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引言皖江城市带是我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所以对皖江城市带在经济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努力程度进行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要素生产率(TFP)正是衡量一个区域为了摆脱贫困、落后和发展经济在一定时期里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努力程度的指标。因此,本文选择皖江城市带作为研究对象,在构建皖江城市带各城市面板数据的基础上,首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方法测算了皖江城市带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用以表示全要素生产率,并对皖江城市带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揭示出各市之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异。在完成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以后,用分解出来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
简介:广东省区域经济差距在1994年-2013年间呈现明显的倒u形变化,且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相伴,但略有滞后。在2005年尤其是2008年后,因广东省产业转移政策和“双转移”战略的实施,全省区域经济表现出显著的收敛,地区差距回落到20世纪末的水平。整个研究期全省21个地级市间呈现出弱的俱乐部收敛,影响广东省区域经济收敛的主要是珠三角与其他地带之间的梯度性差距,地带内差距则以珠三角内部差距为主。未来应继续推进“双转移”战略,保持近年来区域经济收敛的良好势头,抑制和防止区域经济差距的反弹。针对珠三角外围三市和传统的两翼山区,可以分别采取渐进式扩散和跳跃式扩散两种产业空间转移方式,分别实施点轴发展战略和增长发展战略。
简介:泛珠三角经济圈建设已历经十年,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得到了加强,但区域内各省之间的增长差异并没有明显消退的迹象。基于新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以广东省作为比较对象对泛珠三角其他七省(不含四川省)的经济增长差异及收敛性问题展开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广东省人力资本储蓄率和贡献率高于其他省域,是劳均产出差异的根源;广东省劳均产出是其他省份的1.08—2.96倍不等;在向各自均衡路径收敛的时间上,最短的是福建省为11.27年,最长的是贵州省为26.07年。因此建议: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建设在内部可实现组团发展,深化“9+2”形成区域内均衡发展,向外可拓展“10+1”,积极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大珠三角经济区域。
简介:本文在传统的两投入非参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把人力资本纳入到研究框架中,形成三投入非参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进而分析了中国各地区1998—2011年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变迁和各地区工业TFP增长的收敛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整体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震荡式的上升,年均增长率为5.2%,且推动TFP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恶化对TFP增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东部和西部的工业TFP增长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部地区的工业TFP增长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西部地区的工业TFP增长率位居三大地区之首;东部地区工业TFP增长的动力源泉是技术进步,而中西部地区工业TFP增长的动力源泉是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双驱动;全国及三大区域工业TFP增长均不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即全国范围内没有绝对收敛,但全国及三大区域工业TFP增长均存在条件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