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近年来,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迅速蔓延,而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是松材线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监测松褐天牛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是预测预报松材线虫病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设置诱木和诱捕器诱集松褐天牛,调查林间松褐天牛的种群数量、发生规律以及主要天敌种类,确定松褐天牛在余庆县的生活史。结果表明,松褐天牛成虫羽化高峰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雌雄性比为2.14:1;诱木的有虫株率为64%,虫口数量为(95.00±6.00)头/株;松褐天牛的各个发育阶段均存在较多自然致死因子,对控制松褐天牛种群数量有重要作用。因此,科学有效地监测松褐天牛的发生规律,对预测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及时有效地控制其蔓延有着重要意义。
简介:定位监测是森林生态学研究与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为配合江西官山森林大型样地监测与研究,增设了2个闽楠卫星样地(GS22,GS23),并对其群落物种组成和蓄积量本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两个群落区系组成相似,樟科(Lauraceae)、壳斗科(Fagaceae)、山茶科(Theaceae)是优势科,但物种组成、群落密度都存在一定差异,GS23样地物种数量、植物密度都大于SP22。(2)两个群落中闽楠种群大小分别为132株和122株,二者年均结构相似,幼树、小树较多,种群年龄结构都是增长型。(3)两个样地活立木蓄积量分别16.48m3,25.85m3(相当于每667m218.32m3、28.71m3),其中闽楠占53.59%和49.98%。
简介:综合分析我国区域性环境因子中的气候、土质、植被、地形、水文等对蝗虫在我国的分布、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得到蝗虫对其生存环境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区域性环境因子对蝗虫生长发育的适宜性是蝗虫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则可根据蝗虫生长发育及分布的规律性依据区域性环境因子对蝗灾的形成进行预防。进一步分析得知:蝗虫的治理应重在预防,生态防治是重中之重,蝗灾形成后的治理已对农牧业造成了危害,并且在目前蝗虫的治理方法中,化学防治只能进行蝗灾治理的应急措施,物理防治、不危害生态的生物防治、生态改造是首选的防治方法,这样才能做到蝗虫的"不形成、不扩散、不成灾",达到生态治理蝗虫的目的。
简介:利用连南1962—2013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及柠檬种植生长发育资料,分析柠檬生长的生态气候环境条件和气象灾害的种类。结果表明,连南年平均温度19.5℃,≥10℃的年活动积温6750.0℃,极端低温-4.8℃,年降雨量1600.5mm,年日照时数1549.9h,无霜期312d;气象因子的变化等对柠檬各个生长阶段有着明显的影响,特别提出的是开花期的降温、降水对柠檬挂果率的影响尤为显著;通过小波分析,连南气温1980年后呈现明显的4年周期性,多年降水则显示出多重时间周期尺度的嵌套结构现象。本地气象灾害种类繁多,例如低温阴雨(倒春寒)、雨雪冰冻、冰雹、雷雨大风、干旱等。因此,研究连南柠檬生长的生态气象环境条件及气象灾害,对于加强农业气象方面指导并提高柠檬的产量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