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天津钢管集团公司依托世界一流的研发中心,抽调技术骨干,充实科研力量,按系统成立工艺研究组,确定2009年90万吨高附加值产品的目标和50项重点科技创新项目,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到目前,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130r马氏体不锈钢油套管新品研制取得新突破,批量发往油田,解决了长期困扰油田的抗二氧化碳腐蚀问题。

  • 标签: 马氏体不锈钢 油套管 制取 钢管 天津 高附加值产品
  • 简介:为保证带钢连续处理生产线工艺段连续稳定运行,需设置合理的活套套量,合理匹配入口段、出口段与工艺段的速度关系.以入口活套为例,综合分析了入口活套的操作工况,对入口活套套量的确定、入口段速度与工艺段速度的匹配进行研究分析.

  • 标签: 热镀锌生产线 活套 速度 工艺段
  • 简介: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会泽铅锌矿是我国一个千米深井矿山,其下属8号矿体采深已达1200余米,矿体赋存条件复杂,地应力高,导致微地震活动频发。本文根据微震监测数据及井下开采活动,对微震活动的时空分布、诱发模式以及预测预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震活动的时空分布主要与开采活动及地质构造有关,根据发生位置、震级大小、破坏特征可将微地震的诱发模式分为应变破裂、矿柱冲击以及断层滑移破裂三类,阐述了各自的发生机制。提出以地震学参数一活动率∑N/Δt、视体积VA、能量指数EI的时间序列曲线来预测矿震灾害,并对其物理意义及破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特征进行了理论分析,现场应用后证明:地压灾害发生前,活动率∑N/Δt及视体积VA急剧增加,能量指数EI突然降低。

  • 标签: 深井开采 微震活动 时空分布 预测预报
  • 简介:采用在线实时计算的磨矿浓度作为检测值,把磨矿浓度作为被调量,控制半自机的磨矿浓度,取得了优良的效果.实践证明,该方法必将是半自机磨矿浓度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半自磨机 矿浆浓度 控制 研究
  • 简介: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深井采矿热环境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矿井通风系统中的热参数,应用Ventsim三维仿真系统,分析研究井下热环境状况,判断井下热害产生的趋势,以矿井通风理论为基础提出井下降温方案,为地下矿深部开采通风安全提供科学和技术支持。这一方法某黄金矿深部采矿通风系统优化中得以应用,提出了有效的通风降温方案,说明Ventsim软件矿井通风系统分析方面具有很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 标签: 深井采矿 Ventsim系统 井下热环境 热害 通风降温
  • 简介:以兖州煤田某深部矿井高地应力厚顶煤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在理论分析与现场监测的基础上,结合类似条件矿井巷道支护与变形的特点进行巷道的初步设计,确定巷道采用的支护措施为:锚网索+钢带联合支护,并提出了两种支护参数优化方案,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模拟,经过对比分析最终选出最优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方案进行巷道支护,其巷道变形量都在合理的范围内,达到了预期的支护效果,解决了深井煤巷支护困难的技术难题,实现了煤矿安全高效生产。

  • 标签: 深部矿井 高应力 巷道支护 数值模拟 参数优化
  • 简介:二矿区18行副井因岩体条件的影响,局部井筒支护体受压后出现开裂,成井质量受到影响。通过对井筒的量测与观察,认为井筒整体符合规范要求,金川矿区中的竖井开挖与支护,应依据岩体破碎程度、地应力、井筒深度分别对待。

  • 标签: 千米副井 监测 分析
  • 简介:由于国内对地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增加,深井开采成为深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深井开采过程中由高地应力、高地温和开采扰动等问题引发的主要工程灾害也越来越受重视。文章主要对有色金属矿山深井开采中所遇到的巷道围岩变形、采场地压显现、岩爆、矿井热害等相关地质灾害进行了详细分析。借鉴国内外相关实践和理论经验,通过对这些相关地质灾害防治方法的深入地研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为矿山企业深部采矿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深部采矿 地压显现 岩爆 矿井热害 防治措施
  • 简介:管道磨损是影响深井矿山充填系统正常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所谓深井开采,就是由于开采深度的增加,使矿山的岩石力学性质和地应力特征,与浅井矿山相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了防止岩爆和岩石冒落事故,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局域支护措施。对于深井开采的划

  • 标签: 深井开采 充填系统 管道 磨损 室内试验
  • 简介:1球团矿生产概况承钢TCS-1818(12m^2)圆形竖炉于2003年1月份投产,是目前围内最大的一座圆形竖炉,生产规模为60万t/a。为解决原料粒度较粗、生球强度低以及膨润土消耗高的问题,在生产工艺中增加了润设备。实际应用中,通过对润设备的改进以及对生球各项指标的摸索,经过几次的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造,球团矿的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了设计指标,抗压强度〉2500N/个,FeO含量〈1%,日产〉1800t,膨润土消耗〈17kg/t。

  • 标签: 球团生产 竖炉 润磨 应用 生球强度
  • 简介:介绍了PowerFlex700系列变频器圆钢修机上的应用及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以及与西门子S7-300PLC通讯的设置。

  • 标签: 变频器 SMART启动 矢量控制
  • 简介:介绍了铁水车心盘结构、磨损现象、产生原因及对车辆安全的影响,并针对不同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 标签: 铁水车 心盘 磨损 改进措施
  • 简介:采用钢纤维作增强纤维相、MoS2作润滑相,酚醛树脂为粘接相,并加入各种填料配制成一种树脂基半金属复合摩擦材料,将该材料与灰铸铁组成摩擦副,用D—MS定速摩擦试验机测定摩擦副不同温度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屑形貌,探讨该复合材料磨损的主要控制机制。结果表明,摩擦副的摩擦因数0.35~0.40之间,比较稳定;低温磨损较小,但高温磨损较大且伴随有较强烈的振动和噪声。研究结果还表明:低温磨损主要由粘着磨损磨损所控制,前者产生的屑颗粒较大,而后者的屑颗粒则很细小;中温、高温的磨损主要由有机物的热分解和摩擦表面膜的破裂、脱落所引起,屑多呈薄片状,MoS2的高温氧化可能是增大复合材料磨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复合材料 树脂基摩擦材料 磨损机理 形貌
  • 简介:为了解决某铜矿深井大断面配电硐室稳定性问题,通过现场对配电硐室的工程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结合配电硐室的服务年限及用途,提出了“喷射混凝土+钢网+锚杆+长锚索”的联合支护方案,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配电硐室三维数值计算模型,模拟其开挖和支护过程。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喷射混凝土+钢网+锚杆+长锚索”的联合支护方案后,配电硐室的塑性区面积明显减小,应力得到释放,围岩的稳定性得到有效控制,可为某铜矿大型配电硐室进行支护提供一定的指导,对其它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大断面硐室 稳定性 联合支护 有限差分法 数值模拟
  • 简介:通过压制、预烧和熔渗,制备1种液压零件用粉末冶金渗铜钢。用UMT~3型摩擦磨损实验机评价该材料边界润滑条件下的耐磨性,研究基体密度对渗铜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与目前常用的耐磨合金进行摩擦磨损性能对比。结果表明:边界润滑条件下,渗铜量相同,基体材料密度分别为6.40、6.60、6.80g/cm2的粉末冶金渗铜钢摩擦副的摩擦因数相差不大,4h的质量磨损量分别为1.70、1.50和3.10mg;而传统耐磨合金中硬度较低的HMn58—2铜合金磨损量为24.10mg,磨损较快。

  • 标签: 粉末冶金 渗铜钢 边界润滑 摩擦磨损性能
  • 简介: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发动机修理过程中,遇到曲轴的油封接触表面出现过度磨损情况,导致发动机运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润滑油泄漏故障,通过分析不同的曲轴油封结构及磨损程度,采取了直接修、油封错位安装、安装耐磨套等方法,经过跟踪发动机修理运行使用情况,效果良好。

  • 标签: 发动机 曲轴 油封 磨损 处理
  • 简介:采用无压熔渗方法制备1种新型的C/C-Cu复合材料,研究该材料与紫铜对偶干摩擦往复运动条件下的磨损行为,系统考察载荷30~70N和速度0.25~1.0m/s范围内摩擦副材料的磨损性能;通过对磨损表面及屑的显微分析,建立C/C-Cu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转变图。结果表明:选定的试验条件下,根据C/C-Cu复合材料的磨损程度,可将磨损图划分为轻微磨损区和严重磨损区。轻微磨损区,低载荷下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磨损和氧化磨损;较高载荷下,磨损主要由屑膜的脱落引起;严重磨损区,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为剥落磨损

  • 标签: 铜基复合材料 干摩擦 磨损机制 磨损图
  • 简介:采用多靶磁控溅射技术,制备TiCN、VCN单层膜及一系列调制比为1的不同调制周期的TiCN/VCN多层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纳米压痕仪、高温摩擦磨损测试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各种薄膜的微结构、力学性能及室温和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研究表明:不同调制刷期的TiCN/VCN多层膜的硬度围绕混合法则计算的硬度值上下波动,没有出现致硬现象。TiCN和VCN单层薄膜室温下的摩擦因数很低,TiCN/VCN多层膜调制周期较小时摩擦因数较高,调制周期大于10nm时摩擦因数逐渐接近TiCN和VCN单层膜。700℃下,TiCN/VCN多层膜的摩擦因数主要取决于表面生成的TiO2和v205的共同作用,与TiCN相比,TiCN/VCN多层膜的高温摩擦因数较小。

  • 标签: TICN VCN 磁控溅射 力学性能 摩擦磨损性能
  • 简介:将主要含有Mg、Al、O、Si等元素的凹凸棒石按质量分数0.5%添加在柴油机润滑油CD15W/40中,配制成对比油样。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XRD)与透射电镜(TEM)分析凹凸棒石的物相组成及颗粒形貌,使用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摩擦实验,借助表面轮廓仪、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ocusion-beam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FIBSEM)、能量弥散X射线探测器(energydispersiveX-raydetector,EDX)及TEM分析试样的磨损量及磨损表面的形貌、元素和物相组成,并探讨磨损表面的摩擦改性机理。结果表明:该凹凸棒石属于一维纳米材料,分散CD15W/40润滑油中使摩擦副的磨损量降低约66%,磨损表面光滑;摩擦过程中,纳米凹凸棒石与摩擦副表面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一层厚度约为10~20nm的摩擦改性层,其物相组成为晶态和非晶态的SiO2和铝硅酸盐,含有Al、Fe、Si、O、C等元素。

  • 标签: 凹凸棒石 润滑油 磨损 摩擦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