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利用GPS在研究区确定20m间隔的取样点101个,在烟株移栽后40天和60天利用主动冠层光谱仪GreenSeeker测定各样点烟株冠层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运用克里格插值获取NDVI空间分布图,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对烟田进行精准管理分区研究,同时利用植烟前土壤养分及烟叶产量数据对分区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最佳分区数是5个,且分区间各土壤养分含量及烟叶产量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说明利用GreenSeeker获取烟株的植被指数并进行管理分区的划分是有效可行的。
简介:通过对河南省不同茬口烟田的1145个土壤样品分析,评价了全省主要茬口植烟土壤的养分现状。结果表明,主要茬口(烟草、玉米、豆类、甘薯、其它作物)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较适宜于优质烟生产,其平均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玉米、其它作物、烟草、豆类和甘薯;各茬口土壤有效氮由高到低排列为玉米、计薯、其它作物、豆类和烟草,其中玉米、甘薯和其它作物茬分别有30.7%、21.7%和19.2%的土壤有效氮含最高于100mg/kg,需注意控氮;各茬口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都在中等偏上水平;土壤速效钾含量以烟草茬最高,其它各种茬口由于农民不注重钾肥的投入,土壤速效钾含量相对较低;各茬口土壤水溶性氯含量普遍适宜;各茬口土壤有效锌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豆类、烟草、甘薯、其它作物和玉米,有50%以上的烟田需补施锌肥;各茬口土壤有效硼含量普遍缺乏。
简介:以云烟97为材料,2010.2011年在昭通鲁甸针对当地烤烟生产成熟后期温度偏低的现象,通过田间试验研宄了全生育期地膜覆盖即对照(按当地烟农习惯不揭膜)、不完全揭膜和完全揭膜3个不同地膜管理方式对植烟土壤水分、温度和烟叶产量、产值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成熟期间0.10cm土层含水率总体以揭膜处理最低,较不揭膜处理平均降低了20.91%,比不完全揭膜处理平均降低了4.22%;而10-20cm土层含水率在下部烟叶成熟期间以不揭膜处理较高,之后相反;总体而言以不完全揭膜处理土壤含水率波动性较小;烟叶成熟期间土层温度皆以揭膜处理略低于其他处理,较不揭膜处理平均降低了2.34℃,比不完全揭膜处理平均降低了1.72℃;烟碱含量两年皆以对照相对最高,且略高于优质烟叶标准范围;而烟叶含钾量和含氮量在不同处理间无较大差异;糖/碱比、氮/碱比综合而言以不完全揭膜处理协调性较好。对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认为,在高海拔地区烤烟生产中可以考虑不完全揭膜措施的应用。
简介:为揭示烟田生态系统水、碳通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特征。基于2015-2016年攀西烟区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分析烟田生态系统水、碳通量和WUE的时间动态特征,阐释烟田生态因子对水、碳通量和WUE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烟田WUE的日变化为日出后迅速升高,8:00~9:00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到14:00左右趋于稳定,傍晚前又有小幅度的增加;烟田WUE的季节变化呈“双峰”趋势,旺长期和成熟采收期前期较高,伸根期最低。烟田WUE与气温、净辐射均呈二次曲线关系,而与饱和水汽压差(VPD)呈负指数关系。气温、VPD和净辐射控制WIdE变化的时间节点不同,其中VPD对WUE限制节点出现的时间较早,而气温、净辐射相对较晚,这主要与总初级生产力(GPP)和蒸散量(ET)对气温、VPD和净辐射变化的敏感度差异有关。根据不同生育期WUE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降低土壤无效蒸发,增强叶片光合能力,是提高烟田生态系统水资源利用水平的关键途径。
简介:巴西是全球烟叶生产及贸易的主要国家之一,然而每年烟叶加工会产生近35000t没有任何商业价值的废料。许多副产品和废料可能具备循环利用的潜力或用作农业土壤肥料;但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养分矿化作用。本课题研究了烟草加工废料(TPRs)的回田处理的可能性和农业用途,它们的矿化作用以及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本研究在田间实施,使用32L的容器装入Psamnent土壤,配置了排水收集器并在每个容器中耕种3株玉米。使用矿物肥料,家禽肥料,堆肥以及逐渐增加的(0,7,5,15,30和60t/hm^2)粉废料和碎废料进行了18次施肥处理;还进行了碎废料及二对二的矿物肥料补充(NP,NK,KP)试验,每项重复4次。
简介:采用点滴法分别测定了12种药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及9种药剂对5龄幼虫的毒力,比较了不同龄期幼虫对6种药剂敏感性的差异,还测定了9种药剂对甜菜夜蛾4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为甲维盐〉茚虫威〉定虫隆〉毒死蜱〉辛硫磷〉氟虫脲〉虫酰肼〉丙溴磷〉硫丹〉多杀菌素〉顺式氯氟氰菊酯〉氟虫腈。对5龄幼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为甲维盐〉溴虫腈〉茚虫威〉灭多威〉高效氟氯氰菊酯〉毒死蜱〉丙溴磷〉辛硫磷〉硫丹。斜纹夜蛾大龄幼虫对毒力高的药剂更敏感,小龄幼虫对毒力低的药剂较敏感。溴虫腈、氟虫脲对甜菜夜蛾4龄幼虫的毒力最高,但该虫对辛硫磷、丙溴磷、毒死蜱和硫丹表现不敏感。溴虫腈、茚虫威和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防治上述两种害虫的高效药剂。
简介:为研究关键环境因子与烟田生态系统水、碳通量日间变化之间的响应关系。基于2016年攀西干热河谷典型烟田生态系统烤烟成熟初期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了典型晴天内烟田冠层导度及水、碳通量的日间变化规律及其对气温、VPD和净辐射日间变化的非对称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烟田生态系统CO2通量和蒸散量(ET)均存在明显的“午休”现象,冠层导度的变化是影响烟田水、碳通量日间变化的直接因素;研究区烤烟成熟初期水、碳通量呈现显著的非对称响应特征,相同的净辐射强度下,下午的CO2通量和ET值均明显高于上午;WUE对净辐射的响应特征与净辐射强度有关,当净辐射强度小于230w.m2时,下午烟田WUE大于上午,反之,上午烟田WUE大于下午;气温、饱和水气压差(VPD)与净辐射在日间的非同步变化是导致烟田冠层导度和ET在日间非对称响应的主要气象因素,从而间接影响烟田水、碳通量及WUE的日间动态特征。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攀西干热河谷烟田水、碳通量季节与年际变化特征及相关变异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
简介:采用气相色谱法,对种植在云南大理相邻产烟县(宾川、弥渡)和相邻的水田、旱地,相同烤烟品种云烟85的不同部位烟叶中挥发和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弥渡烤烟中挥发和半挥发酸含量明显高于宾川烤烟,其中3-甲基戊酸和苯甲酸含量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差异;而相邻地块的旱地烤烟中绝大多数挥发和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明显高于水田烤烟,其中3-甲基戊酸、十二酸和油酸含量差异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烤烟在部位间挥发和半挥发酸含量的差异表现为上、中部烟叶明显高于下部叶,而且烤烟部位间挥发和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变化不受烟区和烟田类型的影响。
简介:通过大田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类型有机肥对烟田烟株根际与非根际微生物以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以明显增加烟田土壤根际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其中施用饼肥+腐殖酸的烟田,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较多,烟株生长中、后期的根际放线菌数量较高;施用氨基酸肥的烟田,烟株生长前期根际放线菌数量较高;施用有机肥没有增加土壤中真菌的数量。不同有机肥均可显著提高烟叶产量、产值和上中等烟比例,每公顷增加产量87.45~299.95kg,增加产值912.13~2717.88元,上中等烟比例提高1.0~3.9个百分点,其中又以饼肥+腐殖酸和氨基酸处理最优。有机肥明显改善了中部初烤烟叶的化学成分,总糖含量增加1.91~3-83个百分点、还原糖含量增加2.43~4.79个百分点、钾含量增加0.17~0.41个百分点,降低上部初烤烟叶的烟碱含量0.12~0.34个百分点、氯含量0.1~0.37个百分点,协调了糖碱比、氮碱比,提高了钾氯比值。
简介:准确估算烟田生态系统生产力,对于评估区域烟叶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研究烟叶产量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采用遥感数据和地面通量观测数据,对MODIS生产力模型在攀西烟区典型烟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评估中的适用性进行初步验证和本地参数化,以提高MODIS数据产品在攀西烟田生产力水平评价中的可信度。结果表明:采用默认参数的GPP模拟值低于观测值,1:1直线回归斜率为0.769,决定系数(R^2)为0.776,效率系数(NS)为0.253,均方根误差(RMSE)为0.268gC·m^-2·8day^-1,模型模拟效果相对较差。基于通量观测数据,对默认参数的MODIS生产力模型进行本地参数化后,GPP模拟效果明显改善,1:1直线斜率、R2及NS分别为1.001、0.984和0.919,RMSE下降至0.0978gC·m^-2·8day^-1,时间动态曲线基本一致,表明参数校正后的MODIS生产力模型在研究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为进一步利用该模型在攀西及西南烟区进行烟田生产力评估及水、碳循环过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