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工程试验与检测是土木工程专业中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应试性教育向培养实践能力人才的转变,关注工程试验与检测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的工作重点。本文通过分析工程试验与检测的概念与教学目的,分别对工程试验和工程检测时效性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的构建问题进行探讨。关键字工程试验与检测;土木工程;教学;时效性一、工程试验与检测的概念与教学目的土木工程试验是在结构物或试验对象上,利用设备仪器为工具,以各种试验技术为手段,在施加各种作用的工况下,通过量测与试验对象工作性能有关的各种参数和试验对象的实际破坏形态,来评定试验对象的刚度、抗裂度、裂缝状态、强度、承载力、稳定和耗能能力等,并用以检验和发展结构的计算理论。土木工程检测是为评定工程的质量或鉴定既有结构的性能等所实施的检测技术。工程检测的含义应是广义的,不应单纯局限于仪器测量的数据。检测包括检查和测试,前者一般是指利用目测了解结构或构件的外观情况,如结构是否有裂缝,基础是否有沉降,混凝土主对结构表面是否存在蜂窝、麻面,钢结构焊缝是否存在夹渣、气泡,连接构件是否松动等,主要是进行定性判别;后者是指通过工具或仪器测量了解结构构件的力学性和几何特征。对观察到的情况要详细记录,计算。对测量的数据要做好原始记录,并对原始记录进行必要的统计和结构检测可分为结构工程质量的检测和既有结构性的检测。《工程试验与检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是这门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实验的目的在于一是熟悉、验证、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感性认识;二是了解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掌握所学建筑各种结构的试验方法;三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学风。二、建立工程试验时效性课堂教学体系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把最先进的设备、最新的科技成果、科学前沿的课题、工程实际中的问题引入教学之中,完善和扩充教学实验内容,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开发成综合型、设计型实验,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与档次,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空间。在这个多功能的实验平台上,学生可自己改变结构的刚度和质量,研究探索结构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与刚性结构的刚度和质量的关系;学生可自己安装和不安装阻尼器来探索消能减震效果,通过采用不同类型阻尼器和调节阻尼器阻尼大小来研究最佳减振效果。1、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施(1)多功能钢框架实验模型设计为了方便改变结构刚度,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采用添加柱间支撑的方法来实现。同时,为了在模型上能进行振动控制实验研究,未加支撑的纯框架模型应设计成小刚度、长周期(1秒左右)。为此,根据振动台台面大小(1.5M×1.5M)和允许载重量(2t)确定了实验模型的大小,并用SAP2000对初步选定的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直到满足上述要求为止。为了便于调节框架每层的质量,楼板设计时考虑楼板装卸方便,并注意板和钢框架的连接,保证楼板与框架形成整体,不得有相对滑动。为了方便学生自己动手安装阻尼器和调节阻尼大小,可以在模型屋顶设计一个矩形调谐液体阻尼器(TLD)。TLD易于装卸和易于调节阻尼大小(比如通过调节水深的方式)。(2)多种激励方式实验平台除了有初速度、初位移和环境随机激励方式外,还增设了可度量激励大小的地震模拟振动台激励方式。可以通过利用1.5m×1.5m单自由度振动台来实现振动台激励方式,并为该振动台研制伺服放大器和相应控制软件。并采用Labview虚拟仪器编程语言和C语言开发振动台的控制软件,其主要功能是计算机生成任意数字波形(如正弦波、地震波等),比较调节后经D/A转换成电信号,然后输入到伺服控制器,对电液伺服振动台的作动器的伺服阀开口大小实施控制作动器的运动,从而达到控制振动台的台面运动规律。2、实验教学的组织根据实验内容的特点可动手性、可设计性、可研究性,在教学组织上可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以满足基础、综合、创新三个不同层次的需要。(1)基础层次实验的教学以演示性、验证性、基础操作性实验为主。可开设结构动力特性的测试,着重对学生进行规范的操作程序、熟练使用各类仪器设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及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等训练;同时演示不同结构的动力反应以及TLD的减振效果实验,开阔本科生的学术视野。(2)综合层次实验的教学以突出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工程的应用性实验为主。学生可自己动手组成不同结构模型,对比不同结构形式下的动力反应。通过自己动手不断调节阻尼器中水深或质量大小对比TLD的减振效果,寻找较好的减振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创新层次实验的教学以设计性、研究性实验为主。本项目可开设TLD等研究课题,着重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通过查阅文献、拟定实验方案、组织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完成将所学知识向应用和创新转化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研究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三、建立工程检测时效性课堂教学体系与工程设计相比,荷载试验结构计算的侧重点是主体结构的力学分析,对细部构造简化处理,主要针对结构最不利的受力位置进行检测,计算工作量不大,进行这样的结构分析计算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教师可选取结构受力明确、不同工程检测项目,作为随堂的课程作业,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同时结合授课进度安排计算内容。如讲到计算方法时,让学生侧重于结构计算模型的有限元离散;讲到结构最不利布载内容时,让学生侧重计算控制截面的内力、影响线及进行等效布载;讲到横向分布理论时,让学生侧重计算横向分布系数,向学生讲解刚接板法、铰接板法等不同横向分布计算方法的异同点及适用范围;讲到结构验算时,让学生通过实测数据的分析处理,进行结构承载力的评定。学生的计算结果可与检测中心技术人员的计算结果以及荷载试验的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便于学生发现并改正计算中的错误。通过类似的计算实践使学生对计算方法、相关规范、计算软件等都有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土木工程检测的周期较短,一般结构计算3~5天,现场试验2~3天,授课教师可根据课程的讲授进度,将以前为期2周的生产实习分为数次短期实习,在实习基地选择地点、工期适宜的检测项目,灵活穿插安排现场参观、结构计算、数据分析等实践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而且学校投入的实习经费与传统的工地生产实习相比较低。四、结束语只有高度重视试验与检测教学研究,教学质量才能得到发展。本文提出的时效性试验与检测教学体系,体现了本专业教学特点,遵循了教学规律,有利于学生全面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调动了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新的教学平台对教师的教学、科研、试验操作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试验教师必须积极参加科研、工程实践,不断提高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才能将新成果和新技术及时、准确、生动地融合在自己的实验教学中。只有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才能应对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参考文献1刘蜀知,郑家武,董海英,等.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4(3)39—41.2傅秀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相应对策,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8)11—16.
简介:摘要时效中断事由的设置应该符合时效的正当理由。我国对于时效正当理由的传统认识深受苏联民法学说影响,是多元的时效正当理由。此种学说并未脱离萨维尼19世纪中期对时效正当性的认识。随着时效具体制度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时效届满的效力从胜诉权消灭到抗辩权发生的变化、时效强制性的变化,时效正当理由和时效具体制度之间存在矛盾。为了去除此种矛盾,需在抗辩权发生主义的基础上,重构时效正当理由,时效制度是为了避免债务人免于不安定的法律地位,并在此基础上维护债之关系存续,体现了两种利益的协调。此两种利益在时效中断中,体现为权利行使型中断和债务承认型中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重构中断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