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红薯的副产品主要有红薯粉渣和薯藤,均是良好的饲料原料。现将红薯粉渣鲜贮和薯藤糖化加工技术介绍如下:一、红薯粉渣鲜贮加工技术红薯粉渣是薯块提取淀粉后的主要副产品,是生猪的好饲料。红薯粉渣由于含水量多,如果不及时晒干,堆积后容易酸败变质;而晒干后的粉渣,营养损失大,饲喂时费时、费工、耗燃料,既不方便,又不经济。若采用鲜贮,其营养成分比晒干后少损失30%左右。且饲喂方便、省工省时、省燃料。具体做法是:选用无毒聚乙烯塑料薄膜(厚8-10丝米左右),用火粘成与化肥袋(或饲料袋)直径一样,而长度为30-40厘米的塑料袋,然后装在化肥袋(或饲料袋)内备用。将鲜薯粉渣摊开晾晒,晾至含水量70%左右时装袋。装袋
简介:番茄病毒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我省番茄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10%-30%,重的高达50%-70%,严重的可使整个产区绝产。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番茄病毒病呢?据西南农大胡安宁教授、中国柑桔研究所张格成研究员在1999年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石洞镇建设村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植物基因活化剂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番茄病毒病。试验示范地是多年种植番茄的地区,4月中旬是该地区番茄的采收期。但种植大户陈仕林的番茄地7年连作,病毒病发生十分严重,病株率达100%。由于偏施氮肥,蚜虫发生多,导致病毒病发生十分严重。虽然用药防治多次,但总不见效。植株花量少,结果小,几乎陷入绝产境地。
简介:2018年11月6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获悉,利用麻类副产品工厂化栽培灵芝、羊肚菌、榆黄蘑等珍稀食用菌,产量高、周期短、成本低、品质好。长期以来,麻类作为传统的纤维原料作物,占生物量约85%的副产品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导致麻类产业的经济效益有限。利用麻类副产品做栽培基料,可有效促进麻类副产品资源化利用,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研究表明,利用麻类副产品工厂化栽培灵芝、羊肚菌、榆黄蘑、猴头菇、茶树菇、秀珍菇、真姬菇等珍稀食用菌,与未加入麻类副产物培养基相比,栽培周期缩短11%~21%,栽培生物学效率可达70%左右,高于棉籽壳栽培效率50%左右。首次发现麻类副产品培养基能提高木质素降解酶蛋白表达水平与酶活性,木质素降解酶的活性与产量呈正相关,为筛选合适的培养基、提高食用菌生物学效率奠定了理论基础。
简介:1997年上高县率先在全省成立了农村民间流通协会。几年来,上高县坚持把农产品流通当作农业生产的第一道工序搞活,较好地解决了农户与市场的联接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全县优质稻由1997年的5万亩增加到2000年的16.5万亩,占水稻面积的91.7%;经济作物由1997年的15○黄任生果由1997年的4.5万亩发展到2000年的12万亩;“三元杂交猪”由1997年的6万头发展到2000年的16.6万头,占全县生猪出栏总数的40%;商品家禽出笼由1997年的160万羽增加到2000年的261万羽;长年或季节性参与农产品流通的人员由1997年的不足6000人发展到2000年的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