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为建立稳定、高效的人工植物群落,必须对厚层客土喷播技术中的植物选择与植物群落的目标进行科学的确定。认为植物群落目标的设定应以遵循保证坡面稳定性的前提,实现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并且维护管理量小等原则。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不同群落类型的生态稳定性以及影响因素,认为植物选择要以乡土植物为主,并按照恢复目标合理确定初期密度。坡面自身稳定性以及客土喷播层的质量,也是影响恢复植物群落能否顺利向设定目标群落方向演替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护坡技术 厚层客土喷播技术 植物群落 植物配置
  • 简介:河岸带生态系统在人类强烈干扰下退化严重,是河道治理的主要对象,随着河道治理理论的发展,近自然植物措施将逐渐代替传统工程措施。综述了河岸带植物的形态和生理生态水文效应,形态水文效应主要表现为阻流、导流和截流三个方面。生理生态方面,分析了河岸带植物吸水、含水和蒸腾耗水等环节的特点。认为还需要对不同种类植物的水文效应机理进行全面认识,才能对多种植物组合起来的不同植物群落在大尺度上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有整体把握,并需要考虑河道自身形态特点,提出河岸带生态系统的重建和恢复是河道治理的关键。

  • 标签: 河岸带 植物 生态水文效应
  • 简介:为探索中国南方红壤侵蚀严重区水土流失快速治理的方法和途径,在江西省的修水、宁都、石城等县花岗岩发育的红壤侵蚀区,对16种水土保持植物配置模式的植物生长状况、蓄水保土效益、改土增肥效益、经济效益4方面进行观测,通过建立评价模型,对不同人工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修水试验区马尾松+木荷+胡枝子+黄栀子、马尾松+木荷+泡桐+胡枝子,宁都试验区马尾松+木荷+胡枝子,石城试验区湿地松+枫香+胡枝子+硬骨草、湿地松+胡枝子+硬骨草和湿地松+胡枝子+百喜草配置模式各种效益表现优良,可以在同类地区大力推广。

  • 标签: 红壤侵蚀区 水土保持 植物配置模式 江西省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从植物林冠层截留降水、枯枝落叶层的覆盖、根系的穿插、固结以及根的力学特性等方面分析了植被固土护岸的作用机理;利用水生植物自身的性状和抗性能力以及其可以吸收、富集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等方面来分析植物净化水质的机理。最后探讨了植被护岸的发展方向,分析了植物净水、护岸的优势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植物 固土护岸 净化水质
  • 简介:近20年来,植物固坡在国内外越来越受欢迎。为进一步阐明植被根系对不稳定斜坡加固的力学机理,纵观多年来根系固土的研究成果,基于根系的锚固、加筋理论,从根系形态建成、抗拉、抗剪、采伐后根系强度变化及根系中主要成分木质素、纤维素的含量等方面进行综述。与素土相比,根土复合体的力学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其内在机理尚不太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便为根系的理论研究和植被护坡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植被根系 固坡机理 接触形态建成 抗拉强度 抗剪强度 木质素
  • 简介:为了解干旱半干旱区草原植物生态位格局,运用Levins生态宽度指数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宁夏盐池人工封育草原2002年及2003年植物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进行计量。结果表明:茵陈蒿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决定了它在该区的优势地位,2002年、2003年其生态位宽度远远高于其他物种(0.758和0.868),并且继续保持上升趋势;2002年及2003的生态位重叠结果均表明,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不一定和其他物种有大的重叠值,较高的生态位宽度和较高的生态位重叠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2002年、2003年较高的Pianka生态位重叠值都出现在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之间。这一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植被恢复过程中环境资源存在着高度的空间异质性。

  • 标签: 封育 草原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盐池
  • 简介:根据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水土流失程度及库区水位变化规律,将145~152m、152~170m、170~177m的消落带分别划为消落带下端、消落带中端与消落带上端,并以三峡库区185m观景平台的上游消落带生态治理试点为例,采取植物与工程相结合的治理模式,通过选取植被覆盖率、物种种类、物种多样性、植物生长基质流失量4类指标,对试验区的生态修复效果状况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区的植被覆盖率沿消落带梯度方向从上至下在观测期内逐年降低;物种种类因受库水长时间的淹没有所减少,均匀性随高程的不同也呈现较大差异,α多样性指数在监测期内随时间的增长逐年降低;库岸受库水的长期浸泡以及浪涌的高频繁冲刷是消落带植物生长基质流失的关键因素,造成消落带上下两端植物生长基质流失比中端严重的主要原因为行船所产生的涌浪,且其随时间的增长日趋严重。

  • 标签: 消落带 植物治理 三峡库区
  • 简介:植物枝条生物力学特性是研究植物地上部分防风抗蚀作用的基础。以内蒙古准格尔露天煤矿排土场平台和边坡上栽植的柠条、沙棘、紫花苜蓿、沙打旺、杨柴、草木犀6种常见水土保持植物的地上部分枝条为研究对象,研究枝条数量特征,确定其代表枝,从而为几种植物枝条生物力学性质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相关参数。代表枝的确定将枝条以0.5mm为一个径级进行分级,分别计算每个径级组的累计枝数量比例、累计枝长比例、累计枝表面积比例和累计枝干质量比例,取这4个值相对较大的径级组作为各自的代表枝。结果表明:柠条代表枝径级为0.5~1和1~1.5mm,沙棘为1~1.5和1.5~2mm,杨柴为0~0.5和0.5~1mm,紫花苜蓿为0.5~1mm,沙打旺为0.5~1和1~1.5mm,草木犀为1~1.5mm。因此,在内蒙古准格尔采煤矿区及相似地区,在植物防风抗蚀生物力学性质的研究中,建议以上述6种水土保持植物作代表枝径级为主要研究范围。

  • 标签: 枝条 代表枝 径级
  • 简介:本文就植物篱在坡耕地水土保持中的应用作了总结,分析了如何选择植物篱模式,植物篱对恢复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植物篱技术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植物篱 水土保持 坡耕地
  • 简介:台湾水土保持研究开展得早,技术、经验丰富,累积了大量的水土保持优良草种。本文介绍了台湾水土保持草本植物的种类、生态型与分布,以及它们在林下套种、边坡绿化、草坪、崩塌地、弃石区、掩埋场复绿、滩涂定砂方面的应用情况,为福建乃至大陆亚热带气候区水土保持植物的引进和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台湾 水土保持 草本植物 应用
  • 简介:土壤侵蚀作为山区生态系统退化最主要的驱动力,严重干扰着植被的发育演替过程,植被则通过采用不同的繁殖方式、形态与生理补偿等方式来克服和适应土壤侵蚀造成的负面压力,使植物本身对土壤侵蚀环境的适应性增强,继而发展成为可抵抗土壤侵蚀的植物和群落。凡具有适应土壤侵蚀环境能力,能在土壤侵蚀条件下生存,并能保护改良土壤和具有防止土壤侵蚀的作用,具有繁殖更新能力,可维持群落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称之为抗侵蚀植物。在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中不同抗侵蚀植物进行分类、及其侵蚀学特征与土壤侵蚀环境演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土壤侵蚀学观点出发,对植被恢复过程中先后出现的植物和群落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特征及防蚀功能进行系统研究,以更好地发挥植物和植被保持水土与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

  • 标签: 土壤侵蚀环境 抗侵蚀植物 水土保持植物 植物抗侵蚀特征
  • 简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生物入侵已经对原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干扰与破坏,湿地作为对全球变化响应最为敏感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更容易遭受外来植物的入侵的影响,但其入侵后对地下过程的影响研究仍十分薄弱。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植物入侵背景下,湿地土壤碳库的含量、组分所发生的变化以及植物入侵对土壤碳输入与输出过程产生的影响。目前,有限的研究发现植物入侵对于湿地土壤碳循环的影响因土著生境以及入侵植物的差异有所不同,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尚待研究,同时同位素、核磁共振等技术的应用有待进一步加深。

  • 标签: 植物入侵 土壤 碳循环 河口湿地
  • 简介:以檀香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赤霉素、播种基质以及伴生树种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000mg/L赤霉素处理种子24h可促进种子发芽,发芽率达85%以上;以砂壤土+竹炭粉为播种基质出苗率最高;利用抛荒龙眼地并以龙眼树作为檀香成林期伴生植物对檀香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栽培12个月时测定,檀香树高、地径分别达172.3cm和2.48cm,为抛荒龙眼地重新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檀香 种苗繁育 寄主 造林
  • 简介:通过3种不同地类(香根草、普通草地、裸地)小区的人工降雨试验,分析对比红壤坡地香根草植物篱的水土保持效果,探讨香根草植物篱不同部位的防蚀机制.结果表明:1)香根草植物篱具有明显的减流减沙效益,相比裸地,香根草减流21%,产沙量只有裸地的18%;2)香根草植物篱的产流时间明显滞后,在降雨强度较大条件下的减流减沙效应更显著;3)减流效应主要依靠地下部分根系对土壤结构的改善,增加降水入渗,减少地表径流;4)减沙效应主要依靠地上部分庞大的生物量削弱雨滴动能,减轻对土壤颗粒的破坏.

  • 标签: 香根草 植物篱 减流减沙 防蚀机制
  • 简介:西气东输工程是连接我国西部、中南、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骨干管道工程,沿线地貌类型复杂多变,因此采取适宜的生物植被恢复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十分必要。就西气东输三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新疆段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根据工程所在区域地貌,结合项目区土壤、气候、植被等因素,在不同的立地类型区,系统介绍该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于确定线性开发建设项目植物措施设计和植物种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西气东输 水土流失 植物措施
  • 简介:2009年6月于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采用PSYPRO露点水势仪连续4个月测定分析了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叶水势与其他因素(肥料、树种、喷施浓度、土壤含水量等)之间的影响作用。本试验以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中主要采用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山杏(Prunussibirica)、杨树(Populus)、核桃(Juglansregia)为研究对象,以自制的抗蒸腾叶面肥、市场上已推广施用的叶面肥以及清水对照为主要依据,运用正交试验探讨自制肥料在提高植物叶水势值方面的效果,比较各树种在不同土壤含水量和喷施浓度处理下叶水势的日变化进程趋势和波幅。研究结果表明:清水处理条件下山杏和杨树叶水势全天波幅能维持在较低的范围内(分别为1.12Mpa和1.19Mpa),有高水势延迟脱水的抗旱机理表现,而核桃在清水处理条件下的叶水势日波动幅度最大,全天波幅高达1.59Mpa,显示出低水势忍耐脱水的耐旱机理,即其叶组织抗脱水能力较强。最终研究结果证明山杏或核桃、自制叶面肥A、稀释800~1200倍、土壤含水量为12%~22%时对提高植物叶水势值效果最为明显。

  • 标签: 叶水势 正交试验 叶面肥 喷施浓度 土壤含水量
  • 简介:九阜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的珍稀濒危植物39种,其中12种是国家Ⅰ、Ⅱ级保护种类,16种为福建省地方重点保护植物,11种为兰科植物,本文详述了九阜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品种及现状,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 标签: 九阜山 野生植物 珍稀 濒危 保护
  • 简介:澎湖群岛建造海岸防风林已有百年历史,惟澎湖造林难以成功,主要因自然条件不佳,季节风导致林木易受盐雾为害,台风破坏与人为干扰,为防风林碎裂化的主要原因.澎湖现有的防风林,林龄近20年,部分因干扰严重,已失去防风林应有功能.为改善海岸防风林更新及造林方式,在澎湖岛划设21个调查样区,探讨成熟海岸防风林植物群落结构与外界干扰的影响,作为防风林更新规划的依据.植物群落调查,共记录39科80种植物,造林树种以木麻黄为主,部分防风林因银合欢入侵,与木麻黄混生,少部分为混合林.下层植物以银合欢与三角叶西番莲分布最广,约3/4调查样区皆曾纪录.木麻黄虽为防风林带的优势种,但由于邻近土地利用不同,影响下层地被组成,相似度分析结果显示,样区间物种结构少部分相似性高,大部分结构差异大,相似度指数约0~87,相似度最高的样区,位于林带宽度50m以上的防风林内,由于外来干扰较少,物种结构较相似.

  • 标签: 防风林 木麻黄 银合欢 林带 林龄 造林树种
  • 简介:通过4800m^2标准地调查,应用扩散系数、聚集度指标等研究甜槠林9个主要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甜槠林主要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

  • 标签: 空间分布格局 甜槠林 聚集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