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报告一种内镜下微创前路全髋关节置换术(Endo-THA)并回顾性分析其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骨二科对30例患者(32髋)行Endo-THA术,其中男12例13髋,女18例19髋,年龄32~87(63±14)岁,体质指数(BMI)(26.9±4.5) kg/m2。通过平卧位直接前入路,用一个近端长5~6 cm的横向切口和一个远端1 cm的穿刺切口。在内镜完成髋臼侧磨锉与股骨侧松解,分体式打入髋臼假体。股骨侧通过顶钩法在横切口内完成准备与假体的安装。统计分析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假体植入位置角度、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股外侧皮神经功能情况及患者自觉满意度。结果30例(32髋)手术切口长度(5.9±0.4) cm,所有患者切口均Ⅰ/甲级愈合。手术时间(65±14) min,术中出血量(136±56) ml,髋臼外展角41.4°±3.6°,髋臼前倾角16.0°±5.3°,术后6、24 h患者静息状态疼痛VAS评分均≤2分,活动锻炼后VAS评分与静息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时间相同状态下VAS评分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 h内所有患者均可下地。术后住院1~3(2.0±0.9) d。术前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35.5±8.1)分,术后6个月为(94.7±3.0)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无患者诉大腿前侧麻木,自觉满意度评分(9.3±0.5)分(满分10分)。结论Endo-THA术安全有效,避免了常规前路手术中拉钩对阔筋膜张肌的压迫,可应用于肥胖及肌肉健硕的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期行骨髓刺激术治疗距骨软骨损伤对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补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经手术治疗的33例踝关节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31±9)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韧带修补组(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补组,n=22)和骨髓刺激组(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补+距骨微骨折组,n=11)。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重返工作时间及重返运动时间。结果韧带修补组术前VAS评分为(5.0±1.9)分,末次随访时降至(1.1±1.6)分;术前AOFAS评分为(72.4±9.0)分,末次随访时升至(95.5±5.2)分。骨髓刺激组术前VAS评分为(5.8±1.9)分,末次随访时降至(1.8±1.5)分;AOFAS评分术前为(64.8±12.6)分,末次随访时升至(93.1±5.6)分;两组手术前后VAS及AOF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同一时间点VAS及AOF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重返工作和重返运动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关节镜下修补距腓前韧带时,同期行骨髓刺激术治疗距骨软骨损伤并不影响术后功能恢复及重返工作/运动时间,亦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肌肉训练对膝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中心从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以连续入组的方式对110例膝关节OA患者给予为期6周成小组的神经肌肉训练,并对患者进行纵向随访。于基线、6周、3个月对患者进行访视,随访时通过膝关节瞄准测试记录膝关节光点移动轨迹,结合多尺度熵法测量受试者的膝关节稳定性指数(IKJS);同时采集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大略湖麦克马斯特骨关节炎评分(WOMAC)、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VAS)、30 s椅子坐起试验、40 m快走试验等。使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各随访点的结果变化。应用Pearson偏相关性检测,比较每次随访时IKJS与膝关节影像学分级、疼痛、WOMAC评分、躯体功能等的相关性。结果96例患者[(65±8)岁;男21例,女75例]完成了3个月的随访,6周随访时,IKJS较基线增加0.369(95%CI:0.241~0.496,P<0.01),3个月随访时IKJS较6周有所下降,但较基线仍增加0.178(95%CI:0.042~0.314,P=0.008)。IKJS与影像学分级、疼痛评分、WOMAC评分及躯体功能无明显相关性(r=-0.131、-0.059、-0.231、0.124,均P>0.05)。6周和3个月随访时,患者VAS疼痛评分、WOMAC评分、EQ-5D-VAS生活质量评分、30 s椅子坐起试验、40 m快走试验较基线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神经肌肉训练可改善膝关节OA患者的关节稳定性,但效果随时间有下降趋势;同时神经肌肉训练可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使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PSI)和传统手术器械(CI)在股骨假体旋转对线上的差异。方法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前瞻性连续纳入80例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其中女63例,男17例,平均年龄69岁。根据区组随机(区组大小为4)的方法,分为PSI-TKA组和CI-TKA组,每组患者4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股骨假体的旋转角度,旋转对线的偏移率,术后1年随访时的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以及膝前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股骨假体旋转角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TKA组0.7°,PSI-TKA组0.6°,P=0.279),但PSI-TKA组患者旋转角度的变异系数低于CI-TKA组(1.50比2.14)。所有患者总体力线偏移(内旋/外旋>2°)率是13.5%,其中CI-TKA组为19.4%,PSI-TKA组为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5)。共有6例(8.1%)患者在术后1年随访时出现了膝前痛。两组在术后1年时的膝前痛发生率和膝关节HSS评分及WOMAC总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SI和传统器械手术一样,可良好地重建TKA术后股骨假体旋转对线,且展现出了减少力线偏移的趋势。
简介:摘要: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 常引起关节疼痛和功能紊乱。口服药物、超短波物理治疗、关节腔内药物治疗是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常用治疗手法。绿原酸通过抑制 Wnt-5A/Ror2 信号通路,抑制软骨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6及MMP-3、MMP-13的表达水平,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抑制软骨细胞凋亡。教学过程中可结合绿原酸在颞下颌关节软骨修复改建中的调控机制,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绿原酸的临床应用,同时了解中医药的科学价值,实现口腔医学与中医中药学的交叉结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CAS)和个性化截骨导板(PSI)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力线对准和手术时间的差异。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拟行单侧初次TKA的80例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并随机数字法分为CAS组和PSI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下肢力线参数等。结果共纳入患者80例,其中CAS组40例(男/女为6/34例),年龄(68±6)岁;PSI组40例(男/女为5/35例),年龄(69±6)岁;两组均未发生病例退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手术侧别、术前髋膝踝(HKA)角及术前HKA角差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准确度方面,CAS组矢状面股骨组件角(sFCA)(1.7°±1.2°比2.5°±1.4°,P<0.05)和矢状面胫骨组件角(sTCA)(1.2°±0.9°比2.3°±1.8°,P<0.01)偏差值均小于PSI组,CAS组术后HKA角、股骨机械轴远端外侧角(mLDFA)和胫骨机械轴近端内侧角(mMPTA)偏差值的平均值与PS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精确度方面,CAS组术后HKA角和sTCA偏差值均小于PSI组(2.0°±1.0°比2.6°±1.7°、1.2°±0.9°比2.3°±1.8°,均P<0.01),CAS组mLDFA、mMPTA和sFCA偏差值的标准差与PSI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力线偏移率上,CAS组术后HKA角(10.0%比27.5%,P<0.05)、sFCA(5.0%比20.0%,P<0.05)和sTCA(2.5%比22.5%,P<0.01)的偏移率小于PSI组,mLDFA和mMPTA的偏移率与PSI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AS组的手术时间长于PSI组[(81±12)min比(52±8)min,P<0.01]。结论在TKA术后下肢冠状面整体力线和矢状面假体位置方面,CAS优于PSI,但CAS手术时间也长于PSI。
简介:摘要评估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踝关节镜下切除腓骨下小骨结合改良Broström术治疗伴有腓骨下小骨的踝关节外侧疼痛的15例患者的临床效果。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40±16)岁,术前症状持续平均7.8个月(1.0~27.0个月)。比较术前与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骨科足踝关节协会(AOFAS)踝-后足和Karlsson-Peterson(KP)评分的差异,15例患者随访(12.0±0.5)个月。VAS疼痛评分从术前(5.5±1.3)分降至随访时的(1.6±1.1)分,AOFAS评分由(68.0±9.0)分升至(86.5±7.1)分,KP评分从(65.2±14.0)分升至(86.9±8.1)分,三种评分术后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一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不愈合、皮肤坏死、关节内感染等并发症。可见踝关节镜下探查清理、切除腓骨下小骨及距腓前韧带加强修复是治疗该疾病的理想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髋关节假斜位X线平片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德州市人民医院临床确诊的60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假斜位组和常规组。依次进行假斜位和前后位平片摄影并分别测量X线片上的α角、中心边缘角、偏心距指标。结果 假斜位组显示异常征象更明显,符合率更高;假斜位组中的α角、中心边缘角较对常规体位明显升高,股骨头颈偏心距明显降低。结论 行髋关节假斜位体位摄影能够更清楚的显示髋臼外缘、股骨近端之间的异常解剖改变,从而为诊断该疾病提供更可靠的影像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踝关节扭伤是最为常见的运动损伤性疾病,其中部分患者会最终发展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而需要手术治疗。针对该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法众多,包括修复类手术、重建类手术等。为规范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手术治疗,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经过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足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足踝专业委员会部分专家讨论,编纂本专家共识,供全国骨科、运动医学及足踝外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作为参考。共识内容包括:患者术前宣教、手术适应证、解剖修复手术、非解剖重建手术、解剖重建手术、关节镜手术技术、跟腓韧带修复/重建必要性、并发症治疗、运动员患者手术治疗、韧带松弛症手术治疗以及手术疗效评估。
简介:摘要:观察蜡疗对于创伤后肘关节粘连的治疗影响,为患者痊愈提供更多的医治办法,减少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承受的痛苦。采取随机对照分组的方式进行实验观察,两组的治疗情况均有改善,肘关节活动范围都明显增高。伸展角度都有了明显的降低、屈曲角度都有了明显的增高、前臂旋前旋后都明显增高、活动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疼痛感都明显降低。观察组的治疗疗效要高于对照组。蜡疗关于肘关节粘连的医治具备积极影响,能明显提高其治疗效果,加速肘关节的功用恢复。
简介:摘要:舞蹈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运动项目之一,但是舞蹈运动很容易造成膝关节损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舞蹈运动中膝关节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并就此提供了相关对策。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擒敌术击打技术的原理,深入分析了技术动作的打击力量、发力特点和训练方法,解决了在训练中技术动作“定位”训练不到位的问题及原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种气管插管术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2至9月择期全麻下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0):双腔气管插管组(S组)、单腔气管插管组(D组)、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联合单腔气管插管组(C组)。采集患者气管插管完成即刻(T0)、人工气胸开始后(单肺通气)30 min(T1)、人工气胸结束后(双肺通气)30 min(T2)、拔管后30 min(T3)的动脉血,检测并分析3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的差异;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心率(HR)、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气道压(Paw);分析3组患者气管插管术完成时间、CO2胸内充气压力、肺萎陷程度、术后3 d肺炎发生率的差异。采集患者T0、T2、手术结束(T4)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过程中一共剔除14例患者,其中9例手术时间超过6 h,3例术中出现心律失常,2例手术时间少于1 h。最终S组56例、D组54例、C组56例完成试验。S组、D组、C组患者肺萎陷满意率分别为85.7%(48/56)、100.0%(54/54)、89.2%(50/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1.308,P>0.05);D组患者CO2胸内充气压力为(10.2±2.2)mmHg(1 mmHg=0.133 kPa),高于S组、C组的(5.1±3.4)和(5.6±3.1)mmHg (F=-9.303,P<0.05);D组患者术后3 d肺炎发生率为14.8%,低于S组、C组的39.3%和17.8%(χ²=8.300,P<0.05)。T4时D组患者TNF-α值为(122.4±4.4)ng/L,低于S组、C组的(257.9±6.3)和(185.8±5.6)ng/L(F= 69.020,P<0.05);T4时D组患者IL-6值为(175.4±4.9)ng/L,低于S组、C组的(289.6±6.8)和(226.2±4.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750,P<0.05);T4时D组患者IL-8值为(303.1±7.2)ng/L,低于S组、C组的(595.4±22.1)和(436.8±10.9)ng/L(F=55.359,P<0.05)。结论3种气管插管术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均可以产生满意的通气效果,但是单腔气管插管对肺损伤影响更小。
简介:摘要探讨经脐小切口肌瘤分碎术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患者67例,采用将肌瘤装入一次性腹腔镜手术切除组织收集器,经脐小切口手术刀分碎后取出。67例患者均经脐部小切口顺利取出肌瘤,腹盆腔及穿刺孔均未见肌瘤组织碎片残留,收集器无渗漏,术前术后腹盆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未见子宫平滑肌梭形细胞或恶性肿瘤细胞。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64例,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2例,子宫平滑肌瘤囊性变1例。子宫肌瘤重量110~420(227±106)g;手术时间58~274(107±45)min;取出标本时间8~27(18.4±10.6)min;缝合脐部切口时间4~11(7.8±4.6)min;术后24、48、72 h切口疼痛数字评分(NRS)分别为4~6(4.5±1.2)分、2~4(2.7±1.1)分、1~2(1.6±0.4)分;Hollander切口愈合评分3~5(4.6±0.5)分。术后脐部切口美观,愈合好。经脐小切口肌瘤分碎术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标本取出方法,有助于减少医源性肿瘤播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