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以怀化卷烟市场为载体,选用3种定量预测方法——趋势外推法、时间序列分解法和多元回归法对怀化卷烟市场的历史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2008年的卷烟市场做出预测。应用组合预测的方法,对趋势外推法、时间序列分解法和多元回归法进行综合,并证明组合预测在卷烟市场需求预测中能有效减小误差,提高精度。

  • 标签: 卷烟需求 组合预测 模型
  • 简介:为实现对山东烟区有翅蚜迁飞高峰期的预测预报,将有翅蚜迁飞高峰期划分为4级,以10年的历史资料为基础数据,采用逐步回归以及BP神经网络2种方法分别建立了有翅蚜迁飞高峰期预测模型。这2种方法对待测样本的预测准确度分别为95.00%、97.67%,回测准确度分别为96.65%、98.74%。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可提前1个多月对有翅蚜迁飞高峰期进行预测,为中期预测模型,其预测结果可为烟田蚜虫及蚜传病毒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 标签: 有翅蚜 逐步回归 BP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 简介: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云南烟草行业需求预测的方法体系,构建了优化的回归预测模型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云南省卷烟需求量进行预测:在数据处理阶段,对价值量指标进行CPI还原;在指标选择阶段,运用时差相关分析和简单相关分析确定宏观经济指标;在模型构建阶段,运用先行两期的宏观经济数据预测当期卷烟销量,并运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回归预测模型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权重;在对模型稳定性评价阶段,以建模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及置信度为基础,构建了一套适合云南卷烟需求预测的模型评判标准,并根据云南实际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 标签: 组合模型 卷烟 需求预测
  • 简介:烤烟合作社发展受到系统内外许多因素制约,确定烤烟合作社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成为研究的重要环节。利用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法,从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出发,建立直接影响矩阵并求出综合影响矩阵,通过计算各因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考察因素综合影响关系,确定了烤烟合作社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建设现代烟草农业过程中烤烟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 标签: 烤烟合作社 影响因素 发展 建议
  • 简介:对51份烟叶样本主流烟气中27种有机酸进行了测定,通过味觉活力值分析技术,鉴定出烟气中的关键酸味物质,以此建立烟气酸味指数模型,并与感官评价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甲酸、乙酸、棕榈酸、琥珀酸、乳酸、苹果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是主流烟气中主要的9种有机酸,异戊酸、辛酸、苯乙酸、苯甲酸、己酸和戊酸在不同样本中含量变化较大,而琥珀酸、乳酸、草酸、苹果酸和肉豆蔻酸的变化较小。(2)甲酸、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乳酸和琥珀酸等8种有机酸在51份样本中的味觉活力值即TAV均〉0.1,是烤烟主流烟气中关键的酸味物质,大小排序是异戊酸〉乙酸〉戊酸〉甲酸〉丁酸〉琥珀酸〉异丁酸〉乳酸,其它19种有机酸的贡献率可以忽略不计。(3)以8种关键酸味物质味觉活力值为基础,提出并建立的烟气酸味指数模型,在主流烟气酸味强度评价方面与感官评价之间取得了较高的趋势一致性,佐证了关键酸味物质研究的科学性,为卷烟烟气味觉特征剖析和调控技术提供支持。

  • 标签: 有机酸 味觉阈值 味觉活力值 烟气酸味指数
  • 简介:为明确打顶对烟叶多酚代谢的影响,本研究以红花大金元品种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对移栽后30d(苗期)和85d(现蕾后10d)烟株进行打顶处理,分别检测中部叶(苗期为第4叶位,现蕾后10d为第8叶位)中多酚类物质含量及其关键酶活性与基因表达。结果表明,与同时期未打顶处理相比,移栽后30d打顶处理的烟叶中绿原酸等多酚类物质含量显著降低,PAL、PPO和POD活性升高,4CL活性降低,C4H活性无显著差异,PAL1、PAL4和4CL2表达量上调;移栽后85d打顶处理的烟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显著升高,PAL、C4H、4CL和POD活性升高,PPO活性降低,PAL1表达量下调,4CL2表达量无显著差异。两个时期打顶处理烟叶中PAL2、PAL3、C4H和4CL1表达量均上调。以上结果表明,打顶诱导烟叶多酚生物合成与生育期有关;打顶后多酚类物质含量与PPO活性负相关,与4CL活性正相关。苗期打顶后烟叶中多酚含量降低,主要与多酚类物质的降解速率强于合成速率有关,而现蕾后打顶烟叶中多酚含量升高,主要与多酚类物质的合成速率强于降解速率有关。

  • 标签: 烟草 打顶 生育期 多酚 基因表达
  • 简介:为建立基于烟叶麦角甾醇含量结合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初烤烟叶霉变预警模型,以2015年和2016年云南5个地区2个等级(B2F和C3F)初烤烟叶为研究对象,调节烟叶含水率为18%,在28℃,RH80%条件下以30天为实验周期,进行烟叶霉变实验。每3天取一次样,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并检测样品麦角甾醇含量。建立第0d初烤烟叶样品近红外光谱主成分监测模型并提取HotellingT-2统计量,预测第3天至30天初烤烟叶样品近红外光谱数据的HotellingT-2统计量,对比分析肉眼观察和近红外类模型对烟叶霉变的预警效果。结果表明:1)烟叶霉变过程中,麦角甾醇含量逐渐增加后逐渐降低,当肉眼可见时,麦角甾醇含量较初始值增加4.66-23.38倍;2)基于上述监测模型,13个霉变烟叶样品中,提前预警天数为6天的样品2个,提前预警天数3天的样品7个,当天预警的样品4个,7个未发生霉变烟叶在30天的监测周期内均未出现预警,预测准确率100%。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方便快速地实现对初烤烟叶霉变的预警,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 标签: 初烤烟叶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麦角甾醇 霉变 HOTELLING T2
  • 简介:对吡虫啉和氧化乐果在三明地区和合肥地区烟蚜的毒力进行了测定,并对两地烟蚜的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吡虫啉对两地烟蚜的生物活性远高于氧化乐果,三明烟蚜对两种药剂的敏感性都比合肥烟蚜的低,三明烟蚜种群的毒力方程b值低,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两地烟蚜的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但三明地区烟蚜的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合肥地区烟蚜.

  • 标签: 烟蚜 杀虫剂 敏感性 羧酸酯酶 乙酰胆碱酯酶 谷胱甘肽转移酶
  • 简介:4学术论文的类型、组成部分及其基本要求4.1学术论文的类型按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不同,将本标准覆盖的学术论文划分为三大类:——试验研究类论文(见3.2);——应用技术类论文(见3.3);——综述类论文(见3.4)。应用技术类论文又细分为两类:——系统开发类论文(见3.3.1);——技术改进类论文(见3.3.2)。4.2学术论文的组成部分学术论文的组成部分有:——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引言;——正文;——结论或结语(可选);——致谢(可选);——参考文献(可选);——注释。

  • 标签: 论文撰写 分类号 关键词 科技期刊 作者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