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对苏打焙烧-碱浸-酸浸从高镍铜阳极中依次脱除硒和碲的工艺进行试验研究。通过热力学分析结合各工序中间产物的XRD图谱变化推断整个过程的反应机理。在苏打焙烧过程中,铜阳极中以Cu4SeTe形式存在的铜被氧化成CuO和Cu3TeO6,而硒和碲则分别转化为Ag2SeO4和Cu3TeO6。在焙砂碱浸过程中,Ag2SeO4容易溶解浸出,但Cu3TeO6转化为CuTeO3仍然难以浸出,因此在焙烧-碱浸过程硒优先于碲被浸出。残留在碱浸渣中的CuTeO3和CuO很容易在接下来的酸浸过程中浸出。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最佳的苏打焙烧-碱浸过程中,超过97%的硒被浸出,而碲几乎不浸出,从而实现了硒与碲的分离。在随后的酸浸过程中,超过96%的铜和几乎所有的碲被浸出进入酸浸液中。

  • 标签: 铜阳极泥 苏打焙烧 碱浸 酸浸
  • 简介:利用循环碱浸方法预处理脱除和固定高砷阳极中的砷,然后通过臭葱石沉淀阳极浸出液中的砷。采用亚铁盐空气氧化法沉砷,并考察pH、温度、空气流量、砷离子浓度以及铁砷摩尔比对臭葱石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阳极浸出液中砷离子浓度达到10g/L,pH为3.0~4.0,反应温度在80~95°C,空气流量≥120L/h的条件下能形成稳定的晶形臭葱石,且其砷沉淀率达到78%以上。沉淀的砷浸出毒性低于2.0mg/L,适宜堆存处理。

  • 标签: 臭葱石 阳极泥 砷酸铁 砷稳定化
  • 简介:研究氯化铵处理对赤碱性阴离子及钠离子浸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氯化铵添加量为0.75%、液固比为3、温度为30°C、浸出时间为18h的条件下,赤pH从10.49降至8.93,碱性阴离子(HCO3^-,CO3^2-,OH^-,AlO2^-)浓度从38.89降至25.50mmol/L,可溶性钠浸出率为80.86%;液固比是影响碱性阴离子和钠离子浸出的主要因素。氯化铵促进了赤中一水铝石的溶解及团粒结构的形成,有助于实现赤的土壤化。

  • 标签: 赤泥 氯化铵 浸出行为 碱性调控 土壤化
  • 简介:裂作业技术是油气田稳定增产的重要措施,其对裂泵的质量要求非常高。某油田作业的裂泵发生多起泵头体交变腔开裂现象,为了研究其失效机理,采用宏观检验、力学性能测试、断口分析及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裂纹性质及萌生扩展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起始断裂区位于吸入腔与柱塞腔的过渡圆弧处,在交变应力与腐蚀介质的作用下发生腐蚀疲劳开裂失效。对泵头体的设计加工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为预防同类裂泵发生疲劳腐蚀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压裂泵 失效分析 断口 腐蚀疲劳 有限元
  • 简介:杯安装在刹车壳体上,在使用过程中多个承杯发生断裂。通过承对杯外观观察,断口宏微观观察、能谱分析、金相组织检查、硬度检查、氢含量检测、有限元仿真模拟计算,并仿照承杯的工作状况对完好承杯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承杯的失效性质为镉脆开裂;承杯失效原因为:工作环境经历较高的温度,在刹车过程中承杯上表面导圆角处受到较大的拉应力,而承杯表面采用了不适当的表面镀镉工艺,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承杯发生镉脆开裂。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承杯的结构与受力考虑不充分。

  • 标签: 30CRMNSIA钢 承压杯 刹车壳体 沿晶断裂 解理断裂 镉脆
  • 简介:提出一种从黑中回收利用钛的新工艺,该工艺包括NaOH水热转化、水洗和H2SO4浸出制备TiO2。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即NaOH溶液浓度为50%(质量分数)、NaOH/黑质量比为4:1、反应温度为240°C、反应时间为1h和氧气分为0.25MPa,钛转化率可达97.2%,主要含钛产物是Na2TiO3。非目标产物Na2TiSiO5在水洗中保持稳定,在水热反应中提高NaOH浓度可以抑制Na2TiSiO5的生成。水热产物经过水洗后,97.6%的Na^+可以回收。含有NaOH的溶液经过浓缩之后可以回用。在较低温度下,水洗物料中96.7%的钛能被较低浓度的硫酸浸出得到钛液。利用所得钛液进一步制备合格TiO2产品。

  • 标签: 黑泥 钛回收 NaOH水热转化 水洗 H2SO4浸出
  • 简介:药冲头疲劳损伤后会破坏均力压制,可能致使装药局部压力升高。应力的急剧升高,增加压装爆燃的概率。为提高压装的安全性,使用有限元方法研究药冲头结构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得出药冲头止端部参数直径D、台高H以及肩部内圆角R设计与疲劳寿命相关的结论。在给出疲劳寿命随止端部几何尺寸参数的变化规律的同时,结合弹体尺寸和工艺要求,进而优化药冲头止端部结构,提出满足疲劳寿命要求药冲头尺寸。

  • 标签: 压装 压药冲头 结构参数 疲劳破坏 有限元分析
  • 简介:为了分析含钒钛转炉渣氧酸浸过程的热力学特点,根据高温水溶液中计算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和活度系数的经验公式,通过计算得到了氧分压0.5MPa、对应离子的质量浓度0.1mol/kg、温度60~200℃条件下V-Ti-H2O系的电位-pH图。在pH〈2的酸性条件下,可溶性V3+,VO2+,VO2+的稳定区几乎全部包含在TiO2的稳定区范围内,随着温度由60℃升高到200℃,钒、钛稳定共存区对应的氧化还原电位逐渐增大,pH逐渐降低。钒、钛稳定区的共存特点从热力学角度为转炉渣采用氧酸浸工艺通过一步酸浸将钒浸出的同时使钛富集在渣中提供了理论依据。含钒钛转炉渣的氧酸浸实验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140℃、氧分压0.5MPa、粒度0.055~0.075mm、液固比15:1、浸出时间120min、搅拌速度500r/min、初酸浓度200g/L的条件下,钒的浸出率为96.87%,钛的浸出率为8.76%。钒与钛通过氧酸浸工艺能够得到有效分离,实验结果与热力学计算结果一致。

  • 标签: 电位-PH图 V-Ti-H2O系 氧压酸浸 转炉渣
  • 简介:研究烧结温度对含Mn-Nb-Tb的Zn-V-O基陶瓷显微组织和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由875°C升高到950°C,烧结陶瓷样品的密度由5.55g/cm3降低到5.45g/cm3,其平均晶粒尺寸由4.1μm增大至8.8μm,击穿场强由7443V/cm显著降低至1064V/cm。经900°C烧结的敏陶瓷样品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性,其非线性系数为49.4,漏电流密度为0.21mA/cm2。当烧结温度由875°C升高到950°C时,Zn-V-O基陶瓷样品的介电常数由440.1增大到2197.2,其损耗因数的变化范围为0.237-0.5。因此,本研究中Zn-V-O基陶瓷组分和烧结条件有利于以银为内电极的先进多层芯片压敏电阻的开发。

  • 标签: Zn-V-O基陶瓷 Mn-Nb-Tb 烧结 压敏性能 介电特性 压敏电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