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草原监理工作的初步探讨陶尕勇祁连县草原监理站青海省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牧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6%,有天然草原5467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9.4%,养育着2千余万头(只)牲畜。有50多万少数民族从事畜牧业生产。草原是畜牧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物质基...
简介:赖草根系的初步测定徐海峰,郭万香,杨国柱(青海畜牧兽医学院草原九0班)(本院草原系)根系是植物的重要器官。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植物根系的形态特征,分布状况以及生长发育规律都有它自己的特点。赖草Aneurolepidiumdasystachys是耐盐争...
简介:以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为考察内容对大马勃生物学特性进行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马勃菌丝可以多种碳氮源物质进行培养,其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较为广泛,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左右;pH中性时生长较好;在菌丝体生长阶段光线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
简介:西宁地区建植草坪的初步探讨戴海珍青海畜牧兽医学院优美的草坪是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现,也是现代文明城市的标准之一。草坪具有减少尘沙、涵养水分、保持土壤、调节温度、增加湿度、清新空气、改善环境、美化市容、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满足旅游和日常休息、...
简介:土壤和动植物中钼的初步探讨严振英(青海省草原总站)钼是发现得最晚的一个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它不仅在农业生产中起了很大作用,而且在动物有机体内进行的生理学过程中也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我省土壤普遍缺钼。如果在种植业生产、草地改良方...
简介:湖东种羊场农地土壤养分及施肥的初步研究严振英,张伟(青海省草原总站)水、肥、气、热等诸因素都影响着农业生产。据资料记载,近二十年世界粮食的提高,肥料的作用约为30—60%。但近年来,部分地区随着化肥用量逐年提高,肥效逐年降低,增肥不增收的现象很严重。...
简介:该实验通过对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句生态系统实验站地区,连续放牧、间隔放牧和未放牧三种放牧类型的草地土壤中全氮含量的测定,初步得出土壤全氮含量不仅受土壤类型、气候等的影响,更受放牧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间隔放牧类型的土壤全氮含量最高,为土壤肥力评价及合理放牧等提供了依据。
简介:
简介: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东坝乡“黑土型”退化草地上补种了披碱草(ElymusnutansGriseb)、老芒麦(E.sibiricusL)、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L)和中华羊茅(Festucasinensiskeng)四种牧草,补种当年均处于营养生长,不能完成生育期,第二年平均每公顷产干草6839kg-9407kg,适应性强,越冬性良好,是改良“黑土型”退化草地的优良牧草。
简介:应用生物制剂灭治草地鼠虫害,可以防止环境及畜产品污染,对人畜及天敌安全,充分发挥天敌对鼠虫的自然控制作用,有效地扼制草地鼠虫灾害,保持草地生态的良性循环,是值得在我省乃至北方各省区广泛推广应用的一项新型植保技术.
简介:青海湖滨区草地蝗虫适生于海拔3100~3500m,植被盖度60%~85%的温性草原和高寒草原上坡度≤9℃的缓坡区;其种群数量主要受胚胎期和蝗蝻期温湿(或温雨)系数的影响,当胚胎期温湿系数为9%~14%、蝗蝻期温湿系数为11%~16%时,有利于草地蝗虫的发育和为害.
简介:本研究以松嫩平原西部人工苜蓿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箱法和气相色谱法进行田间CO2通量观测,同时对地表温度和气温进行观察记载。结果表明:松嫩平原西部人工苜蓿草地在每个物候期CO2日通量都为负值,说明苜蓿草地从外界吸收CO2,在生长期起到了碳汇的作用;CO2通量与气温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而与地表温度没有明显相关性。
简介:文章通过对草原文化和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关系及草原文化的意义与内涵的叙述,提出了目前草原文化的传承和草原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的挑战.结论:草原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生产资料,草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只有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对传承草原文化、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简介:草原是与人类起源同步发展的珍贵自然遗产400万年的沧桑演化正是草原的孕育形成和人类起源的时代,是人与草原休戚相关同生共荣的历史。旧石器、新石器时期的历史遗存,表明了草原是人类长远生存的资产和文明发展的源泉。
草原监理工作的初步探讨
赖草根系的初步测定
大马勃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西宁地区建植草坪的初步探讨
土壤和动植物中钼的初步探讨
湖东种羊场农地土壤养分及施肥的初步研究
放牧对高寒草甸土壤全氮含量影响的初步探究
海南州农发项目区畜牧项目实施效益初步分析
四种禾草补播“黑土型”退化草地效果的初步观测
青海省草地鼠虫害生物防治现状及初步设想
青海湖滨区草地蝗虫发生与环境因素关联性的初步探讨
松嫩平原苜蓿生长期CO2通量日变化特征的初步研究
弘扬草原文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
草原生态保护与产业化发展应成为一项永不懈怠的历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