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大动脉异位(malpositionofthegreatarteies,MGA)的诊断价值,并讨论超声心动图的表现特征。方法自2010年2月至2016年3月应用超声心动图的二维图像,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对5例MGA解剖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患儿进行观察,将其声像图表现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总结其诊断特点。结果5例MGA超声心动图特征是心房均为正位,心室右襻,主动脉、肺动脉呈左前右后位准平行走行,主动脉发自左室,肺动脉发自右室;其中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合并继发孔房间隔缺损;1例合并C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伴有肺动脉狭窄,3例伴有肺动脉高压。超声诊断均与手术结果符合。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MGA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需仔细观察房室连接,大动脉与心室连接,以及大动脉之间的关系,从而与完全型大动脉转位、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及孤立性心室转位相鉴别。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检查资料,探讨超声检查对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6例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相同的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斑块检出率98.48%,对照组斑块检出率84.84%,两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稳定斑块49.23%,稳定斑块50.77%,对照组不稳定斑块50.00%,不稳定斑块50.00%,两组斑块稳定性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扁平斑18例,软斑20例,硬斑10例,混合斑17例,对照组扁平斑10例,软斑15例,硬斑13例,混合斑18例,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能够有效观察到患者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种类,对治疗起到指导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对2230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心电图QTd及QTcd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组与轻度狭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O.05);正常组与中重度狭窄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中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单支病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多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比较、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显著增大(P<O.05)。结论QTd增大提示冠脉狭窄更严重、病变范围更广泛,冠状动脉病变严重者行支架植入术后QTd明显减短。QTd能成为临床上预测冠脉病变及支架植入术疗效的一项无创性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讨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40例患者的螺旋CT征象进行分析,观察栓塞的分布类型及各级肺动脉的显示率和图像质量。结果本次研究所选取的40例患者,共累计200支肺动脉,其中左右肺亚段肺动脉40支,左右肺段动脉70支,左右肺叶动脉44支,左右肺动脉35支,肺动脉主干11支;40例患者中中心型5例,周围型17例,混合型18例。结论螺旋CT扫描能够清晰显示栓子的形态和范围,而且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比较小,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简介:目的:对桡侧反动脉内瘘的手术方法以及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方法:对湖南某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实施的桡侧反动脉内瘘手术的治疗效果、通畅率以及并发症加以回顾性的分析。结果:2010年至2015年一共有66例利用桡侧返动脉与正中静脉、头建脉建立起来的内瘘病例,其中男性为35例,女性为31例。患者平均年龄在71岁,手术全部成功,且没有感染、血肿或心力衰竭等术后并发症情况出现。术后1至2个月之后均开始穿刺行血液透析。根据追踪调查数据显示,术后第1年、第二年患者的通畅率分别为91.1%和87.5%,没有发生明显的心力衰竭以及窃血综合症。结论具有手术创伤小、血液透析路长、手术成功率与通畅率高等优势的桡侧返动脉内瘘术可以代替肘窝高位动静内瘘,从而成为血管通路手术的第二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原肺动脉高压Wistar大鼠返回平原后肺、骨髓微血管密度的变化规律;通过低压低氧、脱高原的变换规律研究,寻找重返平原后肺、骨髓MVD改变是否具有可逆性。方法实验组Wistar雄性大鼠置于模拟海拔5000m低压舱处理30天后重返平原,分别选低压低氧10d、20d、30d、重返平原10d、20d、30d、90d为时间点,每时间点随机抽取14只大鼠进行右肺中叶、左侧股骨组织取材,经固定、包埋、切片、染色,测定肺、骨髓MVD。对照组在平原喂养按照上述方法处置。结果随着低压低氧时间不断增加,大鼠骨髓、肺MVD显著增加,骨髓MVD30天时达最高值,肺MVD在低压低氧10天、30天呈双峰分布,重返平原10天后肺和骨髓MVD显著减少,与低压低氧30天组比较有差异;此后持续缓慢降低,30天时接近平原对照组水平;骨髓、肺MVD之间呈正相关(γ=0.559P=0.01)结论随着低压低氧环境持续骨髓、肺MVD逐渐增长,两者具有同步性,脱高原环境后10天左右快速降至正常水平,脱高原适应后骨髓、肺MVD具有可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