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但各地水土保持"规费"征收力度尚不均衡.本文阐述了征收保"规费"的意义、依据和必备条件,介绍了征收保"规费"的途径和注意事项.

  • 标签: 征收 规费 水保 监督执法工作 水土保持 必备条件
  • 简介:结合生态农村园发展的要求及对同安造村的综合考察,从多角度来分析市场形势和造村的人文、地理等各条件的综合状况,为造村观光农业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为同安区汀溪镇发展成为厦门市的后花园提供借鉴。

  • 标签: 乡村旅游 旅游资源 观光农业 生态旅游 造水村
  • 简介:为探讨我国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问题,提出实用性较强的中国湿地类型分类系统;论述各类湿地的分布特征;分析我国湿地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湿地生态需水严重短缺、水体污染加剧、泥沙淤积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并以黑龙江扎龙湿地为例,对其主要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破解湿地问题的重要途径。

  • 标签: 湿地分类 湿地特征 扎龙湿地 水问题 湿地保护
  • 简介:运用经验公式法、双累积曲线法和不同系列对比法计算岔巴沟流域1971—1980年水土保持措施的减作用分别为10.55%、6.18%和26.67%,减沙作用为58.74%、63.40%和72.77%;经过对计算结果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岔巴沟流域库坝等工程措施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方式在措施生效期间能够有效减少流域输沙量,减沙作用为65%左右,能够有效拦截洪水,减少洪峰流量,汛期减作用大于25%;2)库坝等工程措施对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不大,减作用在7%左右,地下径流占总径流比例提高了20.4%,对地下水的补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3)库坝等工程措施不能改善流域坡面和沟坡侵蚀条件,故而无法真正改善流域水土流失的状况,其减沙效果随着淤积量的增加而减小,需要不断投入以维持其减沙作用,而限于自然条件,库坝等工程措施对流域的治理是不可持续的。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恢复流域自然植被,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并采取适当的人工辅助措施。

  • 标签: 水土保持措施 地下径流 淤地坝工程 植被恢复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 简介:分析官厅水库上游妫河流域20多年水源涵养林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妫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一直呈上升状态,从1975年的10.96%,已上升到46.61%;经济林面积增长迅速,每年约增长150hm^2;树种组成正在向多样性转化,从1975年以4个主要树种为主,到1995年已形成8个树种的格局。因此认为妫河流域水源涵养林总体状况正在好转,但还存在经济林面积增加过快,可能引起环境污染和森林植被类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 标签: 妫水河 水源涵养林 动态格局 植被类型 树种组成
  • 简介:小良保站1957年在这不毛之地“光板地”小良建站并开始长期艰苦的治理水土流失历程,并取得可喜的成果。经过多年植树造林和生态恢复,现在已在光秃的沿海台地上恢复起一片葱绿的热带人工生态森林。治理后水土流失从根本上得到控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 标签: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小良水保站
  • 简介:近20年来,围绕“治山治水,脱贫致富”这个目标,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在毕节地区除实施长治工程外,还先后实施了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国债)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贵毕公路水土保持大示范工程,开展大规模的山、、林、田、路综合治理,在全区8县(市)336条小流域规划区内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785.03km^2,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

  • 标签: 大示范区 生态 建设 经验 对策
  • 简介:通过利用短期施代替降雨的方法,研究长期干旱条件下突然施对本氏针茅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后,本氏针茅的叶水势得到恢复,RuBP羧化酶活性提高,表观量子效率、羧化速率和最大光合能力明显增加,限制光合作用的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得到缓解.同时,本氏针茅的光化学活性在施后部分恢复,光量子产量和热耗散能力明显提高.不同水分条件下,本氏针茅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光诱导过程存在较大的差异,施条件下,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实际光化学效率和非光化学淬灭上升速率较快,而持续干旱条件下叶片的光诱导速率较慢.

  • 标签: 本氏针茅 长期干旱 短期施水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 简介:为探明水分条件对保水剂作用效果的影响,采用盆栽实验,测定冬小麦生长结束后不同水分条件下保水剂不同用量(T1:0、T2:27mg/kg、T3:54mg/kg、T4:81mg/kg)处理的土壤持、供水及导水性能等。结果表明:保水剂的施用均提高了土壤持、供水、导水能力及土壤有效含量。轻度胁迫条件下,以T3处理的持水能力、有效含量及导水能力最强,而供水能力以T4处理为佳;充分供水条件下,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土壤持水能力、供水能力、有效含量及导水能力均提高,但T3和T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轻度胁迫相比,充分供水条件下各处理的持水能力、供水能力及导水能力均较高,而有效含量以轻度胁迫条件下的T3处理较高,较对照增加18.6%。从经济的角度考虑,2水分条件下以T3处理(54mg/kg)效果为佳。

  • 标签: 保水剂 水分条件 持水能力 供水能力 土壤有效水
  • 简介: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和饱和导率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动态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在黄土高原坡地(50m×360m)范围内进行网格(10m×10m)取样,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表层(0~30cm)土壤饱和导率和水分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坡地表层土壤密度变化规律为坡下位大于坡上位,土壤饱和导率变异系数为0.37,属于中等变异强度;2)饱和导率和自然对数化的饱和导率在360m尺度内均不具备空间结构特征,是随机变量,线性有基台模型适用于描述表层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水分分布存在明显的块金效应,并且随滞后距离的增加半方差变大;3)饱和导率和水分含量从坡上位到坡下位均呈现波浪式变化,饱和导率大的采样点土壤水分含量低,反之则高。

  • 标签: 土壤饱和导水率 土壤水分 空间变异 黄土高原
  • 简介:赣州曾是南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经过20多年的连续大规模集中治理,全市水土流失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但在新的历史时期,水土保持工作又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面对保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需要我们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实现保事业新的发展:一是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提升工作水平;二是以预防监督为重心,加强行业管理;三是以改善民生为基点,打造“德政工程”;四是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促进事业发展。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水土保持 赣州
  • 简介:本研究主要是以Guelph渗透计于野外不同土地利用及不同深度下的水力传导度加以探讨,比较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物理性质,结果发现土壤总体密度以牧草地最高,其次为裸露地,而竹林地为最低;pH值牧草地最高,其次为裸露地,竹林地最低;试验孔深度30cm及深度60cm的水力传导度皆为裸露地最大,最小为竹林地。

  • 标签: 土地利用 水力传导度 裸露地
  • 简介:目前水土流失主要侧重于土壤侵蚀方面的研究,而对的流失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瓯江流域低丘缓坡地区生产建设项目为对象,通过设置监测小区观测降水量及的流失量,对比分析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及综合措施的保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综合措施均具有保效果,以植物措施效果最好;临时措施保效果差,呈负效应。

  • 标签: 低丘缓坡地区 生产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措施 保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