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介绍国内外拖拉机油规格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由于农用机械的发展,国外拖拉机油从单用途油发展到超级通用油,国内目前的拖拉机油大多为液压传动两用油。本文对进口拖拉机油复合剂亦进行了剖析。

  • 标签: 拖拉机油 规格 发展分析 液压传动两用油 复合剂 润滑油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汽车用润滑脂规格和相应的评价手段,从而来满足润滑脂研究与开发的需要,同时对汽车用脂部分进行了叙述,使润滑脂研究者对车用脂有更好的认识。

  • 标签: 车用润滑脂 规格 润滑脂评价
  • 简介:<正>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成为影响汽车及其相关工业发展的两大因素,在这两大因素的影响下,发动机技术的进步的要求、延长发动机油换油期的要求、降低对尾气处理装置及对排放影响的要求、燃料经济性的要求推动着润滑油规格的不断发展。

  • 标签: 内燃机油 汽车工业 换油期 发动机油 尾气处理 发动机技术
  • 简介:法国卡车生产商沃尔沃(Volvo)公司预计,重负荷发动机油规格在润滑油市场中将得到进一步增强,这些标准可望在2010年涌现。沃尔沃技术公司在欧洲润滑油工业独立联盟于10月26日召开的年会上发布这一信息。分析认为,北美和欧洲的油品规格已趋于一致化。在后4年内,全球标准的差异将会进一步减小。

  • 标签: 机油规格 重负荷 润滑油市场 润滑油工业 沃尔沃 生产商
  • 简介: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重负荷车辆齿轮油规格标准。这主要是由于欧洲与北美的汽车在设计上有所不同。反映为汽车制造商对重负荷车辆齿轮油的性能要求各有侧重,

  • 标签: 车辆齿轮油 重负荷 规格 汽车制造商 性能要求
  • 简介:介绍了欧洲汽车工业的特点以及车用润滑油的演变过程和特点,比较了欧洲与美国车用润滑油规格之间的差异,对中国车用润滑油有关技术政策提出建议.

  • 标签: 欧洲 美国 车用润滑油 规格 技术政策
  • 简介:国际润滑剂标准化及认证委员会于2004年颁布了节能型发动机油GF-4规格标准,并于7月开始受理认证。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新开发的长城金吉星系列高档汽油机油“PlatinaStar’’率先取得了这一标准认证,成为中国润滑油行业首家获得此项认证的企业,也是全世界首批获得此项认证的企业之一。

  • 标签: 企业 长城润滑油 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 产品 认证 润滑油行业
  • 简介:介绍欧洲发动机油规格的发展过程和特点,并分析最新的ACEA2002版的A、B、E系列规格。通过对ACEA2002和ACEA98规格的比较,对今后ACEA规格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 标签: 发动机油 规格 发展 润滑油 内燃机油 质量
  • 简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溶剂油(烃类溶剂)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品种更为丰富,产品规格也不断发展。本文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溶剂油产品规格的变化,展望了未来溶剂油标准的发展趋势。

  • 标签: 产品规格 溶剂油 国民经济 烃类溶剂 发展趋势 需求量
  • 简介:欧洲轻负荷发动机油规格种类非常多,除了ACEA(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规格以外,各轿车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均有各自的发动机油规格ACEA轻负荷发动机油规格主要使用奔驰、

  • 标签: 机油规格 负荷 奔驰 原始设备制造商 汽车制造商 OEM
  • 简介:本文介绍了可视化光干涉法测试油膜厚度的基本原理。利用EHD2油膜厚度测定仪,对两个汽车传动系统用油进行了测试,并进行了结果分析。另外讨论了利用油膜厚度测试数据,计算油品黏压系数的简单方法。

  • 标签: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 油膜厚度测量 黏压系数 应用讨论
  • 简介:为了满足2007年美国第Ⅲ阶段排放法规对柴油机的要求,美国OEM在柴油机上普遍采用废气冷却循环(EGR)加带有连续再生催化剂镀层的微粒过滤器(DPF)。API推出了满足其要求的新的重负荷柴油机油规格CJ-4,并于2006年10月15日起进行认证。与CT-4规格相比,CJ-4规格使用了5个新的发动机试验。而且它们都带有废气循环,比CI-4规格苛刻许多。而且CJ-4规格首次提出了对柴油机油的硫、磷及硫酸灰份含量的限制指标,这样将限制含硫的APIⅠ类基础油的使用,而API、ⅡⅢ类基础油的应用将更广泛。无论是对清净剂还是抗氧抗腐剂、抗磨剂、分散剂及粘度指数改进剂,CJ-4规格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 标签: 机油规格 柴油机油 重负荷 美国 粘度指数改进剂 废气循环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中生界及以上地层主要经历了三叠系—侏罗系、侏罗系延安组—直罗组、侏罗系—白垩系和白垩系—第四系地层不整合面对应的4期地层抬升与剥蚀事件。综合利用压实曲线外推法及地层趋势对比法估算了三叠纪以来4期构造抬升事件导致的地层剥蚀厚度,并对其进行了对比与验证,采用盆地模拟方法恢复了研究区长8油层组顶面构造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三叠纪末延长组地层剥蚀厚度为345~465m、中侏罗世末延安组地层剥蚀厚度为150~220m,侏罗纪末安定组地层剥蚀厚度为160~250m,晚白垩世—新近纪末志丹群剥蚀厚度为980~1280m。构造沉降及抬升与剥蚀共同控制了研究区延长组地层的构造形态,自三叠纪以来,其表现为掀斜构造演化过程。

  • 标签: 剥蚀厚度 压实曲线 地层趋势对比 埋藏演化 中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