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环氧树脂可作为复合材料的基体树脂或作为粘合剂而广泛地应用于诸如航空和汽车等许多行业。这类聚合物最令人关心的一点就是它们的长期表现。对这类材料的湿气老化研究已有许多相关报道,能在高温下使用的新型改性环氧树脂也是研究热点之一。一般来说,除了在非常苛刻的使用条件下,在100℃以上,环境水对材料的影响可大大忽略,但是材料的气体环境影响,尤其是氧气,通常总是存在,并可能导致其他形式的强度损失。目前已有数篇文章试图解释材料的热降解机理和失重过程,以及强度下降现象。而最为普遍报道的环氧树脂化学降解方式为分子内的失水。vanKrevelen报道称交联点可能是聚合物网络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可能导致在热降解过程发生链的解聚而变回到(部分)不交联的原料。为了能更深入的了解此类热降解现象,最近我们着力研究了一种经改性的环氧粘合剂在高温下的行为。
简介:文章主要研究纳米金溶胶的细胞毒性。通过[3H]-TdR掺入法,研究粒径在15—20nm的纳米金溶胶,溶胶中含有的柠檬酸钠溶液以及溶胶中含有的柠檬酸钠与PVP混合溶液对正常细胞(人体表皮细胞、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和癌细胞(HeLa细胞、K562细胞)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金溶胶中含有的柠檬酸钠与PVP对这四种细胞的活性基本没有影响,可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人体正常皮肤细胞的增殖,并具有剂量(以50μmol/L浓度为临界点)和时间依赖性;对于癌细胞则需高于一定浓度(50μmol/L)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简介: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技术观察汉坦病毒的基本形貌,分别对用戊二醛固定的Vero—E6细胞和用汉坦病毒感染过的Vero—E6细胞进行成像,在原子级或纳米级水平上观测病毒感染后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将病毒直接滴加到云母片上自然风干后进行扫描,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病毒的结构大小;用0.5%~2.0%浓度的戊二醛固定细胞,通过成像发现,固定液浓度高时虽然成像质量较好,但对细胞的损伤较大,降低固定液浓度,细胞的形态接近于生理状态,成像质量良好;用不同稀释度的病毒感染细胞后,用合适的戊二醛浓度固定细胞进行观察,发现病毒感染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且发现其形态的变化与病毒感染的浓度有显著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