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期这组文章围绕历史研究与管理研究的关系展开。总共包括1篇主打文章和4篇评论文章,因限版面,将分两期刊发。《刘文瑞文》以史学思维为题,讨论了管理研究中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张力,进而对史学思维在管理研究中的作用进行讨论,并对史学用于管理的误区加以探析。《曾宪聚文》则从认知、价值与审美、想象力3个角度,深化了史学思维的管理学意义。《龚会莲文》从批评工具主义入手,讨论了历史感对工具理性的救济问题。《曾祖毅文》则对“张力”概念展开阐释,对理论和实践的张力关系有着创造性发挥。《孙新波文》则在与刘文商榷的同时,提出了建构企业实践与管理研究关系的3条思维路径。值得重视的问题是,中国传统史学以经世致用见长,强调天下家国,而非以学求真。近代史学的科学化试图走出这种求用对史学造成的扭曲,但史学的科学化却消解了学者的现实担当。而经世致用的现代发挥,则又同科学化的求真相抵牾。这些悖论和冲突也吸引着学林同道的参与,相信这种讨论,会使管理学界有关研究得以拓展和深化,让我们拭目以待这一领域的学术突破。
简介:近20年来,我国秘书学研究者就本学科研竞对象问题发表过诸多不同见解,其中符合学科研完对象单一性原则并持续、系统进行阐述的有三种,即“秘书工作说”、“秘书活动说”、“管理辅助活动说”。有研究者对诸说长期争论不体感到厌倦,有研宛者认为“这些说法各有千秋。但究其实质,核心还是秘书工作及其规律。离开了秘书工作,抽象的秘书活动也好,现象也罢,是指什么呢?”^[1]这样的情绪和意见有其合理并值得重视之处.诸说的实际研究指向(尤其是对象的基本部位)的确也没有太大的差异。但不应忽略的是:上述“三说”的差异并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它们实际上体现着秘书学研究已经或正在形成的三种不同“范式”,^[2]深入细致地研究这三种不同范式的发展脉络及其差异,进而在比较中选择出足以推进秘书学跨越“由前科学向常规科学转化的界点”^[3]的主导范式,是我国当代秘书学研究“第三次爬坡”应努力攻克的一大难关。
简介:意识形态"是20世纪西方思想史上内容最庞杂、意义最含混、性质最诡异、使用最频繁的范畴之一"。那些走进意识形态概念研究之路的国内外学者,围绕意识形态概念而展开的诸多研究衍生出了两大分支:意识形态概念发展史研究、意识形态概念界定范式研究。前者是最为广大同仁熟知的研究领域,且已经有了诸多极具学术价值的综述文献。后者的研究更为接近厘定意识形态概念这一理想旨趣,相关研究者企图从概念中寻找出相对一致的意识形态概念界定范式,而他们也留下了基于概念意群意义上的研究成果。本文正是沿着后者这一学术路径继续前行,意欲对目前国内外有关意识形态概念界定范式的研究做一个较为完整地梳理,以期对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有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