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是解决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合理途径,而地质环境适宜评价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适宜评价的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岩土体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地质问题、技术经济等指标因素的权重,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定量评价宁波东部新城浅层(-15~0m)和中层(-30~-15m)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适宜程度。评价结果显示,东部新城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等级分为Ⅱ级较适宜和Ⅲ级较不适宜,并根据不同的适宜等级提出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为宁波东部新城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 标签: 地下空间 地质环境 适宜性评价 模糊综合评判 宁波市
  • 简介:分析了用地模拟预测中的空间因子动态,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将各空间因子变化量融合成新空间因子,再带入预测模型对模拟结果进行修正。以武汉市为例进行了实例论证,通过该模型修正的预测结果和传统静态模型的预测结果的拟合度在80%以上,说明该动态修正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能有效提高模拟预测工作效率、模拟精度以及预测成果的延用

  • 标签: 用地规模 用地布局 模拟预测 动态模型
  • 简介:文章挑选了2013年5—10月5个民航机场(乌海市、呼和浩特市、二连浩特市、阿尔山市和满洲里市)出现对流降水的个例,基于WRF模式对不同格距下单站降水次数、降水评分和降水量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格距下模式模拟的降水均以对流为主,模式能较好的模拟出降水性质;从降水评分检验来看,9km的模拟结果好于27km,分辨率提高后二连浩特市、呼和浩特市和乌海市3个站的TS评分均明显提高;模式对小雨量级降水的预报准确率最高,达95%以上,对其它级别降水预报量级明显偏小。

  • 标签: WRF模式 雷暴 降水预报 对流性降水
  • 简介:论述了现代气候变化科学对人类新型发展观的贡献,中国对"发展"的新觉悟与国际发展观的演进相会合,从战略层面提高了对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有力推动了巴黎气候大会的成功。本文归纳了《巴黎协定》所确立的新气候机制的4个要点和会后国际气候谈判面临的5个需要及时深化研究的新问题。中国确立的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目标,对创新我国发展路径具有战略意义,本文论述了这些发展目标的科学。"十三五"是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期,提出了需要抓紧做好的5个方面的工作。强调低碳与改善大气质量有很强的协同性,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外两个大局是互相促进、互相支持的,做好国内的事是根本。

  • 标签: 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 低碳发展 新阶段
  • 简介:深井盆地是山西断陷盆地带北段内部一个规模很小的次级盆地,为中更新世以来发育的三角型山间小型盆地。盆地附近断裂发育,构造复杂,深井盆地南缘断裂为主控边界断裂,控制着盆地的发展演化。本文通过对地形地貌、断裂剖面、地层测年及地震活动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获得了断裂活动时代和活动速率等参数,综合阐述了断裂的空间展布及活动特征。研究表明:深井盆地南缘断裂晚第四纪期间仍在活动,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断裂具有分段,西段长约6km,多处可见断裂错断晚更新世地层剖面,属正断倾滑性质;东段表现为盆地与黄土斜坡直接接触,由西向东断裂地貌表现逐渐减弱,未见明显的断裂剖面,止于NW向构造,附近发生的4次4%级地震与该段断裂关系密切。

  • 标签: 深井盆地 活动断裂 第四纪 活动性
  • 简介: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适宜与否,能否在灾时和灾后及时发挥应急避难功能,将直接决定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情况。基于抗震防灾规划标准,本文以石家庄为例,从有效、可达、安全三个层面构建了石家庄市应急避难场所适宜评价指标体系。以GIS软件为数据处理平台,运用熵值权重法结合灰色关联分析的评价模型,对石家庄市应急避难场所进行适宜评价。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应急避难场所中有3处达到适宜等级,2处达到一般适宜等级,4处是不适宜等级。最后依据评价结果提出建设建议。结果可检验石家庄已建成应急避难场所的布局合理性,为石家庄市新增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提供建议。

  • 标签: 适宜性 应急避难场所 灰色关联分析 石家庄市
  • 简介:不整合面上被剥蚀的上覆地层厚度的估算,对于准确地约束埋藏史和预测油气生成时间极其重要。在古达米斯盆地,我们使用了三种相互独立的技术方法,包括建立古等厚图、声波速度分析和镜质体反射率分析。盆地模拟结果表明,只有两个最重要的不整合面,即海西期不整合面(晚石炭世)和阿尔卑斯期(Alpine)不整合面(早始新世),是古达米斯盆地油气充注的主控因素。模拟表明,古达米斯盆地西缘的下志留统烃源岩只有一个生烃期,在海西期剥露作用之前其转化率已达95%。盆地的中心和南缘在始新世时达到最大埋深。在盆地中心部位,中一上泥盆统泥岩是主力烃源岩,直到白垩纪才开始大量生烃;目前处于生油高峰期。模拟结果表明,在利比亚古达米斯盆地的东翼/东北翼,烃原岩在新生代达到最大埋深,之后在阿尔卑斯期发生了近2000米厚的地层剥露。尽管阿尔卑斯期剥露作用是盆地模拟的一个关键参数,对该地区油气充注潜力有很大影响,但此前人们并没有弄清楚此次剥露的幅度。成熟度模型表明,下志留统烃源岩经历了两个生烃阶段:(1)前海西期(石炭纪)生烃阶段和(2)后海西期(晚侏罗世一新生代)生烃阶段。晚期生烃为油气运移至后海西期圈闭提供了基础。在盆地的西、北和东翼,泥盆系烃源岩目前尚处于未成熟/早期成熟阶段。

  • 标签: 古达米斯盆地 生烃 海西期 阿尔卑斯期 埋藏史分析 Tanezzuft组
  • 简介:现今油藏复杂的不断增加要求准确了解地层元素组分和矿物含量,特别是非常规油气藏,定量测量矿物和有机碳含量对资源评价至关重要。岩扫描成像测井仪器结合非弹性和俘获伽马能谱测量的优点,大幅提高地层元素测量的精度,并能独立地定量确定总有机碳含量(TOC),使得TOC测井成为现实,

  • 标签: 测井仪器 复杂岩性储层 扫描成像 常规油气 评价精度 科技进展
  • 简介:为了探究湿地植物香蒲(Typhaorientalis)根内生细菌在不同培养基环境下组成多样与生态学意义,以北京市密云段白河人工湿地香蒲根为研究对象,采用LB培养基、R2A培养基、YG培养基联合的分离培养方法,研究香蒲根内生可培养细菌群落及其在不同培养基环境下群落结构及功能特征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从不同培养基细菌群落丰富度看,LB培养基(152株有效菌株,12个菌属,29个菌种)分离的香蒲根内生细菌效果相对较好,R2A培养基(68株菌株,9个菌属,23个菌种)和YG培养基(85株菌株,10个菌属,19个菌属)分离的内生细菌效果相差不大。从不同培养基优势类群组成结构看,从3种培养基中分离的内生细菌都属于g-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类群,并且在LB培养基、R2A培养基和YG培养基中最优势属分别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47株)、拉恩氏菌属(Rahnella)(17株)和拉恩氏菌属(34株)。从不同培养基分离的菌株功能特征,在LB培养基中,参与除碳(3.95%)、重金属(15.13%)和有机污染物(8.55%)的菌株所占比例最高;在R2A培养基中,参与除磷(10.29%)的菌株所占比例最高;在YG培养基中,参与除氮(76.47%)的菌株所占比例最高;同时,分别在YG培养基(10.59%)和R2A培养基(13.24%)中分离到较多的抑制病原菌的菌株和致病菌。

  • 标签: 香蒲根 内生细菌 群落结构 人工湿地
  • 简介:对GPS高程转换的3种方法(二次多项式拟合、三次多项式拟合、多面函数法)进行实际计算,通过综合比较和分析,给出了相同地形不同拟合方法的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利用GPS测得的高精度平面坐标和己知的大地高、正常高,采用多面函数拟合法所得到的结果可以满足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在测量中可以取代传统几何水准测量.

  • 标签: 大地测量定位 GPS高 高程拟合模型 内符合精度 外符合精度
  • 简介:利用新疆天山山区及其以北地区(北疆)45个气象站1961—2010年冬季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提出了45站低温日标准和区域持续低温事件的定义,并分析了持续低温事件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研究了低温事件的年代际变化环流差异特征、大尺度环流背景、冷空气影响路径及强度特征。结果表明:(1)低温日阈值呈东北向西南升高的分布趋势,低温日阈值最小值分布于准噶尔盆地和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阈值为-34--30℃,而西部伊犁地区和天山山区低温日阈值为-24--20℃;(2)1961—2010年出现35次大范围持续低温事件,1月和2月发生频次均为0.29次/年,12月为0.14次/年;低温事件持续时间为5-25d,其中超过10d有16次,5-9d有19次。持续低温事件发生频率呈年际和年代际显著减少趋势,但强度无显著变化趋势;(3)北半球大范围环流异常造成新疆持续低温事件,以经向环流异常为主,根据冷空气影响路径可分为4类:西西伯利亚横槽、中西伯利亚低槽东灌、北风带和西北风带、北脊南槽(涡),这4类冷空气影响路径表现为500hPa冷空气从极地或西伯利亚以超极地、西北和偏东路径进入新疆后,-32℃冷空气南压位于北疆地区,海平面气压场同时表现为蒙古高压盘踞欧亚大陆,高压中心达1045hPa以上且位于阿勒泰山地区,1035hPa冷高压控制北疆地区,这种环流配置造成新疆持续低温事件。

  • 标签: 北疆 持续性低温事件 时空分布 环流异常 冷空气路径
  • 简介:利用1959—2014年江西省83个国家气象站汛期逐日降水资料,运用要素分析和EOF、REOF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江西省汛期暴雨和区域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6a来江西省汛期多年平均暴雨日和日暴雨量分布呈从西南至东北递增的特征。4—6月日暴雨频次和当月降水贡献率呈逐月上升趋势,7月上旬略有下降,日暴雨中心大多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落区略有差异。江西省汛期区域暴雨分为6个分布型态:江西省北部沿江型、江西省中北部型、浙赣铁路东段型、浙赣铁路西段型、江西省中部型和江西省南部型。

  • 标签: 暴雨 时空分布 REOF分析 客观分区
  • 简介:随着煤矿的深部开采,多层积水采空区探测成为煤田水文物探工作的新内容。中心回线瞬变电磁(简称TEM)法因场结构与地层的耦合关系,对低阻层探测有利。但低阻层的屏蔽作用不仅使得探测同样的深度需要更长的观测时间,而且还会减弱下伏地层的异常响应。本文通过直接时域数值模拟和水平分层大地的模型正演,估算了探测目的层所需要的时间长度,根据噪声对观测数据造成的影响,给出了多层积水采空区可分辨的标准。山西大同达子沟煤矿水文勘探中获得的TEM实测曲线,表现了对多层积水采空区的探测能力。在实测曲线的定量反演解释中,利用电测井资料作为初始参数进行定量反演,约束了煤系薄层的等值。所推断的三层和两层积水采空区,为钻孔所证实。研究结果表明,当观测时间有足够的长度、下伏地层的异常显示大于观测误差,中心回线TEM法探测多层采空区积水是可行的。

  • 标签: 中心回线TEM法 多层积水采空区探测 低阻屏蔽层 数值与理论分析 观测时长 观测误差
  • 简介:在遮荫条件下,对栽培基质设置重度干旱、中度干旱、轻度干旱、对照处理、轻度湿润、中度湿润、重度湿润和水淹共8种水分处理,研究湿生植物蕺菜(Houttuyniacordata)对基质水分条件的生理适应。结果表明,在基质重度干旱处理下,蕺菜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和茎叶含水量受到显著抑制;在水淹处理下,茎叶含水量显著增加;在轻度湿润处理下,蕺菜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最高;在中度湿润处理下,蕺菜叶片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最低;随着干旱和水渍胁迫的加剧,蕺菜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合成都受到抑制;并且在干旱和水淹处理下,蕺菜叶片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增大,相反,适度湿润能提高叶片叶绿素b含量,因此,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减小。蕺菜叶片的脯氨酸积累与可溶性糖含量的调节作用具有补偿作用特征;适度干旱促进蕺菜根系活力,湿润环境下其根系活力降低,并通过糖耗补充能量维持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无显著变化,直观地反映了其对基质水分变化的适应。遮荫条件下,蕺菜能适应轻度干旱至水淹的基质条件。

  • 标签: 蕺菜 水分梯度 叶绿素 生理适应性 遮荫
  • 简介: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湿地生态系统脆弱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生态脆弱指数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对1986-2012年吉林省西部湿地生态系统进行脆弱评价。结果表明,1986-2012年,吉林省西部湿地生态系统脆弱度平均为中度脆弱,其中,白城市、通榆县和乾安县的湿地生态系统脆弱度为强度脆弱;1986-2012年,吉林省西部湿地生态系统脆弱程度整体逐渐加重;从空间变化上看,1986-2000年,湿地生态系统强脆弱区由西部的通榆县向东部的松原市转移,研究区的西北部和东南部的湿地的生态脆弱程度逐渐加重,2000-2012年,研究区东部的湿地生态系统脆弱程度逐渐加重。

  • 标签: 生态系统脆弱性 层次分析法 湿地 吉林省西部
  • 简介:新的钻井工艺或钻井液体系的使用在保证钻井施工顺利进行的同时,也给录井岩屑的岩识别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其中以膏盐岩地层尤为突出。以塔里木油田大北X井为例,提出了主成分分析(PCA)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相结合的膏盐岩地层岩识别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去除指标变量间的相关,将原始指标变量重新线性组合为4项综合变量作为RBF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最后建立适于识别膏盐岩地层岩的RBF神经网络模型。实际识别结果表明,该PCA-RBF神经网络模型对于膏盐岩地层岩的识别具有较高的准确,完全可以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具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标签: RBF神经网络 综合录井参数 膏盐岩地层 塔里木
  • 简介:运用最邻近距离指数、核密度、地理集中指数和基尼系数的方法,对四川省39处湿地公园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以四川省交通图和土地利用图为基础数据,采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法,分析湿地公园的空间可接近,并测算县域单元的整体可接近、公园服务范围和人口数量。结果表明,四川省湿地公园空间格局属于聚集型,分布不均衡;湿地公园平均可接近时间为238.76min,60%的湿地公园可接近在4h以内,可接近好的湿地公园多集中在海拔600~2000m之间,交通和地形成为制约湿地公园可接近的主要因素;湿地公园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数量不一致,人均服务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川西地区、川南地区、川北地区、川东地区和川中地区。人均服务面积最小的川中地区,湿地公园面临的人与湿地环境之间的压力最大。

  • 标签: 湿地公园 空间分布 可接近性 四川省
  • 简介:《气象与环境学报》是由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主办的科技期刊,创刊于1984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气象、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创新研究成果以及有新观点的综述文章等,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我国气象与环境科学事业。

  • 标签: 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 征稿简则 学报 科技核心期刊 科技期刊
  • 简介:《气象与环境学报》是由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主办的科技期刊,创刊于1984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气象、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创新研究成果以及有新观点的综述文章等,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我国气象与环境科学事业。欢迎国内外气象和环境领域科技工作者及有关院校师生赐稿。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来稿务必论点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可靠,图表清晰。

  • 标签: 大气环境 中国气象局 科技期刊 学术交流 研究成果 科技工作者
  • 简介:利用锡林郭勒草原8个气象站1960—2014年5—9月气温和0~40cm地温逐旬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5a滑动平均、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锡林郭勒草原生长季地—气温度的变化特征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55a来,锡林郭勒草原生长季地—气温度都呈显著上升趋势,“前冷后暖”特点十分明显,且0~20cm地温的增幅远高于气温,40cm地温增幅则低于气温。生长季地—气温度月变化呈“低—高—低”抛物线形状,最高值出现在7月。5—8月地温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而9月地温随深度变化不明显。各层地温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且随深度增加相关逐渐减小;地—气温度线性关系模型在各层拟合效果较好,用于预测和估算各层地温,基本可以满足该地区牧业生产实践的需要。

  • 标签: 锡林郭勒草原 地温 气温 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