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C臂CT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通道建立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在C臂CT引导下建立经皮肾镜取石通道的258例患者的资料,男168例,女90例,年龄19~88(60±11)岁。单发结石84例,多发结石174例,铸型结石18例。结石大小9~42(22±6)mm。其中建立双通道18例,即建立取石通道276个。利用C臂CT的三维导向功能行目标肾盏穿刺,建立经皮肾镜取石通道。结果单次成功258个,成功率93.5%;第二次成功15个,成功率98.9%;失败3个,失败率1.1%。操作时间7.9~32.5(16±5)min。碎石时间25~115(43±8)min,术中出血45~420(75±11)ml,术后结石残留23例(8.3%),术后并发症包括:发热86例(33.3%),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128例(49.6%)出现不同程度的肉眼血尿,其中2个通道(0.72%)因出血过多,保守治疗无效,需行动脉栓塞治疗,其余患者对症处理后血尿消失。结论C臂CT引导下建立经皮肾镜取石通道的方法操作简单,尤其对于无肾积水的患者成功率高,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引用。
简介:摘要: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孩子能读出的东西,更要教出他们应该要读出却还没有读懂的东西。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搭建与文本对话的支架,引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内涵,读出作者的情感密码,读懂社会和人性善恶,读出自我的思考和领悟。本文以郑振铎的小说《猫》为例,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浅谈阅读教学课如何引领学生文本细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和手术切除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184例,肝转移灶选择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或手术切除治疗,根据肝转移灶的治疗方式进行亚组分析,其中单纯微波组98例[男56例、女42例,年龄(59±11)岁],单纯手术组86例[男56例、女30例,年龄(56±11)岁],对两组病例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单纯微波组的转移灶病灶大小<单纯手术组,余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根据转移灶大小,将转移灶分为直径<3 cm组和≥3 cm组,分别分析病灶直径<3 cm和≥3 cm中单纯微波组与单纯手术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根据不同结直肠癌原发灶等级分析单纯微波组与单纯手术组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单纯微波消融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50.9%、20.9%;单纯手术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42.8%、20.8%,两组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2)。转移灶直径≥3 cm,单纯微波消融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为100%、65.4%、12.1%;单纯手术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为100%、59.5%、30.9%,两组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单纯手术组长期生存率>单纯微波组(P=0.018)。转移灶直径<3 cm,单纯手术组与单纯微波组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在结直肠癌原发灶Duck B、C期肝转移灶治疗中,单纯微波与单纯手术治疗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76和0.385)。多因素分析显示结直肠癌转移灶大小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灶效果好,且与手术治疗有着相似的生存预后。但对于直径≥3 cm结直肠癌肝转移灶,手术治疗远期效果优于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架取栓治疗大脑中动脉远端分支闭塞的必要性、可行性、技术要点、手术相关并发症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应用Solitaire4-20支架取栓治疗的大脑中动脉远端分支(M2、M3)闭塞患者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43~88岁,平均65.48岁。分析患者手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1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中闭塞血管再通情况、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的恢复情况[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结果42例患者手术成功再通38例,再通成功率90.48%。术后出血转化6例,血管痉挛17例。术后90 d的mRS评分为:0分13例,1分11例,2分6例,死亡0例。结论大脑中动脉远端分支(M2、M3)闭塞的患者,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采用Solitaire4-20支架进行取栓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但应充分考虑患者的风险和获益。
简介:摘要:华能德州发电厂的门式滚轮堆取料机,其活动梁起升机构分为刚性侧和柔性侧两组,原设备采用绕线式电机加启动电阻方式,在运行过程中频繁出现两侧不同步造成平衡轮偏移直至卡死现象。经过将活动梁提升装置改为变频调速驱动,以及在 PLC中增加了逻辑控制程序,来实现活动梁自动纠偏的目的。