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15年5月-2016年4月,每月中旬纳潮前一天,现场观测辽宁旅顺口区江西镇大口井村面积3.33ha泥沙底海参Apostwhopusjaponicas池塘进、出水口表、底层溶解氧含量,并在夏(8月)、秋(11月)、冬(2月)和春季(4月)测定该池溶解氧含量的日昼夜垂直变。结果表明:冬季海参池塘溶解氧最高〉20mg/L,夏季最低至4.8mg/L;春、夏、秋表底层溶解氧含量不同,底层小于表层;表层高于底层,差值在1.5-4.0mg/L之间,夏季(8月)差值最大,达4.0mg/L。夏季池塘溶解氧含量昼夜及垂直变化幅度较大;冬季水层间溶解氧含量无昼夜变化。
简介:在渔业生产中,因受天气变化的影响,造成严重损失的事例不少。如1992年冬季,郑州市密县李湾水库,网箱养鲤鱼由于没有及时沉箱,死鱼达4000多公斤,损失2万多元;1992年,驻马店地区遇到了特大干旱,宿鸭湖水库投放的十几吨蟹苗收获甚少,损失45万元;近几年春季,不少单位到南方购买鱼苗,由于受到寒流的影响,造成鱼苗全部死亡,损失严重。如何减少天气变化给渔业生产带来的损失,笔者谈几点看法。一、建立高标准的商品鱼基地(良种场、渔场),完善渔业设施,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商品鱼基地要有一定的防洪标准,做到水、电、路三通,配备增氧机械或增氧药品,水源有保
简介:本文采用AODC法研究了碧流河水库2008年4。11月水体中细菌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细菌密度变化在6.09×10^7-13.9×10^7cell·mL^-1之间,平均值为10.4×10^7±6.30×10^7cell·mL^-1,其中5月份最高,6月份最低;最高值出现在5月份下游右侧中层(5.32×10^8cell·mL^-1),是其它采样位点测定值的3~10倍,细菌数量水平、垂直分布无规律,细菌总数与高猛酸钾指数呈正相关;细菌生物量为4.94±2.37mg·L^-1。杆菌长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杆菌宽与温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细菌体积与细菌数量、温度分别呈显著的正、负相关性。
简介:2009年夏季对兴凯湖当壁镇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兴凯湖当壁镇湖区浮游植物共计7门41种属,绿藻、硅藻的种类为主,分别占39.0%、24.4%;数量、生物量均值分别为192.97×104ind.L-1、2.4605mg.L-1,硅藻的数量、生物量最多(147.47×104ind.L-1、2.2818mg.L-1)。优势种中硅藻、绿藻、蓝藻、黄藻门的种类均有,分别为扭曲小环藻(Cyclotellacomta)、颗粒直链藻最狭变种(Melosiragranulata);普通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湖生卵囊藻(O觟cystislacustris);小形色球藻(Chroococcusminor)以及黄丝藻(Tribonemnsp.)。调查湖区,浮游植物的多样性较丰富(H'均值2.09,J均值0.56)。比较2001年研究结果,兴凯湖当壁镇湖区夏季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变化不大;硅藻、隐藻优势种的比例下降,绿藻增加,优势种中丝状藻类比例增加;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有所上升,调查湖区鱼产潜力有升高趋势。
简介:2013年监测了三都湾大黄鱼养殖区表层水的水质。结果显示:该区域水温年平均值为20.4±5.7℃;盐度年平均28.15±2.87;pH年平均8.07±0.09;总氮(DIN)全年在0.367mg·L-1~0.759mg·L-1之间,平均0.557±0.185mg·L-1,夏季最低为0.447±0.121mg·L-1,冬季最高为0.660±0.231mg·L-1;总磷(DIP)全年在0.024mg·L-1~0.173mg·L-1之间,平均0.056±0.026mg·L-1,11月最高,4月最小,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溶解氧(DO)含量在4.35~8.37mg·L-1,季节变化规律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化学需氧量(COD)含量在0.24mg·L-1~1.73mg·L-1,随季节变化不明显,规律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春季与冬季差异显著(P<0.05);营养盐结构发生改变,出现贫营养现象。
简介:2013年4月24-25日观察了大辽河口碎波带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昼夜变化。结果表明:共采集浮游动物4类16种属,其中淡水种类11种,半咸水种类5种,优势种为砂壳虫(Difflugiasp.),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cochlearis),桡足幼体(Copepodid)及剑水蚤(Cyclopssp)等;密度的峰值出现在4月24日8:00(4504.28ind.·L^-1),原生动物、轮虫类是影响密度变化的主要组成成分,占昼夜平均密度的78.0%;生物量高峰在4月25日20:00(23.757mg·L^-1),桡足类生物量占99.5%,占昼夜平均生物量的91.6%。大辽河口碎波带浮游动物种类与浮游植物种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初春大辽河口浮游动物丰富,为鱼类性腺发育、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简介:研究了不同季节体质量为107.824-22.97g的兴凯湖野生红鳍原鲐(Cultrichthyserythropterus)肝胰脏、肠道消化酶活力及夏季昼夜变化和肌肉氨基酸种类组成、含量及其变化,探讨其营养生态特性及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不同季节红鳍原铂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比活性显著不同(P〈0.05),夏、秋季高于春、冬季,同一季节蛋白酶比活均显著高于淀粉酶比活(P〈0.05);红鳍原鲐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比活的昼夜变化为:19:00~21:00、19:00和16:00~19:00时值最高,7:00、7:00和21:00值最低。红鳍原鲴肌肉由18种氨基酸组成,冬季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五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显著低于春、秋季(P〈0.05),而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无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季节谷氨酸含量均最高,最低为胱氨酸。春、夏季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较高,秋、冬季较低;秋季鲜味氨基酸含量最低。研究表明,野生红鳍原鲐消化生理具有不同季节和日变化特点,氨基酸组成的季节变化提示:冬季鱼体代谢活动对肌肉组织中必需氨基酸的依赖。
简介:水丰水库的渔获量1961-1980年间变化于47~300t,1981~1984年增长到740~1321t,1985~2000年为2270~4926t.渔获物组成中以亚洲公鱼为主,1980~2000年亚洲蚣鱼占总渔获的29.6%~93.0%,平均为65.6%.鲤鲫鱼占6.2%~16.4%,鲢鳙鱼占8.1%~13.3%,鳊鲂占1.8%~11.3%,虾占5.9%~16.1%,其它鱼类占2.4%~9.3%.2000年大银鱼占总渔获的2.8%.1985~2000年水库鱼类资源相对稳定.亚洲公鱼、青虾和大银鱼三种小型经济鱼虾的种间关系表现为互利共生,竞争和残敌关系,可能向种间形成平衡调节方向发展.
简介:2007年和2013年夏季(7月)在大兴凯湖(中国一侧)9个采样点调查了沿岸带浮游植物的种类、丰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等群落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07年夏季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55种及其变种,以硅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38%和35%;2013年夏季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39种及其变种,以绿藻为主,占44%,与2007年相比较,藻类种数减少了16种。浮游植物数量明显下降,与大兴凯湖旅游业发展、农田废水排放导致的污染加剧有关。优势种从2007年的8种、以硅藻为主减少到2013年的5种、以蓝藻和绿藻为主,说明水体有富营养化的倾向。2013年浮游植物的丰度与生物量均小于2007年,这与2013年的洪水相关。从1#采样点到9#采样点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依次减少;2013年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比2007年减小;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却比2007大,即受人为干扰少的区域多样性指数高于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
简介:在水温(25±1)℃下,给平均体质量(80±5)g的斑点叉尾鮰Ictaluruspunctatus腹腔注射福尔马林灭活的鮰爱德华氏菌(Formalin-killedEdwardsiellaictaluri,FKE)后,第2、4、6、8、14、21,和28d测定外周血液免疫指标,并在免疫后第28天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注射鮰爱德华氏菌灭活菌苗后,斑点叉尾鮰外周血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显著升高,白细胞分类组成变化显著,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与凝集抗体效价显著上升。第4d免疫组红细胞和白细胞达峰值2.52×106/μL和4.67×105/μL,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分类百分比和吞噬指数均在第4d达到峰值,分别为22.3%、5.67%、39.3%和4.33,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淋巴细胞分类百分比、凝集抗体效价在第21d达到峰值,分别为54.33%和1:341.33,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免疫组相对免疫保护率为64.3%。福尔马林灭活的鮰爱德华氏菌免疫后,斑点叉尾鮰获得较强的抗鮰爱德华氏菌感染保护能力,为进一步研究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症的免疫奠定基础。
简介:用17ɑ-甲睾酮混合饲料投喂诱导2批虹鳟Oncorhynchusmykiss伪雄鱼(三、四龄,平均体质量分别为2200g和3056g),以正常二倍体群体为对照(三、四龄平均体质量2510g和3600g),采用组织学和放射性免疫(RIA)方法,每2个月采血一次研究伪雄鱼和正常二倍体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雌二醇(E2)和睾酮(T)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正常虹鳟和伪雄鱼精巢的组织细胞结构没有明显差异,伪雄鱼性腺组织形态与卵巢相似。3龄和4龄伪雄鱼血清中E2含量均在12月达到峰值,而3龄鱼的T浓度在12月达到峰值,4龄则在翌年2月达到峰值;3龄雌鱼血清中E2含量在10月达到峰值,4龄则在8月达到峰值,而T浓度均在12月达到峰值,进入繁殖期后E2含量开始下降;3龄和4龄正常雄鱼血清T浓度均在12月达最大值,E2在10月达峰值。结果表明,测定血清性类固醇激素浓度可用于准确判断鱼类的生殖状态,为正确利用虹鳟伪雄鱼提供参考。
简介:硬头鳟早期发育过程中存在三种红血细胞核类型,圆形的幼体核(L核,在圆盘形的红血细胞内),椭圆形的成体核(A核,在椭圆盘形的红血细胞内)和近椭圆形的未成熟的成体核(ImA核,在近椭圆盘形的红血细胞内)。L核从胚胎早期发生(眼点期前后)至卵黄吸收完毕后(受精后65日,孵出后33日)消失,其间核直径逐渐减少,减幅达29.7%。A核从胚胎孵出时开始出现,至卵黄吸收完毕后,A核基本取代其它类型核,其间核长短径持续发生变化。长径逐渐增加,短径逐渐减少,这种变化直至受精后99日才稳定下来,此时A核长径增幅为43.1%,短径减幅为22.3%,长短径比率由1.11增至2.04。ImA核在胚胎孵出时开始出现,但比例很少,尺寸变化不大,在卵黄吸收完毕稍后(受精后74日,孵出后42日,)可忽略大计(基本上转变为A核)。在胚胎孵出前,红血细胞核全为L核;在卵黄吸收期间,L,A和ImA3种混合存在,核大小及形状发生急剧变化,核类型迅速发生转换,最终全为A核所取代,这种变化和Ichiro(1974)所描述的虹鳟红血细胞的变化基本一致。在卵黄吸收完毕后(受精后74日),A核尺度相对稳定。Wright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着色深,核形状清晰,便于测量。所以,硬头鳟(虹鳟)早期发育中,这一阶段用红血细胞测量鉴别其倍性的合适取样时期。
简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卵巢处于不同发育期的7龄雌哲罗鲑Huchotaimen血清中雌二醇(E2)与睾酮(T)的含量,检测下丘脑促性腺释放素(GnRH)、垂体促滤泡激素(FSH)与促黄体激素(LH)及肝脏卵黄蛋白原(Vtg)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生殖激素基因、性腺指数(GSI)和性类固醇激素之间的相关性,以深入了解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对哲罗鲑卵巢发育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结果显示,在卵巢发育期内下丘脑GnRHmRNA表达水平在Ⅳ早期时显著升高,至Ⅳ晚期时达到最低,随后显著升高;垂体FSH与LHmRNA表达水平自Ⅲ期显著降低,随后显著升高,至Ⅳ晚期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肝脏VtgmRNA表达水平自Ⅳ早期显著升高,在Ⅳ期中达峰值,随后下降至Ⅱ期、Ⅲ期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下丘脑GnRHmRNA表达水平与GSI呈正相关;与FSH、LHmRNA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而垂体FSH与LHmRNA之间则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中E2与T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均与卵母细胞同步发展。GnRH、FSH与LH变化的规律性确保了HPG轴对Vtg、性类固醇激素(E2与T)等合成与分泌的调控。本研究可为系统、科学地开展哲罗鲑人工繁育与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