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颅内血管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一直是治疗的难点,The Woven Endobridge(WEB)装置是专门用于此类型动脉瘤的新型颅内动脉瘤栓塞装置,目前国内使用极少,现报道3例WEB栓塞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的病例,2例术后达到了较好的栓塞效果,1例存在瘤颈残留,瘤颈比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前交通动脉瘤患者通过动脉瘤夹闭术或介入栓塞治疗的预后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1999年1月至2018年12月通过动脉瘤夹闭术和介入栓塞治疗的730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1999—2008年夹闭组与2009—2018年夹闭组、2009—2018年夹闭组与2009—2018年介入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99—2008年夹闭组患者的预后不良率为32.7%,2009—2018年夹闭组患者的预后不良率降低为21.3%,且2009—2018年夹闭组术中动脉瘤破裂、术后脑梗死率均较低(P<0.05)。2009—2018年夹闭组与介入组患者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为术前Hunt-Hess分级、术后脑梗死及脑出血在不同预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09—2018年夹闭组患者的预后比1999—2008年夹闭组有明显改善;2009—2018年夹闭组与介入组患者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Hunt-Hess分级、术后脑梗死、术后脑出血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在濒临破裂腹主动脉瘤(IRAAA)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收治并经CDU诊断提示IRAAA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同时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对瘤体分型、瘤颈长度、最大径、附壁血栓、髂总动脉有无受累以及濒临破裂情况分析。利用CDU及CTA对术后患者进行1~12个月随访检查,评估手术效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6个月)。结果35例患者中,CDU诊断肾周型5例,肾下型30例;CTA诊断肾周型4例,肾下型31例。CDU误诊率为2.9%(1/35)。CDU发现IRAAA累及双髂总动脉21例,累及右髂总动脉3例,累及左髂总动脉2例,此结果与CTA检查结果完全一致。CDU对瘤体最大前后径、最大横径及附壁血栓厚度的测量与CTA测量结果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54,0.310及0.865)。CDU对瘤颈长度测量与CT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CDU显示3例瘤壁不连续,4例新月征,3例裂隙征,2例瘤壁局部囊袋状凸起,此结果与CTA检查结果完全一致。余23例患者CDU提示瘤壁局部菲薄。CTA提示21例瘤壁局部菲薄,2例无瘤壁菲薄征象。CDU误诊率为5.7%(2/35)。除3例未实施手术外,5例行开放手术(OR),27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利用CDU及CTA对术后患者于1、3、6及12个月进行随访,所有患者人工血管及支架内血流通畅,5例患者出现少量内漏,其余患者瘤体内血栓形成,CDU与CTA随访结果完全一致。结论CDU对IRAAA瘤体大小、累及范围、濒临破裂情况等多角度分析判断,为IRAAA的筛查、诊断及术后随访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头皮拉钩在神经外科眶上外侧入路开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到2020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专业组和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眶上外侧入路开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患者32例,研究对象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头皮拉钩组和改良头皮拉钩组,每组16例。比较两组之间术中调整拉钩次数、切口的长度、术后头皮缺血坏死情况、术后7 d切口愈合等级、术后神经外科术者对头皮拉钩的满意度评分及患者对切口的满意度评分。结果改良头皮拉钩组术中调整拉钩的次数显著小于传统头皮拉钩组[(10.1±2.2)次比(14.2±3.6)次,P<0.05],切口的长度也显著短于传统头皮拉钩组[(10.1±1.0) cm比(13.9±0.9) cm,P<0.05],术后神经外科术者对改良头皮拉钩的综合表现满意度也显著高于传统头皮拉钩组[(8.1±0.9)分比(6.0±0.9)分,P<0.05)]。改良头皮拉钩组的术后头皮缺血坏死率、术后7 d切口愈合等级与传统拉钩组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改良头皮拉钩在同等充分暴露颅内动脉瘤眶上外侧入路术野的情况下,手术切口更小,改良头皮拉钩可以减少术中调整拉钩的次数,节省手术时间消耗,优于传统头皮拉钩组。
简介:摘要本组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继发颅内感染性动脉瘤(IIA)患者,年龄(29.3±8.4)岁。6例共8个动脉瘤,其中破裂动脉瘤7个,手术治疗6个,包括血管内栓塞治疗4个,开颅手术夹闭2个。2例发生术后再出血,1例保守治疗过程中出现脑梗塞,2例动脉瘤手术治疗后接受心脏手术治疗。发病后3个月随访提示,预后良好(mRS≤2分)3例,重残1例,死亡2例。重残和死亡病例均为新发脑梗塞和术后再出血的患者。IIA是细菌性心内膜炎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以神经外科急诊最为常见且最迫切需要紧急手术干预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为研究对象,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及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急诊入院筛查及围手术期管理流程。方法本研究回顾自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国内疫情相对集中时期(2020年1至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诊外科救治方面实行的应对管理方案,并通过对比2019年同期及不同防护级别下的急诊动脉瘤患者手术及预后情况,进一步分析在此管理方案下手术开展情况及疗效。结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0年1月20日至3月25日急诊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127例,其中42例(33.1%)急诊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多学科会诊,行急诊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急诊入院对患者开展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实验室、影像学筛查,后期增加咽拭子病毒核酸筛查。同期急诊就诊患者中共筛查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例,未发现筛查假阴性病例。相较去年同期,增加术前筛查后,急诊就诊到急诊开颅手术间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冠流行期间(37±17)h比去年同期(29±12)h;P=0.058]。围手术期不良事件以及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79)。根据筛查分级采取相应的手术及术后管理方案及防护标准。初筛阴性相较于初筛待排除或可疑患者的急诊手术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8)。尽管病毒核酸检测筛查倾向于延长急诊术前等待时间[开展核酸筛查前(36±15)h比开展核酸筛查后(40±20)h,P=0.453],但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术后神经功能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3)。结论目前采取的神经外科急诊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新冠肺炎筛查流程及以新冠肺炎筛查风险分级管理为中心的急诊手术围手术期诊疗流程,能够有效筛查出新冠肺炎疑似及确诊病例,杜绝疫情院内传播的前提下,保障患者急诊手术的及时、安全、有效。
简介:摘 要:放线滑车是输电线路放线过程中主要的受力工器具,放线滑车的受力状况及稳定性,关系着整个放线施工的安全 。对于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现场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针对目前现场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具体的要求,有效解决了实际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