关性;与父母青春期发育情况、患儿出生时情况、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无相关性。186例性早熟儿童中136例属于肾虚火旺型(占73.12%),36例为肝经郁热型(占19.35%),14例为痰湿阻滞型(占7.53%)。结论性早熟以女童多见,病因学分析显示本病发病与使用牛初乳、蜂皇浆、蚕蛹等有相关性,临床中以肾虚火旺型为常见。
简介:目的:总结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21例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治疗方法和疗效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1例儿童大叶性肺炎中199例(90.0%)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肺部体征阴性154例(69.7%),肺部体征阳性67例(30.3%),阳性体征包括可闻及呼吸音弱或湿啰音;病程在1周以上者151例(68.3%);221例X线胸片均可见到节段或大叶分布的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结论:大叶性肺炎近年发病率明显增高,已成为由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MP)混合或单一感染的疾病,临床表现越来越不典型,容易误诊,在临床中发现连续发热、咳嗽、咳痰等不典型肺炎症状的患儿应及早查血常规、拍X线胸部正位片,查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M)等,明确诊断,在病原不明确时,及时用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采用降级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简介:目的:观察PDCA循环法对规范病区药品管理的价值。方法:我院自2021年7月开始在病区药品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实施前(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后(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病区各类药品管理达标率。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病区药品管理达标率高,P<0.05。结论:病区药品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能提高各类药品管理达标率,保证药品管理规范性,值得借鉴。
简介:目的:了解Turner综合征的临床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特点。方法:对12例Turner综合征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制备常规染色体标本,采用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对患儿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2例Turner综合征的染色体核型中,45,XO共5例,占41.7%;45,XO/46,XX共2例,占16.7%;46,Xi(Xq)共2例,占16.7%;45,XO/46,Xi(Xq)1例,占8.3%;45,XO/47,XXX1例,占8.3%;45,XO/46,XY1例,占8.3%。结论:Turner综合征不同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程度及异常核型和正常核型细胞系的比例,不同患者表现度可存在差异。
简介:目的:分析西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方法及用药安全性。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月12月在西药房高危药品实施安全管理干预,期间随机选择使用高危药品治疗患者50例,分析总结不良管理事件发生状况、患者用药安全性状况。结果:120次检查中发现药品摆放零乱不集中1例(2%),标识不清1例(2%),未出现存储不当、药品近效期状况。患者用药中未出现用药错误、用药不合理状况,出现用药不良反应2例(4%)。结论:西药房高危药品实施安全管理干预效果良好,不良管理事件发生率低,可提升用药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