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与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杂环化合物在镇江香醋陈酿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从6个陈酿时间的镇江香醋中共检测到27种杂环化合物,主要由吡嗪、恶唑、呋喃及吡咯4类化合物组成。除陈酿78个月的镇江香醋外,糠醛是其他5个陈酿时间镇江香醋中含量最高的杂环化合物,并且其含量随陈酿时间的增加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其它杂环化合物含量大都随陈酿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尤其是四甲基吡嗪、三甲基吡嗪、2,6-二乙基吡嗪和三甲基恶唑,是镇江香醋中含量最高的吡嗪和恶唑类化合物,陈酿时间的延长对其影响极显著,可作为镇江香醋陈酿时间鉴别的重要指标。2-乙基-4,5-二甲基恶唑等4种恶唑化合物在镇江香醋中首次被发现。杂环化合物种类丰富、含量较高,是形成香醋,特别是陈酿时间较长的镇江香醋特有风味的重要原因。
简介:大量研究发现,花色苷等多酚物质在体外往往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然而动物学实验效果并不明显,这可能与多酚类物质经胃肠消化后结构遭到破坏,生物活性降低有关。本文以富含花色苷的蓝莓多酚为原料,采用体外消化模型模拟人体胃肠对蓝莓多酚的消化,通过检测蓝莓多酚特征光谱、总酚及总花色苷含量变化,观察蓝莓多酚经胃肠消化后的成分变化;采用ORAC法评价蓝莓多酚的抗氧化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结构花色苷的稳定差异性,探讨花色苷的消化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蓝莓多酚在胃消化过程中较稳定;经小肠消化后,蓝莓多酚的特征光谱明显减弱,总酚、总花色苷及抗氧化活性分别降低了42%,67%和28%;花色苷糖基配体上的甲氧基越多越稳定,羟基越多越不稳定。该结果证实了花色苷等多酚物质在消化过程中易发生降解,从而导致生物活性降低。
简介:随着基因技术发展,生命科学似乎已经发展到了"无所不知"的阶段,然而疾病的基因疗法抑或人体健康"命中注定"的真正破译还很遥远.专业人士估计,由目前的探索步入实用阶段,至少还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因此,21世纪人类应当现实地对待生命科学的具体实践,将精确食品的研究作为保证人体健康的前导性工作,从而更有目标地支持基因学科的完整理论.在一定的条件下,基因并非完全是固定而独立的概念,突变往往能改变其本来面目,为此在深入研究基因技术的同时,生命能量的构成和生物电能学说的认知和破译也处在同步研究之中,形成生命和保证生命的健康存在具有相关联的二部曲,在这个基点上我们已经感觉到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健康成了现代文明的突出标识,没有生命的健康,生命就没有意义.
简介:采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和Interdelta指纹图谱分析以及UPGMA聚类分析,对接种工业酵母RC212的黑比诺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分离的63株酵母进行种类区分与鉴定,并对其中的49株酿酒酵母单菌落进行菌株区分,以监控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种类和动态变化,明确工业酵母是否主导发酵过程,探讨野生酿酒酵母与工业酵母之间的竞争性,为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接种发酵过程中共分离得4种不同培养类型的酵母菌,分别是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uvarum)、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pulcherrima)、红冬孢酵母(Rhodotorulamucilaqinosa)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用Interdelta指纹图谱将酿酒酵母区分为3种基因型,包括2种野生酿酒酵母和已接种的工业酵母RC212。工业酵母在发酵初、中、后期分别占酿酒酵母的6.25%、18.75%、100%。工业酵母在发酵末期才成为发酵优势菌,野生酿酒酵母在发酵初期和中期都位据优势地位,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
简介:本文以梨枣和冬枣为材料,研究了低压贮藏条件下枣的生理生化变化和贮藏效果.结果表明:在低压贮藏条件下,枣的果肉硬度、可滴定酸含量逐渐下降,重量损失率逐渐增加.VC含量先有所增加,后逐渐下降.VC含量与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r冬=-0.924,r梨=-0.890),与果肉硬度呈正相关(r冬=0.847,r梨=0.441).低压贮藏抑制了果肉中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减缓了果肉硬度和好果率的下降.在贮藏过程中梨枣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冬枣TSS含量呈直线上升趋势.枣果表现出非呼吸跃变型果实的特征.低压贮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枣的呼吸强度,抑制了枣果的转红,延缓了枣的成熟衰老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