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研究利用在固体培养基上长期保存的杂交鹅掌楸胚性愈伤为外植体,对杂交鹅掌楸进行了遗传转化的研究。对于影响转化效果的众多影响因素,本研究主要讨论了乙酰丁香酮、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对杂交鹅掌楸转化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预培养阶段,乙酰丁香酮的使用有利于转化效率的提高,最佳条件时浓度100mg/L,预培养4d。而在共培养阶段,乙酰丁香酮的使用和延长共培养时间并不能显著提高杂交鹅掌楸的遗传转化效率。同时,在侵染时,不同菌液浓度和不同侵染时间对转化结果的影响也无显著的差异。通过PCR检测经过筛选培养获得的阳性植株,初步验证了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杂交鹅掌楸基因组中。
简介: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ipt基因和bar基因的双价表达元件导入籼稻R527及粳稻EY105。对转化植株进行PCR检测、RT—PCR鉴定及抗除草剂特性遗传分析,获得稳定遗传的转基因株系。转基因植株对除草剂草胺磷表现出良好抗性,分蘖数增加,植株矮化,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对照,转基因植株茎叶衰老延缓,植株抗冷性提高,并稳定遗传至T4代。
简介:本研究构建了含有耐草甘膦基因G2-epsps和R79-epsps的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CMG2R79-EPSPS,以优良玉米自交系78599和综31的幼胚为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耐草甘膦双价基因G2R79-epsps转入玉米幼胚细胞,以期获得耐草甘膦性更高的转基因玉米植株。目前已获得转基因再生玉米植株32株,经特异PCR检测表明其中7株植株转入了目标基因,阳性率达到21.9%。对得到的阳性植株的T1、T2代进行了跟踪检测,经田间喷施除草剂试验结果表明,获得了可耐草甘膦6%0的玉米材料,即生产上草甘膦田间使用浓度3倍水平的材料,为抗除草剂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