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急诊发热患儿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诊发热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汉密顿焦虑他评量表(HAMA)变化情况。结果同组患儿治疗后SA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且治疗前、后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2组SAS评分及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急诊发热患儿的焦虑状况,有助于帮助患儿积极康复。

  • 标签: 发热患儿 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应激
  • 简介:对4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HIE)患儿进行综合治疗的同时,采用吸氧、保暖、控制惊厥、合理喂养等精心护理,结果治愈22例,好转11例,放弃治疗8例,死亡4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的有效治疗方案,指导临床对普通型手足口治疗过程中的药物选择,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3—10月手足口确诊病例182份,对其用药情况(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足口治疗主要以中药注射剂为主,其次为抗菌药物和利巴韦林注射液,临床多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抗菌药物主要以第一代头孢菌素为主,占38.46%;中药注射剂主要以热毒宁为主,占50.00%。结论在手足口治疗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确保儿童安全用药。

  • 标签: 手足口病 抗菌药物 中药注射剂
  • 简介:从《景岳全书·小儿则》对乳儿病因学的认识、对婴儿望诊的贡献、对乳儿养护的指导及对乳儿部分疾病治疗的建议等方面阐释了张景岳对“子治母”学说的认识和运用。

  • 标签: 子病治母 儿科 张景岳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手足口的疗效。方法将185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5.00%,治疗组有效率为98.0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配合治疗手足口较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手足口病 三黄芦菊苡仁汤 灌肠
  • 简介:目的:探讨我院自制中药改良三甲散治疗小儿佝偻的疗效。方法:使用中药制剂改良三甲散为主,结合西药常规应用,治疗110例。结果:改良三甲散结合西药常规应用治疗小儿佝偻,治愈率85.5%,好转率12.7%。结论:改良三甲散结合西药常规应用治疗小儿佝偻,能提高疗效,降低西药不良反应。

  • 标签: 小儿 佝偻病 改良三甲散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银翘散合碧玉散加减治疗手足口的疗效。方法采用银翘散合碧玉散加减治疗手足口45例,3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10例,占22.2%;好转33例,占73.3%;无效2例,占4.5%。总有效率为95.5%。结论银翘散合碧玉散加减可以有效治疗手足口

  • 标签: 手足口病 银翘散 碧玉散
  • 简介:目的观察导赤散对小儿手足口的疗效。方法将4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青霉素、利巴韦林治疗,导赤散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导赤散。结果导赤散组显效15例、有效5例,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8例,导赤散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可明显改善症状,疗效肯定。

  • 标签: 导赤散 手足口病 临床疗效观察
  • 简介:中医药在小儿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口服中药是中医儿科治疗疾病最常见的一种手段,护理是决定疗效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喂药的注意事项、给药时间、服药温度、不同药物及不同年龄段患儿的喂药技巧、服药后的护理及儿童心理护理等几方面阐述,认为只有在护理方面有显著提高,才能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

  • 标签: 小儿 口服中药 护理 体会
  • 简介:目的:观察丹参联合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采用吸氧、镇静、止惊、降颅压、纠正酸碱失衡及代谢紊乱、脑代谢激活剂等治疗,治疗组108例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丹参、纳络酮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在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降低后遗症发生率等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联合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丹参 纳络酮
  • 简介:目的观察复方中药离子导入联合隔药灸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I级、Ⅱ级的效果。方法将40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每周1次0.2%托吡咔胺眼药水散瞳,以90D的前置镜观察全视网膜,必要时巩膜外顶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用补阳还五汤原方离子导入联合隔附子饼灸。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4%,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6.7%;总有效率26.7%。两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I级、Ⅱ级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应用中药离子导入联合隔药灸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发展为Ⅲ级的可能性,减少患儿致盲率。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补阳还五汤 隔药灸
  • 简介:在中医儿科临床中,"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与寒"集中体现了"治未"思想,二者思想内涵具有内在一致性。重视脾胃养护,顺应四时寒温,未先防,这是"治未"思想在儿科调护中的基本要求,对于小儿日常养护和防病治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治未病 小儿 饮食 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早产儿综合护理管理的干预措施,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6月我院早产儿及其家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措施。结果干预组家长掌握日常护理、生长发育知识、正确喂养技能分别为94.0%,92.0%和8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70.0%和62.0%;干预组开奶时间为(1.90±0.41)d,短于对照组的(3.43±0.60)d(P〈0.05);干预组7d后吃奶量为(219.52±20.14)mL,高于对照组的(175.82±16.31)mL(P〈0.05);干预组黄疸持续时间为(11.29±2.43)d,低于对照组的(14.52±2.71)d(P〈0.05);干预组发生感染和营养不良分别为5例和13例,低于对照组的11例和19例(P〈0.05);干预组体质量和身长增长分别为(21.42±2.01)g/d和(0.91±0.15)mm/d,均高于对照组的(18.13±1.80)g/d和(0.85±0.27)mm/d(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家属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早产儿健康生长发育。

  • 标签: 早产儿 护理 综合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医院小儿腹泻的针灸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142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针灸组88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抗感染、补液等常规治疗,针灸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取神阙穴悬灸加足三里针剌。5d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结果第1个疗程和第2个疗程后,针灸组痊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针灸组痊愈所需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灸疗法和常规治疗相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同时笔者认为在基层卫生院中小儿腹泻的护理应该注意心理护理、消毒隔离、饮食护理、排泄物的管理、对症护理

  • 标签: 小儿腹泻 护理体会 针灸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小儿推拿法治疗脑性瘫痪患儿便秘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便秘的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推拿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按照小儿便秘常规护理,推拿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儿推拿法,观察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儿排便情况以及伴随症状的变化。结果护理干预20d后,推拿组排便质量提高,伴随症状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脑瘫患儿便秘护理常规的基础上加用小儿推拿法,可有效解除便秘,减轻伴随症状,帮助患儿形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对长期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性瘫痪 小儿推拿 便秘 护理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1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护理,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7%,对照组为73.33%,2组护理满意度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533.3±25.7)元、(5.3±1.4)d,对照组分别为(1957.3±35.4)元、(6.8±2.6)d,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促进腹泻患儿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腹泻 中西医结合 护理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观察康复护理训练对4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A型肉毒素针剂注射,4U/k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训练,治疗后观察2组患儿的肌张力,肘、膝关节伸展度及踝关节活动度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各级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关节伸张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关节伸张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足背屈曲角角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且观察组足背屈曲角角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能降低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改善患儿肘、膝关节的伸张度和踝关节活动度。

  • 标签: 脑瘫患儿 痉挛型 康复护理干预 肢体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