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在日常生活、工农业及高科技领域,表面活性剂得到广泛应用。他们是工业上最重要的助剂。大部分表面活性剂是由石油化工产品合成的,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由于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许多表面活性剂不降解、难降解或降解周期长,逐渐受到限制。生物表面活性剂是 20世纪 7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新型生物工程材料,是国际生物工程界的研究热点。它不仅具有优良的化学性能,而且对人畜无毒,对环境无污染。其不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可被生物快速降解。与此同时,它的生产过程也是一个环境净化、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过程,引起了人们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极大关注,并使其成为绿色表面活性剂发展的重要方向。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SBR工艺的特征及生物除磷的机理,介绍了循序间歇式生物除磷工艺在不同工况下的除磷效果,分析了此工艺除磷的特点。试验研究表明,生物除磷需要一定的厌氧条件,且须在厌氧阶段后进行充足的曝气。合理分配厌氧、好氧和沉淀时间,能够提高磷的去除率和降低出水磷的浓度。
简介:土壤活性有机碳既是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能源,又是土壤养分循环的主要驱动力。2013年5~10月中旬,在吉林省辉南县孤山屯泥炭沼泽中,对瘤囊薹草(Carexschmidtii)—小叶章(Calamagrostisangustifolia)群落、薹草(Carexspp.)群落和薹草—柳叶绣线菊(Spiraeasalicifolia)群落泥炭沼泽0~40cm深度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水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植物群落泥炭沼泽0~20cm深度土层中的微生物量碳质量浓度在92.40~478.96g/m^3范围内变化,瘤囊薹草—小叶章群落泥炭沼泽土壤中的微生物量碳含量最低;20~40cm深度土层中的微生物量碳质量浓度在48.45~348.88g/m^3范围内变化,在20~40cm深度土层,各采样日都是薹草—柳叶绣线菊群落泥炭沼泽土壤的微生物量碳质量浓度相对最大,其它依次为薹草群落、瘤囊薹草—小叶章群落;各植物群落泥炭沼泽0~20cm和20~40cm深度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碳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8.99~53.69mg/L和22.20~66.71mg/L;6个采样日,薹草群落和薹草—柳叶绣线菊群落泥炭沼泽0~20cm深度土层微生物量碳含量明显大于20~40cm深度土层,而薹草群落泥炭沼泽20~40cm深度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都高于上层;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对数与可溶性碳含量的对数为负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氮磷比、硝态氮含量和水位,水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总氮含量、总磷含量和0cm土壤温度。
简介:2009年4月22日、6月23日、8月31日和10月31日,在白洋淀鸳鸯岛、北田庄和圈头村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台地3个垂直剖面(0~10cm、10~30cm和30~60cm)上采集了土壤样品,分析了不同季节的土壤理化因子和4种土壤酶活性的时空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白洋淀芦苇台地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0~10cm表层土的有机质含量都在70g/kg以上;土壤的全氮和全磷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各采样地0~10cm表层土壤的全氮含量为2.04~3.41g/kg,全磷含量为0.71~1.14g/kg。3块采样地0~60cm土壤的蔗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脱氢酶活性和荧光素二乙酸酯(FDA)水解酶活性分别为0.53~28.56mg/g、0.44~2.36mg/g、1.62~12.18mg/g和8.07~172.65μg/g,表层土壤具有较大酶活性。芦苇台地4种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