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日本政府已确定了在《京都议定书》第1承诺期内可排放温室效应气体总量,并于2006年8月30日提交给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事务局。日本政府将以往公布的基准年(1990年)二氧化碳总排放量.12.55亿t修正为12.61亿t,增加600万t。随之,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量在日本削减目标6%中的占有率,由原来的3.9%下调到:3.8%,但目标所规定的削减总量不变,仍然为1300万t碳(4900万t二氧化碳)。林野厅在防止全球变暖运动中所使用的“3.9绿色商标”已经作为象征普及,因此在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目标值调整为3.8%之后仍使用“3.9绿色商标”。
简介:1998年7月,利用非称重式蒸渗池种植单一种源的一年生黄檀种苗,研究在印度沙漠地区培养黄檀种苗的合理灌水技术参数。当各处理(W1、W2、W3、W4)的土壤水分含量分别降低到7.56%、5.79%、4.44%和3.23%时,通过灌溉使苗木生长保持在一定的土壤的水分状况,如36.2mm(W1)、26.5mm(W2)、20.2mm(W3)和18.1mm(W4)。结果表明,在36.2mm(W1)水平时,种苗的株高、冠径、叶数和叶面积达到最大值(p〈0.01)。在W1和W2处理中,虽然上述参数没有明显差异,但在W2处理中,种苗的每升水分利用率的生物量最大。在W3、W4和W5灌溉水平下,不利于提高种苗的株高、生物量和营养积累。在W2水平以下(5.79%),土壤水分有效率能提高根系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百分比。但在W3和W4处理中,叶干生物量百分比下降,同时在W5处理中,茎干生物量百分比下降。在W5处理中,土壤水势达到-196Mpa,种苗才可以成活。在W3和W4处理中,土壤水分有效率的限额影响黄檀种苗的生长和生物量。在W2处理中,土壤水分有效利用率最高,种苗的生长和生物量达到最高值。因此,在壤砂土条件下,通过灌溉维持幼苗土壤水分含量在5.79%以上时,可获得较好的黄檀种苗的生长和生物量产量。
简介:在中科院长白山生态系统定位站,从地表20cm处采集土壤样品,用两种不同形式的氮肥(NO3--N,NH4+-N和NH4NO3)处理土壤样品,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两年生红松苗木受不同浓度N源影响而产生的根际pH变化及其对根际Fe、Mn、Cu和Zn等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和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施加铵态氮使根际pH降低,而施加硝态氮则使根际pH增加。根际pH变化的方向与程度取决于N源及施加的浓度。根际pH的变化对根际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具有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到苗木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根际有效Fe、Mn、Cu和Zn的含量与根际pH呈负相关,而苗木叶中Fe、Mn、Cu和Zn含量与根际有效养分含量呈正相关。图5参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