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Nordson公司近期宣布推出针对NordsonBKG^TM水下造粒机全新设计的刀架和刀片,并将于NPE2015(W6263号展位)展会中展示其部件。该全新设计有助于提高产能、改善从切割区域输送颗粒的功能、简化刀具组件,并为减少模板和刀片磨损提供了新的选择。

  • 标签: 颗粒输送 刀片磨损 多功能 刀架 产能 强化
  • 简介:从已经倒闭或无法成功生产零部件的成型商那里获得转让模具,这种交易活动已经日趋频繁,并促使人们对一种用于注塑成型的诊断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数字热成像是一种对模具或成型部件进行红外摄像和表面温度分析的技术,虽然已经建立较长时间,但并没有获得充分运用。

  • 标签: 热成像法 注塑成型 诊断技术 温度分析 红外摄像 零部件
  • 简介:2光稳定剂2.1受阻胺受阻胺是最常用的光稳定剂,在氧化后产生哌啶氮氧自由基。哌啶氮氧自由基活性较大,能与树脂中降解物烷基自由基、烷氧自由基反应,产生哌啶烷基胺醚和哌啶基过氧化胺醚,中止树脂的降解。由于它能不断自我更新、活化,并不断捕捉新产生的自由基,因而效率比紫外线吸收剂高2~4倍。

  • 标签: 耐老化体系 哌啶氮氧自由基 功能母料 紫外线吸收剂 光稳定剂 自由基活性
  • 简介:本文针对影响异型材性能的配方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配方中CPE、ACR、CaCO3和润滑剂对低温落锤抗冲性能和加热后尺寸变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aCO3和ACR的含量对低温落锤抗冲性能影响较大,润滑剂和CPE的含量对加热后尺寸变化率的影响较大,并获得了优化的型材配方。

  • 标签: 正交试验法 优化 PVC型材 配方 聚氯乙烯
  • 简介:氰尿酸固相合成工艺分两步进行:裂解、成品精制。裂解以尿素为原料并添加其重量3%~5%的裂解助剂A进行热裂解,裂解温度210~220℃,裂解时间4~5h,可获得粗品氰尿酸含量(纯度)达70%以上;成品精制温度控制110~120℃,精制料液浓度6.5~8mol/L,精制时间5~7h,成品为外观白色粉末或细微晶粒,其氰尿酸含量(纯度)98%以上。工艺收得率超过85%。该项技术已在年产2kt氰尿酸项目中获得实际应用。

  • 标签: 氰尿酸 裂解 精制 合成 固相法
  • 简介:本刊在2018年第7/8期中,以螺杆(计量段采用标准螺距)的拖曳流方程简化了对螺杆挤出量的计算,最终公式为:0.02258(D^2)HN=挤出量(in^3/sec)式中D=螺杆直径(in);H=螺槽深度(in);N=螺杆转速(r/min)。

  • 标签: 螺距 单方 性能 评价 螺杆直径 螺杆转速
  • 简介:<正>复合材料是由高分子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经过复合工艺而制备的多相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复合材料由连续相的基体和被基体包容的相增强体组成。复合材料是一种混合物,在很多领域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代替了很多传统的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也称为纤维增强塑料(FRP),它是以合成树脂为基体,以纤维为增强材料,经成型技术形成的二种新型复合材料。与钢铁材料、铝合金等传统材料相比,树脂基

  • 标签: 树脂基复合材料 热塑性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塑料 多相材料 基体材料 钢铁材料
  • 简介:聚合物微层共挤出技术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共挤出形成几十乃至上千交替层的复合物,所获得挤出层的厚度可以是微米级甚至纳米级。微层共挤材料自身具有与大分子链尺寸相当的一维微米甚至纳米级层结构,这种有序的交替结构是普通共挤出技术所难以达到的。由于利用该技术生产的交替叠层复合材料不仅可以获得更好的力学、光学、阻透及电性能等,

  • 标签: 共挤出技术 功能复合材料 叠层复合材料 制备 聚合物 纳米级
  • 简介:三菱树脂日前发布了水蒸气透过率为10^-4g/(m^2·d)、具有较高阻隔性的透明气体阻隔膜“X—BARRIER”。该薄膜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等各种气体都具有阻隔性。可以根据用户要求,定制具有耐热性、耐高温高湿性、耐候性及耐弯曲性功能的材料。目前已开始评测样品,于7月1日正式上市。除柔性有机EL显示器和有机太阳能电池外,该产品还有望应用于尖端医疗及药品的包装材料等领域。

  • 标签: 水蒸气透过率 高阻隔性 功能型 薄膜 树脂 三菱
  • 简介:美国弗吉尼亚州Winchester的ClariantAdditive公司母料部推出2个提高PET瓶对氧和二氧化碳长期阻隔性的母料新产品。商品名为CESA—absorb。其中所含组分在运输和加工时保持稳定,避免了其他同类产品需要采取氮气氛围保护的方法。

  • 标签: 功能母料 PET瓶 阻隔性 美国 二氧化碳 弗吉尼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